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老辈人曾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盘才受穷”。乍一听,这话的确很有诱惑力,尤其对于不少有着高净值可投资资产的富豪而言,更是恨不得“倾囊而出”,将压箱底钱尽数拿出理财。
假如真的“闭着眼睛”进场理财,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会证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就如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样,是一种疑似“坑爹”般的大忽悠。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中产家庭不妨擦亮眼睛来看看那些今年理财的“伤不起”,避免“你若理财,财便离你”的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
红酒:“黄金液体”的翻江倒海
在今年春节的电视屏幕上,各路明星风光亮相,但似乎少了一位以往出镜率颇高的明星,那就是“小燕子”赵薇。而导致赵薇非常“低调”的原因可能就是她和丈夫以400万欧元收购波尔多圣艾美浓产区的蒙罗酒庄,却不幸成为了投资高端葡萄酒失败的典型案例,大眼睛的“小燕子”在龙年春节面临的可能是欲哭无泪的投资亏损。
近年来,被称为“黄金液体”的红酒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追捧,不少富豪纷纷加入了“翻江倒海”般的红酒炒作。以国内炒家非常熟识的法国红酒拉菲为例,据伦敦国际红酒商交易协会的统计,1982年出产的拉菲,在2006~2007年的价格为1.2万~1.3万元,此后一路攀升至5万元,10年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857%。同期的黄金的涨幅仅为4倍,而国内A股更几乎是“零涨幅”。另据独立研究机构莫尼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红酒指数的年度收益率超过了黄金的年度收益率。行情一波又一波的上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目光。姚明退役后通过拍卖高调宣布进入葡萄酒行业就是这股热潮中的一个缩影。于是,原本仅是用来喝,最多也仅是用来“欣赏”的红酒,近年逐渐受到中产家庭的关注。以拉菲为代表的法国高端葡萄酒在中国民间投机资本的助推下,身价更是不断飙升,吸引了众多富豪“闭着眼睛”进场。上海红酒交易中心的成立更是拉开了国内红酒投资的序幕,让红酒成为了像股票一样炒作的投机品。
不过,葡萄酒并非越老越好。装瓶后的葡萄酒依然会不断生长、成熟,在经历提升、老化的过程之后,最终达到巅峰状态。收藏的葡萄酒应该在老化前到达价格高点,而不应成为“传宗接代”的宝贝,泡沫注定会在耀眼的光芒后开始破灭。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度受到市场疯狂追捧的标志性品种——2008年拉菲的价格,从去年3月的历史最高价1.15万元/瓶跌到7000元/瓶,跌幅超过45%。拉菲的领跌使得整个红酒市场的后续投资客相继“中弹”,成为了退潮后的“裸泳者”。去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珍稀佳酿”拍卖会上,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个年份的大量拉菲酒流拍,成为了2009年拉菲“发酒疯”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珍藏红酒首次出现的流拍纪录。对于那些“闭着眼睛”进场投资红酒的富豪来说,在这一刚刚兴起的投资市场环境中,运作链并不完善,还仅局限于销售终端的买卖。在投机热度持续高涨的同时,风险也在相应的逐步累加并已出现泡沫,而一旦泡沫破灭,红酒投资者将严重受创。
房地产信托:多米诺骨牌的开始
限购、限贷等调控举措令房企的资金链承受着一轮又一轮的压力,融资成本介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之间的房地产信托开始受到开发商的追逐。于是,去年上半年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疯狂发展,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超过2010年全年1倍以上的资金量。其中就有不少富豪纷纷“慷慨解囊”,看好房地产信托较稳定的挂钩产品。但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大规模发行信托产品的背后是“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现实。于是,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兑付问题成为了今年中产家庭理财最需警惕的风险。
中金公司一份针对房地产信托的专题分析报告显示,今年预计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2234亿元,总还款额约2500亿元;2013年预计到期规模2816亿元,总还款额约3100亿元。其中,今年将是房地产集合类信托的偿付高峰,第三季度到期规模约1000亿元,其他季度到期规模350亿~500亿元。其中3月份是小高峰,到期规模约220亿元;7~9月则是到期的大高峰,每月平均在300亿元以上。随着兑付高峰的到来,房地产信托无疑成为了中国信托业的“敏感词”,房地产信托到期兑付风险浮出水面,这或许是一副布局复杂的多米诺骨牌推倒的开始。
高收益的房地产信托有多大风险?房地产信托兑付资金以楼盘销售回款为基础,但在现有的限购、限价和限贷等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商销售回款速度放缓,难度增加。同时,由于银行借贷、资本市场融资等筹资渠道受阻,即将进入集中兑付期的房地产信托更是加剧了兑付风险。
由此看来,中产家庭在出手购买房地产信托产品前一定要仔细看清合同,吃透条款。首先要看清挂钩标的房地产企业实力及偿还能力是否足以抵御风险。其次要看抵押和质押,如抵押和质押部分远超过项目价值,则保障性更强。另外,房地产项目本身的含金量也特别值得关注,如地段好则销售回款会快,资金回收影响小;如地段偏远,市场认可程度不高,则收益就要打个问号。整体而言,房地产信托产品的运行成功与否,主要看相关地产项目开工、完工和销售,只要整个过程运营成功,资金及收益往往还是有保障的。
红木:再“红”也得能变现
继红酒和房地产信托之后,另一款吸引富豪目光的“红”字信托产品——红木信托也崭露头角。据悉,该款红木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业内首款红木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5000万元,最低投资门槛为5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实行分级制,即投资金额在50万~300万元的客户对应的预期年收益为9.5%~10%,投资金额超过300万元的客户对应的预期年收益为10.5%~11%,其预期收益水平目前来看已稳稳地跑赢了CPI。此外,该款红木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主要投资购买的红木原料为交趾黄檀和卢氏黑黄檀等名贵红木种类,是目前国内红木家具企业制作高端红木家具的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购买的红木家具主要以小叶紫檀家具为主,还包括少量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和大叶紫檀家具,投资和收藏价值较高,市场认可度较高。
一些研究机构分析师就此表示,对于中产家庭而言,除去矿产和中小企业贷款信托这些耳熟能详的投资方向外,国人传统的“保值”收藏——红木产品也成为了投资信托青睐的宠儿并登上了舞台。研究机构分析师表示,红木原料和家具市场虽然经历了多年涨跌动荡,但鉴于红木木材的稀缺性,价格仍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这是红木信托产品继续走俏市场的原因之一。但也要注意,属于另类投资的红木,其市场也曾经历了假专家、假鉴定和假标价事件,也曾出现过分炒作和价格大幅跳水的现象。
“玩命”赌石:小心“博傻”大战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疯子买,疯子卖,还有疯子在等待”。这一句在玉石行业里流传的行话,说的正是传统赌石的神秘莫测。赌石是玉石行当里延续千年的一个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赌石当属和氏璧。近年来,原本在主产地云南、缅甸盛行的赌石已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兴起,并且随着玉石文化的普及,在春秋旺季,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场赌石活动开幕,而赌石逐渐走热的背后,正是翡翠价格的飙涨。
近年来,翡翠价格可谓“一天一个价,一年翻一番”,除去原材料价格和加工成本的上涨外,翡翠身价倍增的背后还有股市、房市等投资渠道情势不佳的原因。不少有着大笔可投资资金的中产家庭从房产和股市进入了玉石市场,也间接推高了高端翡翠的价格。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都产自缅甸,近年来不断加快的开采速度使翡翠等原材料的开采已近枯竭,而翡翠原料的稀缺也直接造成了价格的不断上涨。
不过,玉石看似诱人,中产家庭如轻易踏入,却往往会陷入一个无法“全身而退”的“博傻”大战。首先,高价翡翠的变现比较困难且定价机制缺乏规范。由于翡翠是仅东亚、东南亚国家追捧的珠宝,商家一般根据颜色、净度、大小、结晶程度等“民间”标准来确定翡翠的价格,这种无规范的定价机制给高价翡翠的回购带来极大制约。据介绍,翡翠行常用的“玻璃种”、“冰种”、“豆种”标准,在市场中也缺乏一致的鉴定标准。其次,翡翠回购渠道尚不完善,任何翡翠再出手,最多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且没有多少商家愿意收购高档翡翠,变现十分困难。
另类理财:并非样样都靠谱
越来越个性化的中产家庭对于理财的“口味”也越来越“重”,于是形形色色的另类投资开始风生水起,逐渐成为了市场中的新星。各家银行推出的另类理财产品,其挂钩的投资标的逐渐从最初的艺术品扩展到红酒、白酒、普洱茶,甚至是手表和更新颖的二氧化碳概念,真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近期,农行发行的一款1年期挂钩陀飞轮手表的投资理财产品,在两三天就募集3亿多元,几乎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企业一年的销量,而该产品销售的火爆,也引发了中产家庭对另类理财的关注。据农行的理财经理透露,该行曾考虑过红酒等其他另类理财产品,但觉得“不够新鲜”,而手表的确比较“特立独行”,且陀飞轮手表也有收藏价值,希望通过另类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中另辟蹊径。
不过分析目前到期的几款理财产品收益,另类理财产品可谓“冰火两重天”,既有不少收益颇丰,也有一些“铩羽而归”。建行发行的挂钩普洱茶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7.5%,深发展银行2007年发行的挂钩二氧化碳的产品,收益率亦高达14.125%。中行发行的一款挂钩葡萄酒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7%;工行挂钩沱牌白酒的产品不仅可获得酒品,还可取得最高6.7%的年化收益。然而,一些银行发行的挂钩农产品的理财产品却几乎全军覆没,不是零收益就是亏本5%以上。
“个性”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带来高回报,也存在着高风险。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另类理财产品如何发展,始终是小众产品。对于银行而言,如果盲目推广另类理财产品,往往会导致标的良莠不齐,加上定价标准及收益并无统一标准,银行风险也将随之增加;对于投资者而言,另类理财标的商品往往易被爆炒,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为避免“伤不起”,中产家庭在选择另类理财产品投资时应保持审慎态度,一方面要看产品投资的方向是否“靠谱”,另一方面还应看其结构设计以及是否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驾驭风险,规避“刀刃舔血”
纵观每一轮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最大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于是,人人都希望通过投机不劳而获,贪婪加剧了泡沫膨胀,助推了产业空心化和投资者的赌博氛围。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过剩性危机”,几乎可以让任何一个有需求的产品营造出获利空间,从而吸引资本的趋之若鹜。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偏好并非投资者对产品的偏好,而是对投资这种产品巨大获利的偏好,有利润就会有追逐的资本让众多投资者在“刀刃歃血”的危机中“兢兢业业”地生存着。
中产家庭该如何去驾驭风险,避免刀刃舔血的被动呢?在今年,影响高端理财收益的主要风险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宏观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利率和汇率的调整可直接影响股市,可能造成投资者资产规模缩水、收益率下跌等系统性风险。其次是高端理财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限制,我国高端理财起步较晚,投资标的不够丰富和监管政策的局限性等可能限制产品发展。最后则是不同的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大概率事件的形势下,中产家庭必须将追求持续稳定的收益放在首要位置。在风险规避上,仍需重视资产配置,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理财产品的配置选择上,或可适当提高固定收益类和低风险类投资标的配置比重,如偏债型产品和货币衍生产品等一些收益稳定的产品,在稳中求胜。
假如真的“闭着眼睛”进场理财,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会证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就如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样,是一种疑似“坑爹”般的大忽悠。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中产家庭不妨擦亮眼睛来看看那些今年理财的“伤不起”,避免“你若理财,财便离你”的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
红酒:“黄金液体”的翻江倒海
在今年春节的电视屏幕上,各路明星风光亮相,但似乎少了一位以往出镜率颇高的明星,那就是“小燕子”赵薇。而导致赵薇非常“低调”的原因可能就是她和丈夫以400万欧元收购波尔多圣艾美浓产区的蒙罗酒庄,却不幸成为了投资高端葡萄酒失败的典型案例,大眼睛的“小燕子”在龙年春节面临的可能是欲哭无泪的投资亏损。
近年来,被称为“黄金液体”的红酒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追捧,不少富豪纷纷加入了“翻江倒海”般的红酒炒作。以国内炒家非常熟识的法国红酒拉菲为例,据伦敦国际红酒商交易协会的统计,1982年出产的拉菲,在2006~2007年的价格为1.2万~1.3万元,此后一路攀升至5万元,10年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857%。同期的黄金的涨幅仅为4倍,而国内A股更几乎是“零涨幅”。另据独立研究机构莫尼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红酒指数的年度收益率超过了黄金的年度收益率。行情一波又一波的上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目光。姚明退役后通过拍卖高调宣布进入葡萄酒行业就是这股热潮中的一个缩影。于是,原本仅是用来喝,最多也仅是用来“欣赏”的红酒,近年逐渐受到中产家庭的关注。以拉菲为代表的法国高端葡萄酒在中国民间投机资本的助推下,身价更是不断飙升,吸引了众多富豪“闭着眼睛”进场。上海红酒交易中心的成立更是拉开了国内红酒投资的序幕,让红酒成为了像股票一样炒作的投机品。
不过,葡萄酒并非越老越好。装瓶后的葡萄酒依然会不断生长、成熟,在经历提升、老化的过程之后,最终达到巅峰状态。收藏的葡萄酒应该在老化前到达价格高点,而不应成为“传宗接代”的宝贝,泡沫注定会在耀眼的光芒后开始破灭。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度受到市场疯狂追捧的标志性品种——2008年拉菲的价格,从去年3月的历史最高价1.15万元/瓶跌到7000元/瓶,跌幅超过45%。拉菲的领跌使得整个红酒市场的后续投资客相继“中弹”,成为了退潮后的“裸泳者”。去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珍稀佳酿”拍卖会上,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个年份的大量拉菲酒流拍,成为了2009年拉菲“发酒疯”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珍藏红酒首次出现的流拍纪录。对于那些“闭着眼睛”进场投资红酒的富豪来说,在这一刚刚兴起的投资市场环境中,运作链并不完善,还仅局限于销售终端的买卖。在投机热度持续高涨的同时,风险也在相应的逐步累加并已出现泡沫,而一旦泡沫破灭,红酒投资者将严重受创。
房地产信托:多米诺骨牌的开始
限购、限贷等调控举措令房企的资金链承受着一轮又一轮的压力,融资成本介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之间的房地产信托开始受到开发商的追逐。于是,去年上半年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疯狂发展,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超过2010年全年1倍以上的资金量。其中就有不少富豪纷纷“慷慨解囊”,看好房地产信托较稳定的挂钩产品。但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大规模发行信托产品的背后是“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现实。于是,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兑付问题成为了今年中产家庭理财最需警惕的风险。
中金公司一份针对房地产信托的专题分析报告显示,今年预计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2234亿元,总还款额约2500亿元;2013年预计到期规模2816亿元,总还款额约3100亿元。其中,今年将是房地产集合类信托的偿付高峰,第三季度到期规模约1000亿元,其他季度到期规模350亿~500亿元。其中3月份是小高峰,到期规模约220亿元;7~9月则是到期的大高峰,每月平均在300亿元以上。随着兑付高峰的到来,房地产信托无疑成为了中国信托业的“敏感词”,房地产信托到期兑付风险浮出水面,这或许是一副布局复杂的多米诺骨牌推倒的开始。
高收益的房地产信托有多大风险?房地产信托兑付资金以楼盘销售回款为基础,但在现有的限购、限价和限贷等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商销售回款速度放缓,难度增加。同时,由于银行借贷、资本市场融资等筹资渠道受阻,即将进入集中兑付期的房地产信托更是加剧了兑付风险。
由此看来,中产家庭在出手购买房地产信托产品前一定要仔细看清合同,吃透条款。首先要看清挂钩标的房地产企业实力及偿还能力是否足以抵御风险。其次要看抵押和质押,如抵押和质押部分远超过项目价值,则保障性更强。另外,房地产项目本身的含金量也特别值得关注,如地段好则销售回款会快,资金回收影响小;如地段偏远,市场认可程度不高,则收益就要打个问号。整体而言,房地产信托产品的运行成功与否,主要看相关地产项目开工、完工和销售,只要整个过程运营成功,资金及收益往往还是有保障的。
红木:再“红”也得能变现
继红酒和房地产信托之后,另一款吸引富豪目光的“红”字信托产品——红木信托也崭露头角。据悉,该款红木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业内首款红木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5000万元,最低投资门槛为5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实行分级制,即投资金额在50万~300万元的客户对应的预期年收益为9.5%~10%,投资金额超过300万元的客户对应的预期年收益为10.5%~11%,其预期收益水平目前来看已稳稳地跑赢了CPI。此外,该款红木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主要投资购买的红木原料为交趾黄檀和卢氏黑黄檀等名贵红木种类,是目前国内红木家具企业制作高端红木家具的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购买的红木家具主要以小叶紫檀家具为主,还包括少量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和大叶紫檀家具,投资和收藏价值较高,市场认可度较高。
一些研究机构分析师就此表示,对于中产家庭而言,除去矿产和中小企业贷款信托这些耳熟能详的投资方向外,国人传统的“保值”收藏——红木产品也成为了投资信托青睐的宠儿并登上了舞台。研究机构分析师表示,红木原料和家具市场虽然经历了多年涨跌动荡,但鉴于红木木材的稀缺性,价格仍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这是红木信托产品继续走俏市场的原因之一。但也要注意,属于另类投资的红木,其市场也曾经历了假专家、假鉴定和假标价事件,也曾出现过分炒作和价格大幅跳水的现象。
“玩命”赌石:小心“博傻”大战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疯子买,疯子卖,还有疯子在等待”。这一句在玉石行业里流传的行话,说的正是传统赌石的神秘莫测。赌石是玉石行当里延续千年的一个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赌石当属和氏璧。近年来,原本在主产地云南、缅甸盛行的赌石已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兴起,并且随着玉石文化的普及,在春秋旺季,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场赌石活动开幕,而赌石逐渐走热的背后,正是翡翠价格的飙涨。
近年来,翡翠价格可谓“一天一个价,一年翻一番”,除去原材料价格和加工成本的上涨外,翡翠身价倍增的背后还有股市、房市等投资渠道情势不佳的原因。不少有着大笔可投资资金的中产家庭从房产和股市进入了玉石市场,也间接推高了高端翡翠的价格。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都产自缅甸,近年来不断加快的开采速度使翡翠等原材料的开采已近枯竭,而翡翠原料的稀缺也直接造成了价格的不断上涨。
不过,玉石看似诱人,中产家庭如轻易踏入,却往往会陷入一个无法“全身而退”的“博傻”大战。首先,高价翡翠的变现比较困难且定价机制缺乏规范。由于翡翠是仅东亚、东南亚国家追捧的珠宝,商家一般根据颜色、净度、大小、结晶程度等“民间”标准来确定翡翠的价格,这种无规范的定价机制给高价翡翠的回购带来极大制约。据介绍,翡翠行常用的“玻璃种”、“冰种”、“豆种”标准,在市场中也缺乏一致的鉴定标准。其次,翡翠回购渠道尚不完善,任何翡翠再出手,最多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且没有多少商家愿意收购高档翡翠,变现十分困难。
另类理财:并非样样都靠谱
越来越个性化的中产家庭对于理财的“口味”也越来越“重”,于是形形色色的另类投资开始风生水起,逐渐成为了市场中的新星。各家银行推出的另类理财产品,其挂钩的投资标的逐渐从最初的艺术品扩展到红酒、白酒、普洱茶,甚至是手表和更新颖的二氧化碳概念,真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近期,农行发行的一款1年期挂钩陀飞轮手表的投资理财产品,在两三天就募集3亿多元,几乎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企业一年的销量,而该产品销售的火爆,也引发了中产家庭对另类理财的关注。据农行的理财经理透露,该行曾考虑过红酒等其他另类理财产品,但觉得“不够新鲜”,而手表的确比较“特立独行”,且陀飞轮手表也有收藏价值,希望通过另类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中另辟蹊径。
不过分析目前到期的几款理财产品收益,另类理财产品可谓“冰火两重天”,既有不少收益颇丰,也有一些“铩羽而归”。建行发行的挂钩普洱茶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7.5%,深发展银行2007年发行的挂钩二氧化碳的产品,收益率亦高达14.125%。中行发行的一款挂钩葡萄酒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7%;工行挂钩沱牌白酒的产品不仅可获得酒品,还可取得最高6.7%的年化收益。然而,一些银行发行的挂钩农产品的理财产品却几乎全军覆没,不是零收益就是亏本5%以上。
“个性”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带来高回报,也存在着高风险。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另类理财产品如何发展,始终是小众产品。对于银行而言,如果盲目推广另类理财产品,往往会导致标的良莠不齐,加上定价标准及收益并无统一标准,银行风险也将随之增加;对于投资者而言,另类理财标的商品往往易被爆炒,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为避免“伤不起”,中产家庭在选择另类理财产品投资时应保持审慎态度,一方面要看产品投资的方向是否“靠谱”,另一方面还应看其结构设计以及是否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驾驭风险,规避“刀刃舔血”
纵观每一轮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最大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于是,人人都希望通过投机不劳而获,贪婪加剧了泡沫膨胀,助推了产业空心化和投资者的赌博氛围。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过剩性危机”,几乎可以让任何一个有需求的产品营造出获利空间,从而吸引资本的趋之若鹜。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偏好并非投资者对产品的偏好,而是对投资这种产品巨大获利的偏好,有利润就会有追逐的资本让众多投资者在“刀刃歃血”的危机中“兢兢业业”地生存着。
中产家庭该如何去驾驭风险,避免刀刃舔血的被动呢?在今年,影响高端理财收益的主要风险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宏观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利率和汇率的调整可直接影响股市,可能造成投资者资产规模缩水、收益率下跌等系统性风险。其次是高端理财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限制,我国高端理财起步较晚,投资标的不够丰富和监管政策的局限性等可能限制产品发展。最后则是不同的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大概率事件的形势下,中产家庭必须将追求持续稳定的收益放在首要位置。在风险规避上,仍需重视资产配置,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理财产品的配置选择上,或可适当提高固定收益类和低风险类投资标的配置比重,如偏债型产品和货币衍生产品等一些收益稳定的产品,在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