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仍十分普遍,大班额存在着学生数量多、差异大、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理性思维能力等要求极高。如何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课堂。本文试图探索在“学习共同体”的视野下把思维导图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转变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时效和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学习共同体 思维导图 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武汉轻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班额混合班“学习共同体”视野下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M20180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56-02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仍十分普遍,大班额存在着学生数量多、差异大、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学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理性思维能力等要求极高。如何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大学生“爱学”、“乐学”、“真学”、“真会”、“真懂”、“真用”的教学目标,众多专家和老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学习共同体”的视野下把思维导图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转变教学思路,能将抽象的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图解,便于学生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性,寻找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简述
思维导图(Mindmap)于1971年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创设,它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的工具,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思维的“地图”。至创始之日起,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就是将学科内容的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入学科知识内容建构学科策略思维导图并将思维视觉化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颜色、符号、线条等要素作为连接,运用于连接、创建、记录、思考和创作学科知识点,最终实现知识点的逻辑化、直观化呈现。目前,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二、“学习共同体”视野下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学习共同体”简要。“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东京大学佐藤学首先倡导“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并于1998年在茅崎市的滨之乡小学建立了研究试验基地学校。研究者一般认为,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2.“学习共同体”视野下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逻辑结构、板书制作的革新,也是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方式方法、接受知识的方式理念、消化知识方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革新。一是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学习共同体”下整体把握知识框架,理清课堂教学思路,达成教与学的互动融合。二是能够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共同体”下构建高效课堂和知识内容,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混合大额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碎片化”现象,全面协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推动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难点把教材或生活中零散的材料与所传授的知识形成有机融合,创造性开发,促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积极分析知识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构建,这样深度融合、内外联系,通过教学的主体内容的微建构,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又培养和锻炼了能力。例如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原理,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含义、特点、方法论意义,通过联系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纵横脉络,从而全面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基本国策,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内部联系以及中外关系。
三、“学习共同体”视野下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学习共同体”内容和形式,合理、科学取舍教学内容。根据大班额特点和满足学生多元需求,通过观察、课堂提问、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进行评估,依据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组建多元化课堂学习小组。同时组建道德自律共同体、心理辅导共同体、志愿者共同体等课外学习共同体以及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依据多种多样的学习共同体,立足教材整体知识结构进行重难点梳理和系统调整,把整个教材逻辑知识框架体系进行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组织教学,使课程内容更为丰富,更为系统,更为条理化,满足大班额大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2.根据“学习共同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把握思维导图制作设计的原则。一是依据“学习共同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科学合理、取舍适当的规划课堂主体教學内容。坚持课堂主体教学内容与教材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让学生真学到知识、真学会知识、真懂知识、真会用知识。二是把握思维导图设计的原则,提高其运用效率。首先,找到关键词,进行内容填充,做到简洁。教师在组织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要率先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并以简短词汇的形式进行填充。其次,要清晰。清晰是思维导图达到效果的基础。如果思维导图过于繁琐复杂,或是文字繁多、或是线条密集,不仅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还会增加教学难度,影响到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再次,明了。如唯物论仅仅有几条线条、三个框架组成,简洁清晰明了传递了教学内容。
3.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对接起来。一是引入正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引导,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在传递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高校思政课强大的思维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学习重难点,了解到知识间的相关性,逐渐养成逻辑习惯,促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知识内在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自觉性学习、探究性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二是引入章节复习和课程总复习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学生该学科知识数据库,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
作者简介:
史要防,曾用名史铠逢,男,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学习共同体 思维导图 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武汉轻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班额混合班“学习共同体”视野下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M20180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56-02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仍十分普遍,大班额存在着学生数量多、差异大、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学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理性思维能力等要求极高。如何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大学生“爱学”、“乐学”、“真学”、“真会”、“真懂”、“真用”的教学目标,众多专家和老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学习共同体”的视野下把思维导图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转变教学思路,能将抽象的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图解,便于学生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性,寻找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简述
思维导图(Mindmap)于1971年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创设,它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的工具,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思维的“地图”。至创始之日起,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就是将学科内容的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入学科知识内容建构学科策略思维导图并将思维视觉化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颜色、符号、线条等要素作为连接,运用于连接、创建、记录、思考和创作学科知识点,最终实现知识点的逻辑化、直观化呈现。目前,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二、“学习共同体”视野下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学习共同体”简要。“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东京大学佐藤学首先倡导“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并于1998年在茅崎市的滨之乡小学建立了研究试验基地学校。研究者一般认为,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2.“学习共同体”视野下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逻辑结构、板书制作的革新,也是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方式方法、接受知识的方式理念、消化知识方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革新。一是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学习共同体”下整体把握知识框架,理清课堂教学思路,达成教与学的互动融合。二是能够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共同体”下构建高效课堂和知识内容,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混合大额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碎片化”现象,全面协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推动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难点把教材或生活中零散的材料与所传授的知识形成有机融合,创造性开发,促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积极分析知识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构建,这样深度融合、内外联系,通过教学的主体内容的微建构,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又培养和锻炼了能力。例如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原理,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含义、特点、方法论意义,通过联系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纵横脉络,从而全面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基本国策,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内部联系以及中外关系。
三、“学习共同体”视野下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学习共同体”内容和形式,合理、科学取舍教学内容。根据大班额特点和满足学生多元需求,通过观察、课堂提问、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进行评估,依据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组建多元化课堂学习小组。同时组建道德自律共同体、心理辅导共同体、志愿者共同体等课外学习共同体以及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依据多种多样的学习共同体,立足教材整体知识结构进行重难点梳理和系统调整,把整个教材逻辑知识框架体系进行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组织教学,使课程内容更为丰富,更为系统,更为条理化,满足大班额大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2.根据“学习共同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把握思维导图制作设计的原则。一是依据“学习共同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科学合理、取舍适当的规划课堂主体教學内容。坚持课堂主体教学内容与教材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让学生真学到知识、真学会知识、真懂知识、真会用知识。二是把握思维导图设计的原则,提高其运用效率。首先,找到关键词,进行内容填充,做到简洁。教师在组织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要率先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并以简短词汇的形式进行填充。其次,要清晰。清晰是思维导图达到效果的基础。如果思维导图过于繁琐复杂,或是文字繁多、或是线条密集,不仅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还会增加教学难度,影响到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再次,明了。如唯物论仅仅有几条线条、三个框架组成,简洁清晰明了传递了教学内容。
3.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对接起来。一是引入正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引导,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在传递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高校思政课强大的思维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学习重难点,了解到知识间的相关性,逐渐养成逻辑习惯,促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知识内在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自觉性学习、探究性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二是引入章节复习和课程总复习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学生该学科知识数据库,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
作者简介:
史要防,曾用名史铠逢,男,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