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去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创设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实施开放型教学,把学生逐渐引向社会,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才能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向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地进行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教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更加积极了,比、分数、整数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 要掌握创新思维策略
1.集体激励策略。要让学生在小组、全班集体交流、合作、争辩中,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如教学"百以内的退位减法45-28=?"教师鼓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方法,有些同学从书本上得到启发说出45-28=17,有些同学则提出45-28=17,还有些同学认为还可以这样解答,45-28=45-20-8=17或45-28=45-30+2=17,学生们在小组同学的探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涌现与众不同的思路,为今后寻求计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类比思考策略。即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学习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如,我们在低数教学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要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法后,在继续学习整、小数、分数等计算时,就容易理解多位数加减竖式中数位对齐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前必须先通分的道理。通过知识的迁移,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又活跃了思维,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3.转换思考策略。它是一种在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而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换个角度想想""另辟蹊径"等思考方法。如当学生碰到要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同学们用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我国很早就流传"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用转换思考的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4.引深思考策略。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需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和整理,以便记忆和应用,这样的过程就是思维引深的过程。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必然阶段。如五年级学生在学完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一些学生在复习阶段就提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可以以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为基础,在某个条件变化中转换成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素材、采用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教法都是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和领会教材,而且要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提供机会,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新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向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地进行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教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更加积极了,比、分数、整数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 要掌握创新思维策略
1.集体激励策略。要让学生在小组、全班集体交流、合作、争辩中,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如教学"百以内的退位减法45-28=?"教师鼓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方法,有些同学从书本上得到启发说出45-28=17,有些同学则提出45-28=17,还有些同学认为还可以这样解答,45-28=45-20-8=17或45-28=45-30+2=17,学生们在小组同学的探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涌现与众不同的思路,为今后寻求计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类比思考策略。即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学习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如,我们在低数教学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要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法后,在继续学习整、小数、分数等计算时,就容易理解多位数加减竖式中数位对齐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前必须先通分的道理。通过知识的迁移,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又活跃了思维,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3.转换思考策略。它是一种在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而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换个角度想想""另辟蹊径"等思考方法。如当学生碰到要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同学们用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我国很早就流传"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用转换思考的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4.引深思考策略。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需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和整理,以便记忆和应用,这样的过程就是思维引深的过程。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必然阶段。如五年级学生在学完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一些学生在复习阶段就提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可以以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为基础,在某个条件变化中转换成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素材、采用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教法都是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和领会教材,而且要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提供机会,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新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