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430062;2.军事经济学院 430035)
【摘要】高等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一直被认为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德;意识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上指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及中华名族的未来。
一、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敬业意识淡薄,对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重视不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日趋呈现功利化趋势,一些高校教师思想在这种思想大潮中未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把高校教师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及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传承人类文化知识、传到授业解惑的一项崇高使命[1]。在这种错误思想观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失去了对这一职业应有的责任感与敬畏心,不能很好的安心与教学,本着按教学大纲按时完成课时的心态敷衍了事。有些教师单纯的局限于书本知识,照本宣科,不能很好的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有些教师本职工作,未能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没有把“育人”作为其应尽的职责,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还有些教师上课准备不够充分,课前未能备课,上课即兴而讲,不能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教学,极易误导学生,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及教学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在社会大众心中崇高的形象。
2、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担负着传到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这种影响不仅仅包括知识体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这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要求,在道德行为上,教师必须起到很好的示范性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的精神。一些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交流,缺乏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深入学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与适当得心理疏导;一些教师不注重师表形象,课上不认真讲课,语言简单粗俗,衣着随意等等;还有些教师功利性较强,一碗水不能端平,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崇高职责。
3、思想观念混淆,过分重视科研忽视了师德的培养
在高校职称评价体系的影响下,面对科研论文及学历的双重压力,大部分高校教师呈现轻教学重科研的想象,甚至有些教师逐渐放弃教学,放弃了作为教师本应尽的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一心专研科研论文,或者进修获得高学历,为评定职称积极做准备。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一些教师上课时无心教学,对学生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对学生人生观及世界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3]。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优秀师表风范
要对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教育,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及基本国情的建设,保持其坚定的政治信念,激发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发扬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把高校教师当作他们的终身事业去奋斗,并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同时要组织教师认真贯彻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的相关实习细则,使他们明确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规范,意识到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觉履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让教师真正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教书与育人落到实处[4]。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及道德规范意识,引导他们认真专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开发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科学前沿知识的敏感性,走在科学知识发展的前沿。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在学校内部营造先进,积极向上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他们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学生思想道路上的开路人与领航者。
2、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倡导教师的奉献精神
关于“身教重于言传“的论断,从古至今,已经通过了无数个中外教育家的论证。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其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拥有完善的人格的教师,其教育力量能从从活的人格魅力中凸现出来,这是任何规章制度和法规体系都无法比拟的。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建立,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展现其作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把这种魅力贯穿到教育教学之中,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师德师风的还坏对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等等品质。
3、建全师德评价体系,科研与教学两手都要抓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首先必须要建立一套有科学依据的可操作性的高校师德规范体系做保证,并且这套法规体系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对评估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能起到作用。高校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除了一些静态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估外,还需要对一些动态的指标进行评估,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是否做到了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启迪学生等等。要双重考核教师的科研状况及教育教学情况,高校内部形成统一、完整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权交给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也能积极促进教师提高自身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学生。让教师在专研科研时,不忘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5]。
参考文献:
[1]曹秀珍.德才兼备方受学生爱戴[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2007(3).
[2]李思潜.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研究,2001(5).
[3]方晓春,施一萍.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2001(23).
[4]张雷.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J].桂林工学院,2003(12).
[5]王美英.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城市学院,2007(12)
【摘要】高等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一直被认为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德;意识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上指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及中华名族的未来。
一、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敬业意识淡薄,对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重视不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日趋呈现功利化趋势,一些高校教师思想在这种思想大潮中未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把高校教师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及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传承人类文化知识、传到授业解惑的一项崇高使命[1]。在这种错误思想观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失去了对这一职业应有的责任感与敬畏心,不能很好的安心与教学,本着按教学大纲按时完成课时的心态敷衍了事。有些教师单纯的局限于书本知识,照本宣科,不能很好的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有些教师本职工作,未能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没有把“育人”作为其应尽的职责,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还有些教师上课准备不够充分,课前未能备课,上课即兴而讲,不能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教学,极易误导学生,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及教学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在社会大众心中崇高的形象。
2、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担负着传到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这种影响不仅仅包括知识体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这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要求,在道德行为上,教师必须起到很好的示范性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的精神。一些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交流,缺乏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深入学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与适当得心理疏导;一些教师不注重师表形象,课上不认真讲课,语言简单粗俗,衣着随意等等;还有些教师功利性较强,一碗水不能端平,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崇高职责。
3、思想观念混淆,过分重视科研忽视了师德的培养
在高校职称评价体系的影响下,面对科研论文及学历的双重压力,大部分高校教师呈现轻教学重科研的想象,甚至有些教师逐渐放弃教学,放弃了作为教师本应尽的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一心专研科研论文,或者进修获得高学历,为评定职称积极做准备。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一些教师上课时无心教学,对学生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对学生人生观及世界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3]。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优秀师表风范
要对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教育,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及基本国情的建设,保持其坚定的政治信念,激发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发扬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把高校教师当作他们的终身事业去奋斗,并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同时要组织教师认真贯彻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的相关实习细则,使他们明确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规范,意识到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觉履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让教师真正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教书与育人落到实处[4]。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及道德规范意识,引导他们认真专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开发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科学前沿知识的敏感性,走在科学知识发展的前沿。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在学校内部营造先进,积极向上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他们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学生思想道路上的开路人与领航者。
2、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倡导教师的奉献精神
关于“身教重于言传“的论断,从古至今,已经通过了无数个中外教育家的论证。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其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拥有完善的人格的教师,其教育力量能从从活的人格魅力中凸现出来,这是任何规章制度和法规体系都无法比拟的。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建立,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展现其作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把这种魅力贯穿到教育教学之中,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师德师风的还坏对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等等品质。
3、建全师德评价体系,科研与教学两手都要抓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首先必须要建立一套有科学依据的可操作性的高校师德规范体系做保证,并且这套法规体系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对评估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能起到作用。高校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除了一些静态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估外,还需要对一些动态的指标进行评估,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是否做到了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启迪学生等等。要双重考核教师的科研状况及教育教学情况,高校内部形成统一、完整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权交给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也能积极促进教师提高自身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学生。让教师在专研科研时,不忘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5]。
参考文献:
[1]曹秀珍.德才兼备方受学生爱戴[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2007(3).
[2]李思潜.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研究,2001(5).
[3]方晓春,施一萍.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2001(23).
[4]张雷.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J].桂林工学院,2003(12).
[5]王美英.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城市学院,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