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6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并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16周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康复训练 运动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84-0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四块肌肉组成,在肩关节的运动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与稳定作用,肩袖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以及手臂外展活动受限[1]。与传统手术相比,此种方法具有损伤较小、疼痛较轻以及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并且患者在术后能够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得以快速发展,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够大大减轻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6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2±2.0)岁,病程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外伤史。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用常规的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2-4周。
第一阶段:制动康复训练,患者肩关节紧贴胸外展位固定制动3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手和手腕的钟摆、划圈及握力训练。术后一周开始进行肩周肌长收缩练习以及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进行20-25下,2-3次/d,训练后进行20min冰敷。
第二阶段:保护性康复训练,患者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主动助力活动训练,活动可以采取滑轮、滑车、棍棒以及肩梯等工具进行,肩关节的训练必须要确保在肩平面以下。进行不同角度的肩周肌长收缩训练以及闭链练习,姿势训练教育,并且逐步开始ADL在无痛范围内的训练。每次进行20-25下,2-3次/d。
第三阶段:增强肌肉康复训练,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的训练,在保持肩关节无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完成肩关节在所有平面内的最大范围的运动,训练可以采取肩滑轮以及肩关节工具辅助进行。术后12周后开始进行肩外展训练,使得各肩关节的活动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强对肩袖肌以及肱二头肌等肌肉的抗阻训练,对于肌肉的训练的轻度应该逐渐加强,循序渐进的进行。同时要注意进行姿势矫正教育以及对肌肉耐力的训练,提升肩关节的稳定性。每次进行40下,2-3次/d。
第四阶段: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患者应该继续进行肌肉的抗阻训练,尤其加强肱二头肌以及肩袖肌的肌肉训练,增强两种肌肉的张力。同时注意进行肩关节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训练,适当进行负重、投掷、上举以及技巧训练。2-3次/d,每次60min左右。
1.3 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16周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主动前屈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肩袖损伤不仅会对自身的功能结构产生破坏,手术各项炎症以及组织水肿都会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重建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虽然对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只是短期的,长期使用的效果较差[3]。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应该贯穿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目标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逐步实施,以此来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本次研究,笔者采用分阶段康复治疗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使得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能够逐步的恢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主动前屈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变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根据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崔芳,王惠芳,王予彬等.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37-39
[2] 田增英.关节镜下微创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87-1889
[3] 林丹,叶秀芝,刘良乐,吕雯.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微创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23(11):544-546
关键词:康复训练 运动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84-0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四块肌肉组成,在肩关节的运动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与稳定作用,肩袖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以及手臂外展活动受限[1]。与传统手术相比,此种方法具有损伤较小、疼痛较轻以及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并且患者在术后能够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得以快速发展,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够大大减轻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6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2±2.0)岁,病程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外伤史。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用常规的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2-4周。
第一阶段:制动康复训练,患者肩关节紧贴胸外展位固定制动3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手和手腕的钟摆、划圈及握力训练。术后一周开始进行肩周肌长收缩练习以及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进行20-25下,2-3次/d,训练后进行20min冰敷。
第二阶段:保护性康复训练,患者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主动助力活动训练,活动可以采取滑轮、滑车、棍棒以及肩梯等工具进行,肩关节的训练必须要确保在肩平面以下。进行不同角度的肩周肌长收缩训练以及闭链练习,姿势训练教育,并且逐步开始ADL在无痛范围内的训练。每次进行20-25下,2-3次/d。
第三阶段:增强肌肉康复训练,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的训练,在保持肩关节无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完成肩关节在所有平面内的最大范围的运动,训练可以采取肩滑轮以及肩关节工具辅助进行。术后12周后开始进行肩外展训练,使得各肩关节的活动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强对肩袖肌以及肱二头肌等肌肉的抗阻训练,对于肌肉的训练的轻度应该逐渐加强,循序渐进的进行。同时要注意进行姿势矫正教育以及对肌肉耐力的训练,提升肩关节的稳定性。每次进行40下,2-3次/d。
第四阶段: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患者应该继续进行肌肉的抗阻训练,尤其加强肱二头肌以及肩袖肌的肌肉训练,增强两种肌肉的张力。同时注意进行肩关节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训练,适当进行负重、投掷、上举以及技巧训练。2-3次/d,每次60min左右。
1.3 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16周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主动前屈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肩袖损伤不仅会对自身的功能结构产生破坏,手术各项炎症以及组织水肿都会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重建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虽然对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只是短期的,长期使用的效果较差[3]。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应该贯穿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目标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逐步实施,以此来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本次研究,笔者采用分阶段康复治疗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使得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能够逐步的恢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主动前屈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变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根据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崔芳,王惠芳,王予彬等.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37-39
[2] 田增英.关节镜下微创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87-1889
[3] 林丹,叶秀芝,刘良乐,吕雯.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微创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23(11):5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