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教育途径、社会途径和自我途径等。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途径。生物教学和实验课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1.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一个生物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生物科学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1.1.1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平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投入感情,不要用消极的语言,要引导鼓励学生来阐明观点。教师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培养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总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1.2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生物学的奥秘。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感兴趣,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1.2.1 精心设计导入语
  通过趣味问题、生活实例、生物学历史和设置悬念问题等,自然的导入新课。通过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快速的进入思考状态,为新课做好铺垫。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会因此而变得比较顺利。
  1.1.2.2 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故事化
  多以生活中具体事例解释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讲解“物质跨膜运输”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菜的实例先展示给学生,从而引出质壁分离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学生更容易接受。又如讲解“蛋白质代谢”的时候,可以谈一谈在生活中“早晨不能空腹喝牛奶”的原因是人在空腹时身体缺乏能量,而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若空腹喝牛奶,这些蛋白质会被人体分解用以补充能量,造成营养流失。 这样学生在增长常识的同时,又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2 生物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的最根本方法,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往往在实验过成中形成。因此实验课对于创新能力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的同时,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依据实验目标来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设计方案、实验步骤,分析并总结。这一过程会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增加学习的兴趣。
  1.2.1 变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知觉的最高形式是观察,即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知觉。演示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要完成从“观看“到”观察“的转变,要求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基础来设计演示实验的程序和方法,策划富有启发性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新思维的基础。
  1.2.2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科学价值
  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忽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变化,所以很难知道实验结果是怎样产生的,也不会形成进一步的思考,对实验设计的原理、依据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为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就是鼓励他们独立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验准备、过程、操作及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者。
  1.3 通过探究性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虽能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要想获得感性认识,必须要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生命现象,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解决和说明生物学中出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就是设计和实施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规划并制定出灵活的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实验,解决新的问题。实践表明,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参与生物科学探究热情的最佳途径[。
  总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创造发明,而且有利于当前的学习。因此,生物教学应通过课内外各环节,把传授知识与启迪创新性思维结合起来,更应该把教学中的常规训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他文献
要上好一周只有1课时、期末要参加闭卷笔试形式的全市统一自查考试、而初三又要上机会考的信息技术课,确实很不容易。在学生眼中这门课应该是“玩”的,课堂上都不认真听讲,更不能指望课后会认真复习。每每和其他老师讨论起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都头疼不已。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更为重要。回顾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历中遇到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  一开始像教主科那样
期刊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专家处理、反复推敲的教材和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容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们具有加深学习理解和学生认识的作用,或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与自己的教学预案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努力理解知识本质,善于发现生成资源  数学知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验学科,物理教学也是以物理实验及其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而建立概念并揭示物理规律的。由于中学物理实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现象不够理想,有些现象不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因此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而影响学习。而用计算机技术则能够模拟各类物理现象,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因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期刊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期刊
皎平渡镇是省城昆明的北大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全镇国土面积254.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11米(轿子山),最低海拔为890米(皎平渡)。皎平渡镇中心小学位于皎西街东部,闵竺笙,罗星辉两位革命烈士纪念碑旁,学校占地面积45亩。近年来,历次教学质量测试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差。研究其原因,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课外阅读方式单一。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
期刊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一直让许多教师头痛的难题。记得在2012学年第一学开学第一周,我对新接任的五年级六班进行了数学科摸底测试。结果发现,这班学生的成绩差得可真有点离谱,及格率不到60﹪。进行试卷分析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理解题意,找不对方法,结果列式全错了。我当时就下决心从解决问题这块做起,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又请教了几位资深的数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分析数学知识;组织数学活动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进行。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呢?下面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情境布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同其它学科不一样,是一门既有抽象性、又有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一般思维单纯、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超市、医院、学校、工厂等。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智能水平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价格却越来越低,所以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大部分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虽然学生们经常使用计算机,但是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或许并不深刻。对于他们有的人来说,计算机就是一种打字的工具,有的人觉得计算机就是一种娱乐工具,玩玩游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而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衡量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水平考试。对数学教师来说,深入研究数学命题技巧,是课改的需要,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命题也是正确地发挥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