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验学科,物理教学也是以物理实验及其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而建立概念并揭示物理规律的。由于中学物理实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现象不够理想,有些现象不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因此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而影响学习。而用计算机技术则能够模拟各类物理现象,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因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
  1.模拟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感知,物理实验教学的空白点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各类物理现象、展示物理实验过程,使许多复杂的变化表现得简捷明了。如漫长的演化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整再现,瞬间的变化也可以被适当放缓清晰展示,演示实验中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得到清晰再现等,这样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设计恰当的教学课件可以很好地帮助师生突破教学难点。常见的教学难点主要表现为概念抽象、过程复杂。采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静态的图示、晦涩的语言表达转而展示为形象动态的片断播放,为原本枯燥的讲解增添许多鲜明、形象的生动色彩。这种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寓枯燥于生动的手段可以大大简化教师的繁杂描述,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
  物理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决定了许多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的知识多、内容广,而过多的讲解费时费力。将这些相关知识内容事先制成幻灯片,在必要时加以播放,既能突出主题,又能联系相关知识,既内容丰富充实,又条理清晰,避免了过多的板书和讲解,省时省力。如在讲解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矢量等知识,将这些相关内容制成幻灯片备用,联系到这些知识时随时调用就方便多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的正确运用
  1.正确选用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具体方式是使用教学课件,课件的正确选择与运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多媒体课件,都是为展示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服务的。是否选用课件,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这是选用课件的根本原则。对于那些用常规实验就能很好地展示的物理现象,如:弹力、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运动等问题,就没有必要使用课件;而那些用常规手段无法展示的物理现象如:天体的运行、天文现象等可以考虑使用教学课件;还有一些用常规手段可以较好展示的现象,有时也可以使用课件,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当然这还要看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课件材料。
  2.把握好课件的引入环节
  也就是说课件应当出现在一节课中最需要的时候。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物理实验的,它只能作为实验过程的补充、再现或模拟。因此,课件应该放在演示实验之后,以补充实验的不足,给学生再现一个完整清晰的物理过程。对于无法用演示实验展示的物理过程,则可以在适当分析讲解之后用课件模拟其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课件中的现象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毕竟不是现实现象,只有在观察过演示实验,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形成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后再切入合适的课件加以辅助,才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才能起到释疑解难、强化认识、促进教学的作用。如果过早地引入多媒体课件,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模拟现象走,被动地观看物理现象的一步步变化,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模式,学生没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品质。
  3.正确操作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起来,正是这种轻松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所以教师要熟练使用课件,尽量减少课件的负面影响,如适当控制课件的展示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学生看不明白或是速度太慢索然无味,适当控制时间,适时控制体现教学重点的画面,减少重复使用同一画面的次数等,以避免视觉疲劳,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唤回。
  4.正确控制引导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师都是主导者,使用课件同样不能离开这一教学原则,不能让课件喧宾夺主。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课件只在少数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是一堂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是一部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控制好一堂课的各个环节及时间分配,切不可将课件当成教学重点,更不能让课件代替教师。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1.课件的科学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知识的来源,电脑模拟实验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实物实验的,这就要求课件中展示的过程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模拟的现象符合物理原理规律,表达的概念、定理、定律准确无误,演示过程细节严密、无懈可击。这样的课件才符合物理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课件的实效性
  说到底,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用效果如何,要看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是否能拓展视野丰富知识,能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手段,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再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想让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都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注重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出发,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意识,设计好多媒体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需要我们要扬长避短,合理地使用它、发展它,才能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许多教师都开始尝试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搭建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前不久,笔者听了英德市第一中学刘老师的一堂阅读公开课,引发了对阅读课堂高效性的一些思考。下面就这节阅读课做个介绍。  一、案例分析  【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1 Festivals,这是第3单元的第1课。本课的语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  然而在中国的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教师教育观念还没彻底转变,阅读资源不足,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为了改变这种阅读现状,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结合我校科研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群文阅
期刊
系统构图教学法是学习者灵活采用“整览--分读--构图--解说--练评”五个基本环节,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设法寻找真正反映所学知识描述事物的各要素及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设计绘制出系统、直观、简单、易记的知识系统结构图”的一种学习法。系统构图教学模式在英语学科的模式为:初构——精构——再构。  一、初构:筛选知识,理清脉络  初构环节是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找出重点单词、词
期刊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高效课堂在我校实施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对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感悟,共同探索出几点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和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新课改理念下,必须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空间、学习经历还给学生;不能再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师应转变角色
期刊
《牙签棒削粘》是上教版预备年级第一章“剪、削、雕刻成型——贴画”的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造型构思与表达;二是材料特性和用途探究;三是造型加工与交流。  《牙签画制作(成型)》是这一章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了解牙签贴画的一般制作步骤,学会综合运用切、削、弯、折等方法和技能,制作一副牙签画。并通过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借鉴帮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技术学习的乐趣
期刊
人格,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是指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和。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培养健全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  近年来,由于学习、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提问要有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提问更是如此! 
期刊
现在的教学使学习数学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但这种状态是教学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更谈不上探究的学习精神。教师则费力的去想如何调动积极性,用幽默的话语,用学习小组的方式…,但不管是什么方式,被调动的积极性只是一时半刻,长久坚持的效果很难达到,所以在这种困惑的情形下,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与实践发现在数学课堂上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五分钟,达到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有一个好
期刊
要上好一周只有1课时、期末要参加闭卷笔试形式的全市统一自查考试、而初三又要上机会考的信息技术课,确实很不容易。在学生眼中这门课应该是“玩”的,课堂上都不认真听讲,更不能指望课后会认真复习。每每和其他老师讨论起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都头疼不已。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更为重要。回顾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历中遇到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  一开始像教主科那样
期刊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专家处理、反复推敲的教材和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容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们具有加深学习理解和学生认识的作用,或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与自己的教学预案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努力理解知识本质,善于发现生成资源  数学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