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小时以外的人生需要精彩演绎。也许。我们八小时之内工作激情的缺乏正是由于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之薪没被点燃。
——题记
“看云不妨人去后,对花只恨酒来迟。”只有拥有了独享宁静的美丽心境,拥有了诗酒赏花的情致,才能拥有诗意的人生。也只有拥有这颗善感之心的人。才能时时点燃工作的热情,享受工作的美丽和快乐。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将喋喋不休的抱怨冲进人生的咖啡之中,心灵的堡垒才不会被职业的倦怠所笼罩。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何不换个心情,好好地演绎教师的八小时内外的精彩呢?内外兼修,相得益彰,生活也就有了核心,幸福充盈的感觉亦会常伴左右。
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热爱的那项工作,他借此进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这项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这个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说,会分裂成两个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劳作,另一部分是无所用心的休闲。”为此,我常用心地寻找,寻找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黏合剂,使我不至于总在自困和无度的分裂中消耗我宝贵的生命。
寻寻觅觅中,深深地迷恋上了阅读和旅游。越亲近,越感受到为人师的神圣和使命;越投入,越明了生活的真谛和责任。
深夜独坐,孤灯下,一杯清茶,一本好书,此情此境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是倾听心语的时刻。“若要自家求安稳,一壶浊酒一盏灯。”苏州老乡唐伯虎的话也许消极了一点。然而阅读足以帮助我在这浮躁和喧嚣的社会中,不至于让自己的灵魂成为随风的墙头草:阅读也足以促使我用省悟来完成对灵魂的梳理和安顿。偶有时,没有捧上书本,就仿佛这一天的心不曾宁静过。心灵的尘土不曾掸拭,就会心生不安。而每读一卷,就觉一枝心树开花,幸福充实且多有受益。
读哲学,引发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有了这些思考,就会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厚爱。明白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寻求生活的真实存在。
读散文,感悟人生之情,成就善感之心。生活美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力。只有善感的人才拥有与世间美好的事物相结合的能力。每结合成功一次就多了一份修养,累积起来,就是生命的质量了。
和学生一起阅读也是最美好的享受。午后“咖啡阅读时间”,是孩子们最快乐轻松的时刻。在执教毕业班的时候,我曾尝试每周二的中午,邀请孩子和我一起,泡杯清茶或冲杯咖啡,或手捧女孩心仪的柠檬红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析学生或我推荐的精彩文章、富有哲理的ppt文字图片、一首美妙的歌词、一段幽默的笑话……教室里芳香四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眼神充满着智者的光芒,话语间洋溢着个性的解读,他们理解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常令我难以抑制住欣喜和激动而大加赏识。教育在这一刻因阅读而变得如此的美丽、生动。我和孩子们读林清玄的散文,品周国平的哲理小文,说《伊索寓言》的小故事,评点《读者》上的卷首语……我的阅读不仅丰厚了我,也指引着我的学生渐渐摸索走向精神圣殿。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了。
阅读是心灵的安宁剂。在所有的生命力中。心宁是最具影响力的。而只有阅读才能让人产生这种美妙的心境,才能提升人的灵魂的清澈度。作为教师,本身就是从事着用灵魂感染灵魂的事业,就更需要用阅读来净化自己,提升自己。拥有美好心境的老师,怎会不喜爱学生?怎会为了自己的功利牺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怎会舍得用成堆的作业来捆绑孩子的灵性。也许,目前我们的教育离教育的初衷走得渐远,也许,我们一时也改变不了教育的大方向,一味地抱怨徒劳无益。我记得鲁迅先生曾说:“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需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他的全盘,我们也可以表现他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对待自己身边的这一批批的学生多一份真切的关怀,多给一些能使他们终生受益的为人、做学问的真知。这就足够了。我不在意自己是否能成为一名拥有殊荣、桂冠的教师,但我会尽力钻研好我的教材。上好每一堂家常课,希望学生每天有点收获。我给自己的工作价值找到了准确的定位。教书的心,变得特别的宁静。
阅读,在文字构建的优美风景中穿行,常常让我目醉神迷、流连忘返。而旅行,对于我,也是另一种阅读。阅读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阅读怦然心动难以释怀的人文古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然而有了现场亲临,再回到书本,回到课堂,我的感悟和阐述就别有一番滋味了。每到寒暑假还未来临,就已经着手策划着出行的方案,令人激动不已。于是,整个假期就在期待、享受、回味中度过。发展到现在,只要机缘合适,总不放过和大地亲密接触的机会,用我的脚印去亲吻每一寸土地。一次次的旅程能让心灵飞扬,能给宁静的心田注入新的活力。
泛舟漓江,过景如画,人间仙境;九寨风光,苍翠迤逦,幽郁迷人;骑着骏马舒缓地行走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看着夕阳落山,遥想着江南水乡的苏城纤细的身影,一副壮美的油画和一副秀美的水墨画交相叠印在眼前,无限的美的享受;这一个个“亲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田,化为最滋润的养分,在我的心田种植出了最美的植被——快乐之树。
旅游中享受阅读的积淀。来到婺源,朱熹的故居是必看的,山路旁那一句句眼熟的箴言再次令人如沐春风,净化心灵。当年朱熹植下的“二十四孝”树分明在穿越着千年的风霜后告诫着我们,孝敬长辈是感恩之本。于是,回程途中就在兴奋地策划着给学生讲讲“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的综合活动的方案,在家长会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细数生活中点点来自家庭的感动。家长的惊喜,学生的实践感知,也许能给一些家庭带来一份美好的享受和回忆,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每次旅游回来,我也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和我的学生分享我的旅行之乐。暑假过来,我的门生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是:“亲爱的老师,快给我们讲讲你暑假的快乐之行吧!”在如此的期待中,我哪敢简单介绍。我认真做好投影,加上精美的语言,设计几个问题的竞赛,猜中的,可以得到我旅游时买的小小纪念品。学生的积极和快乐是可想而知的。在分享中,我回味了旅游的收获,学生们的神情分明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我确定,以后有机会,小家伙们一定也会和他们的老师一样,爱上旅游,爱上大自然,爱上生活。
旅游游的是心路。在途中,世间的百态也时常令我心生感怀。在山区,看到朴实的农民艰难的生活,我总忍不住心有不舍。每一次的不舍就一次次地增添了我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面对孩子和父母为了改变命运而苦苦追问的神情,我往往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来做好解释,做好安排。人间有了苦难的众生,才有救苦救难的菩萨。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在崎岖的山路上,鹤发的老人驮着沉重的木材上山以换取微薄的费用,闲谈间,他们依然拥有着爽朗的笑声,达观、开朗的性格感染着我。我知道了,只要在心里种下快乐的种子,就不会收获闷闷不乐的苦果。我游,故我在;我游,我快乐;我快乐,我的学生亦会快乐。
人既需要动,也需要静,在生命的活跃和灵魂的宁静中形成美好的平衡。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旅游成了我八小时之外生活的主旋律,拨弹出一份宁静、一份飞扬,一静一动,一张一弛。这份旋律也必然会成为我工作中最美的协奏曲。
永葆“看云不妨人去后”的美丽心境,我们能一生行走在诗意的人生之路上。
——题记
“看云不妨人去后,对花只恨酒来迟。”只有拥有了独享宁静的美丽心境,拥有了诗酒赏花的情致,才能拥有诗意的人生。也只有拥有这颗善感之心的人。才能时时点燃工作的热情,享受工作的美丽和快乐。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将喋喋不休的抱怨冲进人生的咖啡之中,心灵的堡垒才不会被职业的倦怠所笼罩。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何不换个心情,好好地演绎教师的八小时内外的精彩呢?内外兼修,相得益彰,生活也就有了核心,幸福充盈的感觉亦会常伴左右。
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热爱的那项工作,他借此进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这项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这个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说,会分裂成两个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劳作,另一部分是无所用心的休闲。”为此,我常用心地寻找,寻找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黏合剂,使我不至于总在自困和无度的分裂中消耗我宝贵的生命。
寻寻觅觅中,深深地迷恋上了阅读和旅游。越亲近,越感受到为人师的神圣和使命;越投入,越明了生活的真谛和责任。
深夜独坐,孤灯下,一杯清茶,一本好书,此情此境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是倾听心语的时刻。“若要自家求安稳,一壶浊酒一盏灯。”苏州老乡唐伯虎的话也许消极了一点。然而阅读足以帮助我在这浮躁和喧嚣的社会中,不至于让自己的灵魂成为随风的墙头草:阅读也足以促使我用省悟来完成对灵魂的梳理和安顿。偶有时,没有捧上书本,就仿佛这一天的心不曾宁静过。心灵的尘土不曾掸拭,就会心生不安。而每读一卷,就觉一枝心树开花,幸福充实且多有受益。
读哲学,引发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有了这些思考,就会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厚爱。明白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寻求生活的真实存在。
读散文,感悟人生之情,成就善感之心。生活美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力。只有善感的人才拥有与世间美好的事物相结合的能力。每结合成功一次就多了一份修养,累积起来,就是生命的质量了。
和学生一起阅读也是最美好的享受。午后“咖啡阅读时间”,是孩子们最快乐轻松的时刻。在执教毕业班的时候,我曾尝试每周二的中午,邀请孩子和我一起,泡杯清茶或冲杯咖啡,或手捧女孩心仪的柠檬红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析学生或我推荐的精彩文章、富有哲理的ppt文字图片、一首美妙的歌词、一段幽默的笑话……教室里芳香四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眼神充满着智者的光芒,话语间洋溢着个性的解读,他们理解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常令我难以抑制住欣喜和激动而大加赏识。教育在这一刻因阅读而变得如此的美丽、生动。我和孩子们读林清玄的散文,品周国平的哲理小文,说《伊索寓言》的小故事,评点《读者》上的卷首语……我的阅读不仅丰厚了我,也指引着我的学生渐渐摸索走向精神圣殿。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了。
阅读是心灵的安宁剂。在所有的生命力中。心宁是最具影响力的。而只有阅读才能让人产生这种美妙的心境,才能提升人的灵魂的清澈度。作为教师,本身就是从事着用灵魂感染灵魂的事业,就更需要用阅读来净化自己,提升自己。拥有美好心境的老师,怎会不喜爱学生?怎会为了自己的功利牺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怎会舍得用成堆的作业来捆绑孩子的灵性。也许,目前我们的教育离教育的初衷走得渐远,也许,我们一时也改变不了教育的大方向,一味地抱怨徒劳无益。我记得鲁迅先生曾说:“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需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他的全盘,我们也可以表现他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对待自己身边的这一批批的学生多一份真切的关怀,多给一些能使他们终生受益的为人、做学问的真知。这就足够了。我不在意自己是否能成为一名拥有殊荣、桂冠的教师,但我会尽力钻研好我的教材。上好每一堂家常课,希望学生每天有点收获。我给自己的工作价值找到了准确的定位。教书的心,变得特别的宁静。
阅读,在文字构建的优美风景中穿行,常常让我目醉神迷、流连忘返。而旅行,对于我,也是另一种阅读。阅读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阅读怦然心动难以释怀的人文古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然而有了现场亲临,再回到书本,回到课堂,我的感悟和阐述就别有一番滋味了。每到寒暑假还未来临,就已经着手策划着出行的方案,令人激动不已。于是,整个假期就在期待、享受、回味中度过。发展到现在,只要机缘合适,总不放过和大地亲密接触的机会,用我的脚印去亲吻每一寸土地。一次次的旅程能让心灵飞扬,能给宁静的心田注入新的活力。
泛舟漓江,过景如画,人间仙境;九寨风光,苍翠迤逦,幽郁迷人;骑着骏马舒缓地行走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看着夕阳落山,遥想着江南水乡的苏城纤细的身影,一副壮美的油画和一副秀美的水墨画交相叠印在眼前,无限的美的享受;这一个个“亲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田,化为最滋润的养分,在我的心田种植出了最美的植被——快乐之树。
旅游中享受阅读的积淀。来到婺源,朱熹的故居是必看的,山路旁那一句句眼熟的箴言再次令人如沐春风,净化心灵。当年朱熹植下的“二十四孝”树分明在穿越着千年的风霜后告诫着我们,孝敬长辈是感恩之本。于是,回程途中就在兴奋地策划着给学生讲讲“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的综合活动的方案,在家长会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细数生活中点点来自家庭的感动。家长的惊喜,学生的实践感知,也许能给一些家庭带来一份美好的享受和回忆,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每次旅游回来,我也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和我的学生分享我的旅行之乐。暑假过来,我的门生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是:“亲爱的老师,快给我们讲讲你暑假的快乐之行吧!”在如此的期待中,我哪敢简单介绍。我认真做好投影,加上精美的语言,设计几个问题的竞赛,猜中的,可以得到我旅游时买的小小纪念品。学生的积极和快乐是可想而知的。在分享中,我回味了旅游的收获,学生们的神情分明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我确定,以后有机会,小家伙们一定也会和他们的老师一样,爱上旅游,爱上大自然,爱上生活。
旅游游的是心路。在途中,世间的百态也时常令我心生感怀。在山区,看到朴实的农民艰难的生活,我总忍不住心有不舍。每一次的不舍就一次次地增添了我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面对孩子和父母为了改变命运而苦苦追问的神情,我往往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来做好解释,做好安排。人间有了苦难的众生,才有救苦救难的菩萨。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在崎岖的山路上,鹤发的老人驮着沉重的木材上山以换取微薄的费用,闲谈间,他们依然拥有着爽朗的笑声,达观、开朗的性格感染着我。我知道了,只要在心里种下快乐的种子,就不会收获闷闷不乐的苦果。我游,故我在;我游,我快乐;我快乐,我的学生亦会快乐。
人既需要动,也需要静,在生命的活跃和灵魂的宁静中形成美好的平衡。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旅游成了我八小时之外生活的主旋律,拨弹出一份宁静、一份飞扬,一静一动,一张一弛。这份旋律也必然会成为我工作中最美的协奏曲。
永葆“看云不妨人去后”的美丽心境,我们能一生行走在诗意的人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