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政府陆续开展对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进行政府管理创新,一直是我国体制改革的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但在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迫在眉睫。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期间,地方政府如何遵循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趋势,行使其经济职能,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平稳过渡是当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1-0028-06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以往只满足人的实际需要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虚拟经济,即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换言之,在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转型升级是以传统实体经济为主的民营企业唯一的生存之道。作为民营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地方政府的作为直接影响民营企业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期间,地方政府应以服务者的角色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现状,即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中取得的成效。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一、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型政府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从管制型政府向经济导向型政府再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2005年3月5日召开的全同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至此,服务型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正式为中央所确认[2]。目前,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态度和原则转变管理模式,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百姓做实事。广义虚拟经济的观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心理需求的满足愈加重视。人们不再接受以往简单粗暴行政管理模式,而是希望可以以顾客的身份,享受政府优质的管理服务。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要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那么,转变观念,以服务取代管理;重新定位,满足人们的期待是地方政府的改革前景。
在过去的改革实践中,我国的地方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他上也有了一定建树。第一,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政务公开,实现政府工作透明化,打造“阳光政府”[3];增加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扶贫济弱。第二,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进行流程再造,改善行政审批过程,简化紧急事务处理程序。第三,增加服务内容。建立应对重大事件的协调管理机制,开设义务学校,提供免费学习机会。
二、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在过去30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在部分省市地区,民营经济是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最大助力。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图1显示,我国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在2003年到2010年呈蓬勃增加的态势,在2010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民营经济受创很大。所以说,如何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的波动,将是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如果说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那么毫无疑义,探索的先锋就是处于市场经济第一线中众多的企业,正是它们用自己的实践开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4]。局限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型升级,增加产品中的虚拟价值,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将逐渐狭窄。
目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多数民营企业的前身是个体户和专业户。落后的发展水平,低端的产业生产链地位,都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民营企业为数不多,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阻碍了民营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野里,企业必须推进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带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转型升级,从而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发展水平和产品的价值起点,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另一方面,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切断了民营企业的后路,尤其是原材料价格受全球化的影响深远。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压力加大。再者,我国劳动力低价优势丧失,工资成本上升。民营企业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
多数发展较为成熟的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开始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产品研发和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从企业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
第一,市场准入歧视
我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歧视包括行业歧视和区域歧视。受政策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目前进入的产业局限于最微利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制造加工、餐饮等行业,而在电信、铁路、金融、石油、天然气、矿产开采等许多产业上禁止民营企业进入[5]。此外,民营企业很难突破地域的限制,地方保护主义是其中最大的原因,民营企业全国性的规模化发展难以实现。行业和区域的市场准入歧视,使得市场的竞争环境恶劣,企业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第二,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资金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融资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转型升级的进行,我国民营企业主要以银行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企业融资难题,借贷双方都有责任。从贷款方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对中小型企业缺乏重视,设置的借贷条件过于苛刻。从借款方来说,民营企业自身的可抵押资产较少,管理不够规范,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放贷。此外,民间也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但是民间借贷风险大,监管措施不完善,问题频现。 第三,市场地位不平等
在与国企的竞争中,民营企业相对来说处于劣势地位。国企的特殊性质,使其能在各个方面获得特权,例如在所得税的征收上,民营企业除与国有企业一样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税后利润还须缴纳加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国家对外资企业实行免三减二的优惠政策(创立头3年免税,之后两年减税。在“两税合一”,之前,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是15%),对民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就征收企业所得税[6]。然而民营企业掌握的资源有限,难以与之竞争,企业的发展难免有所限制。再加上资源分配、法治环境等方面的歧视,民营企业投资扩张的积极性遭受打击。
第四,政府服务不规范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相关政策的执行,或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实际行动;或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法做到针对不同情况帮企业解读政策,活用政策。民营企业在事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政府部门办事制度化、程序繁琐、效率低的情况。而有些部门甚至将审批过程、初审权限“外包”或捆绑在某些中介机构,为自己谋私利[7] 。这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办事进度,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图2显示,截止到2011年,我国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约53%,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需要跨越的鸿沟。可以跨过这道障碍的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可限量,但是止步于此的企业只能面临倒闭的结果。转型升级期,民营企业将会接受一次全面洗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助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定位
服务型的地方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将其定位于民营企业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8]政府不是市场的主体,不能以参与者身份干预介入市场的支持运作。政府应该运用宏观性的经济调控手段,以政策引导的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只有以服务者的角色为民营企业发展做出努力,地方政府才能使民营企业跨过转型升级的难关。
(二)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帮助
以服务者的定位和角色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积极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合理的变革之路。
1. 加强政策引导,服务企业发展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应从政策制定、服务平台构建、市场环境优化三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是要给予民营企业政策性引导。首先,地方政府要按照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调整不适宜的政策,以满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如采用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向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支柱行业、高科技企业及高附加值的企业倾斜[9]。其次,地方政府要确保“新36条”等政策的落实,保障民营企业能获得切实利益,并应及时取得企业的反馈,以便进行相关调整和改进。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在2014年国家有效实行了定向减免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那么,在2015年以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仍然是地方政府的必修课。
二是要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地方政府应以服务企业为要求全面整改建设全新的服务平台,力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各服务部门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培养高效的工作习惯,改善服务态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为企业发展尤其是地方重点企业赢得发展时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2015年政府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是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必不可以的途径之一。
三是要优化市场交易环境。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诚实守信的商业行为。交易环境的优良程度取决于市场对于失信行为的容忍程度。政府必须利用其权威性的手段帮助企业建设公开公正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严惩失信行为,引导市场主体诚信交易,为建设一个优良的交易环境共同努力。一些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忽视社会效益,不讲诚信,欺骗消费者,对于此类企业政府应加大惩处力度,维护好市场环境。
2. 扩大融资支持,解决融资难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大幅放宽民间资本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资金……”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方向。所以说,地方政府应从多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其一,要提供民营企业借贷上的政策优惠,推进小额贷款业务,鼓励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以变通的方式贷款抵押。其二,要扩充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10]除此之外,应建立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贷款机制,引进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1]。
3. 支持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
政府需要建设面向民营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平台,以整合各民营企业的资源,创造集聚效应,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是创办民营企业工业园,形成产业集聚和生产链互补效应;其次是建立政府、企业、研究所三方联合的技术联盟,以最快的速度将先进技术成果投入市场,抢占先机,打造技术优势;再次,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最后引导民营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 重视人才培养,转变管理模式 政府应鼓励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家的升华蜕变。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进入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及技术财务等技能培训,完善企业家的理论知识储备,促使民营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完成管理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2]。另外,发展民营企业人才市场,制订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和推动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在民营企业就业发展,实现民营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机构的转变。
5. 加快信息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政策支持等行政类的信息,更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情况。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图3),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持。信息平台应包含两个模块:一个模块应该是政府提供的相关政策建议、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政策性信息;另一模块应该是行业相关的市场信息服务。政府可以联合行业协会、商会获得国内外第一手市场信息,同时政府可以选择权威咨询机构,定期合作完成行业调研报告,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此外,通过民营企业信息库,民营企业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推动企业间合作交流,优化产业内部资源分配。
(三)地方政府创新的新方向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将考验地方政府的经济调控管理能力,检验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成效。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深化管理创新,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
1. 改善地方政府创新的治理模式
虽然地方政府创新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还是沿用单一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市场经济。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单一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由于政府行为的滞后性,政策作用与市场反应不同步,企业的实际获利难以预计,政策效果评估困难。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寻求新的治理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社会多元化治理模式,由地方政府、民间商会共同参与市场活动的管理。此种模式既能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又能满足民营经济的制度需求,也是克服制度供求失衡的管理模式[13]。所以地方政府应在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加强与民间商会组织的联系,使其共同参与民营经济的管理活动。多元化治理模式需要制度供给主体间的紧密联合和共同协商。地方政府应学会适当放权,让民间商会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加强地方政府创新的服务意识
纵观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上。树立服务意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前提。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服务意识,以保障我国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此外,政府要实现各部门、组织间的交流畅通和紧密合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可以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协助配合避免。此种政策制定方式可以降低相关的社会成本,切实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3. 完善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源有四个:一是中央的推动;二是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三是发展的需求;四是民意的压力。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最重要最根本的民意压力反而成为地方政府创新中最忽略的一点。地方政府应将民意作为管理创新的源动力,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考虑的首位。另外,除了回应民意的诉求外,地方政府应主动发现隐性的民意需求,及时采取措施,杜绝问题的发生。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提供回应性公共服务,更需要提供创新性公共服务,深入体察民意,主动供给公共服务而不是被动地回应公民诉求[14]。
4. 增加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
虽然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能真正发展并持续推广的很少。因此,如何持续发展,如何扩大推广创新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局部创新多,整体推进少的局面使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明显带有“过渡”性质。其一,单个制度改革缺乏后续的配套政策支持。局部的创新难以带来全局性的变化。这种创新效果有限,持续时间短,最终还是会恢复原状。因此,在制定制度时,需要及时补充配套制度,以保障最终的实际效果。其二,地方政府资源有限,需要中央的强大行政支援,才能保持持久,或是进行全国性推广。其三,政府创新不是一个简短的过程,而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斗争。所以,地方政府需要顶住压力,咬牙坚持,最终需要将创新政策固化为正式制度。
参考文献: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郝继明.全能管制型经济发展型公共服务型——30年政府管理模式之转变[J].现代经济探讨,2008(11):10-14.
俞可平.论政府创新的主要趋势[J].学习与探索,2005(4):2-6.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实践[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5-28.
高荣祥."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思考[J].理论界,2008(1):55-56.
高荣祥."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思考[J].理论界,2008(1):55-56.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8/12/content_6869548.htm.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
吉林代表委员:应以“创新”驱动小微企业转型http://miit.ccidnet.com/art/32559/20130128/4688531_1.html.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304/t20130416_223675.htm.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贾红英.胡仙芝.创新地方政府管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7):104-106.
陈国权;黄振威.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热点主题与理论前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4):14-26.
汪锐.吴天凤.家族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政府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09(16):98-100.
王常柏.论民营企业治理机制转型中政府存在的角色定位与功能[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84-88.
朱艳丽.焦述英.民营经济发展给地方政府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吉林省为例[J].东北亚论坛,2007,16(1):78-84.
高翔.朱秀茹.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强化政府职能作用[J].经济与管理,2003(9):25-26.
陈晓峰.林求.我国民营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的"市场失效"——现状分析、理论解释及政府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3(8):53-57.
黄新建.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辩证思考[J].理论月刊,2005(5):77-78.
肖文涛.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4(1):79-85.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1-0028-06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以往只满足人的实际需要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虚拟经济,即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换言之,在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转型升级是以传统实体经济为主的民营企业唯一的生存之道。作为民营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地方政府的作为直接影响民营企业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期间,地方政府应以服务者的角色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现状,即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中取得的成效。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一、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型政府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从管制型政府向经济导向型政府再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2005年3月5日召开的全同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至此,服务型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正式为中央所确认[2]。目前,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态度和原则转变管理模式,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百姓做实事。广义虚拟经济的观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心理需求的满足愈加重视。人们不再接受以往简单粗暴行政管理模式,而是希望可以以顾客的身份,享受政府优质的管理服务。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要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那么,转变观念,以服务取代管理;重新定位,满足人们的期待是地方政府的改革前景。
在过去的改革实践中,我国的地方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他上也有了一定建树。第一,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政务公开,实现政府工作透明化,打造“阳光政府”[3];增加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扶贫济弱。第二,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进行流程再造,改善行政审批过程,简化紧急事务处理程序。第三,增加服务内容。建立应对重大事件的协调管理机制,开设义务学校,提供免费学习机会。
二、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在过去30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在部分省市地区,民营经济是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最大助力。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图1显示,我国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在2003年到2010年呈蓬勃增加的态势,在2010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民营经济受创很大。所以说,如何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的波动,将是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如果说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那么毫无疑义,探索的先锋就是处于市场经济第一线中众多的企业,正是它们用自己的实践开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4]。局限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型升级,增加产品中的虚拟价值,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将逐渐狭窄。
目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多数民营企业的前身是个体户和专业户。落后的发展水平,低端的产业生产链地位,都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民营企业为数不多,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阻碍了民营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野里,企业必须推进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带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转型升级,从而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发展水平和产品的价值起点,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另一方面,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切断了民营企业的后路,尤其是原材料价格受全球化的影响深远。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压力加大。再者,我国劳动力低价优势丧失,工资成本上升。民营企业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
多数发展较为成熟的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开始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产品研发和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从企业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
第一,市场准入歧视
我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歧视包括行业歧视和区域歧视。受政策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目前进入的产业局限于最微利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制造加工、餐饮等行业,而在电信、铁路、金融、石油、天然气、矿产开采等许多产业上禁止民营企业进入[5]。此外,民营企业很难突破地域的限制,地方保护主义是其中最大的原因,民营企业全国性的规模化发展难以实现。行业和区域的市场准入歧视,使得市场的竞争环境恶劣,企业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第二,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资金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融资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转型升级的进行,我国民营企业主要以银行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企业融资难题,借贷双方都有责任。从贷款方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对中小型企业缺乏重视,设置的借贷条件过于苛刻。从借款方来说,民营企业自身的可抵押资产较少,管理不够规范,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放贷。此外,民间也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但是民间借贷风险大,监管措施不完善,问题频现。 第三,市场地位不平等
在与国企的竞争中,民营企业相对来说处于劣势地位。国企的特殊性质,使其能在各个方面获得特权,例如在所得税的征收上,民营企业除与国有企业一样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税后利润还须缴纳加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国家对外资企业实行免三减二的优惠政策(创立头3年免税,之后两年减税。在“两税合一”,之前,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是15%),对民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就征收企业所得税[6]。然而民营企业掌握的资源有限,难以与之竞争,企业的发展难免有所限制。再加上资源分配、法治环境等方面的歧视,民营企业投资扩张的积极性遭受打击。
第四,政府服务不规范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相关政策的执行,或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实际行动;或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法做到针对不同情况帮企业解读政策,活用政策。民营企业在事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政府部门办事制度化、程序繁琐、效率低的情况。而有些部门甚至将审批过程、初审权限“外包”或捆绑在某些中介机构,为自己谋私利[7] 。这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办事进度,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图2显示,截止到2011年,我国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约53%,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需要跨越的鸿沟。可以跨过这道障碍的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可限量,但是止步于此的企业只能面临倒闭的结果。转型升级期,民营企业将会接受一次全面洗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助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定位
服务型的地方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将其定位于民营企业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8]政府不是市场的主体,不能以参与者身份干预介入市场的支持运作。政府应该运用宏观性的经济调控手段,以政策引导的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只有以服务者的角色为民营企业发展做出努力,地方政府才能使民营企业跨过转型升级的难关。
(二)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帮助
以服务者的定位和角色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积极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合理的变革之路。
1. 加强政策引导,服务企业发展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应从政策制定、服务平台构建、市场环境优化三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是要给予民营企业政策性引导。首先,地方政府要按照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调整不适宜的政策,以满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如采用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向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支柱行业、高科技企业及高附加值的企业倾斜[9]。其次,地方政府要确保“新36条”等政策的落实,保障民营企业能获得切实利益,并应及时取得企业的反馈,以便进行相关调整和改进。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在2014年国家有效实行了定向减免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那么,在2015年以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仍然是地方政府的必修课。
二是要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地方政府应以服务企业为要求全面整改建设全新的服务平台,力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各服务部门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培养高效的工作习惯,改善服务态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为企业发展尤其是地方重点企业赢得发展时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2015年政府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是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必不可以的途径之一。
三是要优化市场交易环境。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诚实守信的商业行为。交易环境的优良程度取决于市场对于失信行为的容忍程度。政府必须利用其权威性的手段帮助企业建设公开公正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严惩失信行为,引导市场主体诚信交易,为建设一个优良的交易环境共同努力。一些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忽视社会效益,不讲诚信,欺骗消费者,对于此类企业政府应加大惩处力度,维护好市场环境。
2. 扩大融资支持,解决融资难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大幅放宽民间资本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资金……”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方向。所以说,地方政府应从多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其一,要提供民营企业借贷上的政策优惠,推进小额贷款业务,鼓励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以变通的方式贷款抵押。其二,要扩充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10]除此之外,应建立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贷款机制,引进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1]。
3. 支持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
政府需要建设面向民营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平台,以整合各民营企业的资源,创造集聚效应,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是创办民营企业工业园,形成产业集聚和生产链互补效应;其次是建立政府、企业、研究所三方联合的技术联盟,以最快的速度将先进技术成果投入市场,抢占先机,打造技术优势;再次,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最后引导民营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 重视人才培养,转变管理模式 政府应鼓励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家的升华蜕变。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进入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及技术财务等技能培训,完善企业家的理论知识储备,促使民营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完成管理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2]。另外,发展民营企业人才市场,制订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和推动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在民营企业就业发展,实现民营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机构的转变。
5. 加快信息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政策支持等行政类的信息,更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情况。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图3),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持。信息平台应包含两个模块:一个模块应该是政府提供的相关政策建议、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政策性信息;另一模块应该是行业相关的市场信息服务。政府可以联合行业协会、商会获得国内外第一手市场信息,同时政府可以选择权威咨询机构,定期合作完成行业调研报告,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此外,通过民营企业信息库,民营企业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推动企业间合作交流,优化产业内部资源分配。
(三)地方政府创新的新方向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将考验地方政府的经济调控管理能力,检验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成效。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深化管理创新,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
1. 改善地方政府创新的治理模式
虽然地方政府创新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还是沿用单一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市场经济。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单一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由于政府行为的滞后性,政策作用与市场反应不同步,企业的实际获利难以预计,政策效果评估困难。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寻求新的治理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社会多元化治理模式,由地方政府、民间商会共同参与市场活动的管理。此种模式既能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又能满足民营经济的制度需求,也是克服制度供求失衡的管理模式[13]。所以地方政府应在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加强与民间商会组织的联系,使其共同参与民营经济的管理活动。多元化治理模式需要制度供给主体间的紧密联合和共同协商。地方政府应学会适当放权,让民间商会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加强地方政府创新的服务意识
纵观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上。树立服务意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前提。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服务意识,以保障我国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此外,政府要实现各部门、组织间的交流畅通和紧密合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可以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协助配合避免。此种政策制定方式可以降低相关的社会成本,切实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3. 完善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源有四个:一是中央的推动;二是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三是发展的需求;四是民意的压力。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最重要最根本的民意压力反而成为地方政府创新中最忽略的一点。地方政府应将民意作为管理创新的源动力,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考虑的首位。另外,除了回应民意的诉求外,地方政府应主动发现隐性的民意需求,及时采取措施,杜绝问题的发生。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提供回应性公共服务,更需要提供创新性公共服务,深入体察民意,主动供给公共服务而不是被动地回应公民诉求[14]。
4. 增加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
虽然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能真正发展并持续推广的很少。因此,如何持续发展,如何扩大推广创新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局部创新多,整体推进少的局面使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明显带有“过渡”性质。其一,单个制度改革缺乏后续的配套政策支持。局部的创新难以带来全局性的变化。这种创新效果有限,持续时间短,最终还是会恢复原状。因此,在制定制度时,需要及时补充配套制度,以保障最终的实际效果。其二,地方政府资源有限,需要中央的强大行政支援,才能保持持久,或是进行全国性推广。其三,政府创新不是一个简短的过程,而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斗争。所以,地方政府需要顶住压力,咬牙坚持,最终需要将创新政策固化为正式制度。
参考文献: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郝继明.全能管制型经济发展型公共服务型——30年政府管理模式之转变[J].现代经济探讨,2008(11):10-14.
俞可平.论政府创新的主要趋势[J].学习与探索,2005(4):2-6.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实践[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5-28.
高荣祥."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思考[J].理论界,2008(1):55-56.
高荣祥."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思考[J].理论界,2008(1):55-56.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8/12/content_6869548.htm.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
吉林代表委员:应以“创新”驱动小微企业转型http://miit.ccidnet.com/art/32559/20130128/4688531_1.html.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304/t20130416_223675.htm.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贾红英.胡仙芝.创新地方政府管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7):104-106.
陈国权;黄振威.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热点主题与理论前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4):14-26.
汪锐.吴天凤.家族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政府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09(16):98-100.
王常柏.论民营企业治理机制转型中政府存在的角色定位与功能[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84-88.
朱艳丽.焦述英.民营经济发展给地方政府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吉林省为例[J].东北亚论坛,2007,16(1):78-84.
高翔.朱秀茹.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强化政府职能作用[J].经济与管理,2003(9):25-26.
陈晓峰.林求.我国民营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的"市场失效"——现状分析、理论解释及政府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3(8):53-57.
黄新建.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辩证思考[J].理论月刊,2005(5):77-78.
肖文涛.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4(1):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