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模式助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证初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ira_lacu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聚焦混合学习模式下的“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课程学生接受度及学习成效,问卷调查发现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学生接受度良好。该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丰富了中国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专有词汇的英文表达,提高了他们的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彰显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混合学习 中国文化 对外传播
  一、引言
  由于课堂教学导向问题,以及中国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文化传播功能的缺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1]。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与各国人们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2]。为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普及性人才培养,目前一些院校开设了英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制约,学生的积极性难以真正调动,教学效果不佳。
  “互联网 时代”衍生的新学习模式正改变传统静态和教条化教学范式,混合学习作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凸显了传统课堂面授和在线学习两者的优点,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有学者预言,高等教育领域中混合学习课程的数量将急剧增长,有可能达到课程总数的80%—90%[3]。
  为解决中国文化”走出去”实践层面的挑战,本文将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引入“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旨在探讨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学习成效及学生对该模式的接受度。
  二、文献综述
  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一系列困境,例如:孔子学院在全球连连遭受挫折[4],“一带一路”倡议被错误理解为中国的“马歇尔机会”[5],中国大国和强国之路需要与之相称的文化传播能力。截止到2018年8月,笔者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查到核心和CSSCI期刊共52篇,关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软实力;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模式与效果;中华优秀作品外译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对策和途径。然而,英语教育教学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仅有3篇。这一方面表明从英语教学视角培养大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实践和研究已得到重视,另一方面这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又称融合式学习。柯蒂斯·J·邦克把混合学习定义为“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6]。何克抗于2003年将这一概念引入國内,并认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主导,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7]。2003年之前国内外对混合学习的研究成果很少,近十年则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混合学习技术支持的应用研究方面,创新性和深度均有所加强。从研究内容及实践研究方面看,混合学习基本研究总体比较薄弱,相关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较少[8]。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作为后MOOC时代的产物,是MOOC本土化的一种模式,克服了MOOC无法与现有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目标等相匹配的问题。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结构的翻转,即把传统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颠覆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课堂参与主体。
  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是SPOC线上学习模式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目前该模式下的“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课程的实践和研究尚处于空白,因此本研究对教学模式建构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研究设计
  “用英语说中国文化”是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促进中国文化有效传播开设的素质拓展课程。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团队首次在全校实施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正式开始前,团队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制作涵盖十大中国文化主题,四十余个时长在15分钟内小视频并借助优课联盟(UOOC)”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学形式为SPOC线上学习阶段和翻转课堂教学阶段。SPOC线上学习在每次课堂教学前,学生自定步调地完成SPOC线上学习活动包括视频学习、单元作业和补充资源,为翻转课堂做准备。课堂教学以翻转课堂为主,讲解重难点、学生展示和答疑。
  1.研究对象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者随机选取一个“用英语说中国文化”教学班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修课程前所有学生均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语言对课程学习不构成障碍。研究时间为2017年秋季学期,共16周,每周一次课,两学时。
  2.研究问题
  (1)SPOC翻转课堂能否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2)该模式学生接受度如何?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半结构访谈法。问卷参考了杨芳(2007)混合教学问卷并根据课程具体要求修改[9]。
  4.研究过程
  教学前,通过问卷星发布中国文化态度和认知水平问卷,共60份问卷,回收58份,有效率96.6%。作为观察学生态度变化和知识掌握程度提高的基础;教学后,发布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接受度及中国文化态度和认知水平问卷,共60份,回收60份,有效率100%。用于映射学生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态度和认知的变化及课程接受度情况。此外,研究者对5名学生进行访谈。
  四、结论及启示
  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二元对立的状况,是大学英语素质拓展类课程的一次重构。通过对问卷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以下结论:   1.课前问卷数据分析发现85%的学生认为自己中国文化认知水平低,对本国文化内涵理解不足,文化特有词汇和表达积累不够,加上缺乏文化传播体验,学生无法用英语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欣慰的是65%的学生有兴趣和意愿学习中国文化。表明“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相对传统课堂,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成效良好。课后问卷数据分析得出:91.6%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下的“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课程激发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兴趣。访谈内容佐证了数据分析结论,学生A:“线上作业和学习资源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展示很锻炼人,课题拓展更深入中国文化知识,促使人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3.80%的学生认为课程提高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中国文化特有词汇缺乏和认知不足造成的表达受阻问题。学生C:“以前对自己国家文化了解太少,现在感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学习了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了怎么用国际通用语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
  4.76.7%的学生接受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认为该模式便于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和获取、拓展更多的中国文化语言表达知识。学生E:“课堂很活跃,大家能就课前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起到了交流和运用的效果。”
  5.高达91.6%的学生赞同继续开设“中国文化(英文)”课程。学生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必要,中国文化走向国际需要英语作为工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强同学们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意识”;学生D:“现在中国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人掌握的英语仅仅是日常交际水平,需要学习以便更专业地表达传统文化,身为中国人学习和宣扬中国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SPOC翻轉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在“用英语说中国文化”的可行性方面启示广大教师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和时代需求,结合教育技术开展相关教学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得学习真实发生。
  五、结语
  如何利用“互联网 ”时代创新课堂教学,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是一个值得教育界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下的“用英语说中国文化”学生接受度良好,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为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打下了基础。该模式的探索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研究样本数量、范围和研究周期的限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丛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10-10-19.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孙曼丽.国外大学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3).
  [4]张虹倩,胡范畴.美国通过法案,孔子学院遭重大挫折,我们如何应对?[Z].话语生态研究,2014(7).
  [5]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3):88-89.
  [6]柯蒂斯·邦克著,焦建利等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8]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2014(7):18-25.
  [9]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1):2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英语教学创新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以‘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课程为例”(编号:KJ2016A015)及2018年宜昌市社会科学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外语教学创新对三峡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编号:ysk18kt051)资助项目。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升级的重要措施,必须结合职业院校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行。目前,认识不到位、标准不明确、措施难落实、考核不理想是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把脉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高职院校落地落实。  關键词: 高职院校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自2016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国共产
摘 要: 部编本教材自2016年投入使用,社会各界目光齐聚在这套教材上。新课标背景下,对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理念都提出了要求和标准。部编本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本文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理念和对教材运用积极探索三个方面,以期对部编本教材的教学实践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部编本 语文教材 新课标  “部编本”的全称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摘 要: 谚语、名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浓缩,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常引用汉语谚语、名言提升文采,然而如何正确地用英文表述却造成了不少困扰。本文在自建语料库的基础上,结合错误分析法,归纳了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引用汉语谚语、名言时发生的四种主要错误类型:网上“拿来主义”“零翻译 简单英语”拼凑法、引用不准确和母语迁移,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谚语、名言 自建语料库 错误分析法  1.问题缘起  
摘 要: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是历代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 群众史观  一、《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诞生,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质属于外宣英译。翻译应力求在语篇结构上“求同”,即遵循译入语读者的心理认知及阅读习惯,对于最具文化特质及代表性的文化因子,应力求“存异”,即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凸显中国异质文化的精髓,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英译 翻译策略 异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 本文从顺应论视角研究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本,选取乐清细纹刻纸、蓝夹缬、乐清金漆圆木、欧塑及绸塑为研究对象。从语言顺应和文化顺应两个方面,分析其英译资料,并总结归纳出八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增译、减译、转换、音译、合译及分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 顺应论 温州地区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
摘 要: 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制药类人才为目标,从现代学徒制视角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与知名药企进一步深度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班”。本研究分析了所在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实施的可行性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从拉康欲望理论入手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指出小说中孤独被感知是由于他者欲望对主人公的压迫,孤独感加强的原因是主人公自身欲望被语言能指异化,而倾听要求的部分满足则造成了主人公逃脱孤独的幻象。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 拉康 欲望理论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 1917—1967)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南方女作家之一。1
摘 要: 从《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到《致敬》,西川诗风突变。这种转型当然是艰难的,而《凭窗看海的人》即是这一转型期标志性的一首诗,因此极具矛盾性和撕裂的张力。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诗进行分析、探究,以本诗为例,解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转型期的西川,一窥诗人对理想存在性与价值的思索,并试论诗人转型的复杂性和意义。  关键词: 西川 理想 转型  一、西川早期诗歌理想  西川很早就自觉地进行诗歌创作和探索,
摘 要: 本文对现代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匹配度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和提出现代职业化理念下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汽服专业为例,研讨高职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 现代职业化 高职教育 改革创新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匹配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重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