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科研与教学的需要,外国设计史论文献的编译一直是国内设计史学家所重视的一个领域,如奚传绩的《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李砚祖的《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董占军的《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都是该领域内较早的研究成果。而《设计真言》更是在此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首先,它在篇幅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设计真言》一书收录了1852-2005年间西方现代设计思想文献130篇,对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最重要的设计家的思想几乎都有所体现,文献论述的领域覆盖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及新媒体设计等学科,内容则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批评、设计管理、设计与审美、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公共决策等。这130篇经过精心选择的文章,基本可以形成对近150年以来西方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全方位考察,这种工作实在是功德无量的:既可以让国内读者明晰西方设计思想的由来及其发展脉络,让今天的设计师们直接与历史上的设计大师展开心灵的对话:同时也可以引发对中国设计现状的反思,加深对设计本质的理解,并对整个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视野中设计学术思想的存在状态有所体验。
另外,从文献的选择上,也更倾向于对新知识、新方法的介绍,尤其是那些20世纪下半叶在设计管理、非物质设计、可持续设计、通用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的文献,更加适合了国内学科发展的需要,如英国彼特·戈伯的《设计的未来及其管理》、维克多·马格林的《为可持续世界的设计》等,对于目前国内设计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书中的很多文献都属于在国内首次译介,这更是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不能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更胜于其形式。近些年来,在《设计中的设计》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及畅销的带动下,有关设计思想的书籍设计刮起了一股“白皮风”,似乎没有白皮,便不可反映其理论性,便不可如《设计中的设计》一样畅销。看来这本书也难于免俗:白色的封面上仅用透明的亮膜印出书名和相关内容,辨识度实在太差,如果没有了腰封,那此书的封面印在杂志上几乎就是白纸一张。且翻阅不到一周后,封皮便已折痕累累,实在对不起“真言”这样的名字。说到书名,这个“设计真言”也起得过于哗众取宠,令人哭笑不得。内文纸张过薄,虽然可以理解这一千多页的书不能选择太厚的纸张,但总应该以不影响翻阅为度。这也许不是编者们的初衷。众所周知,在国内,学术书籍的出版只要能够促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没有在形式上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这样一本内容的书套上这样的形式,实在是对国内设计现状的极大讽刺。
另外,从文献的选择上,也更倾向于对新知识、新方法的介绍,尤其是那些20世纪下半叶在设计管理、非物质设计、可持续设计、通用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的文献,更加适合了国内学科发展的需要,如英国彼特·戈伯的《设计的未来及其管理》、维克多·马格林的《为可持续世界的设计》等,对于目前国内设计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书中的很多文献都属于在国内首次译介,这更是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不能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更胜于其形式。近些年来,在《设计中的设计》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及畅销的带动下,有关设计思想的书籍设计刮起了一股“白皮风”,似乎没有白皮,便不可反映其理论性,便不可如《设计中的设计》一样畅销。看来这本书也难于免俗:白色的封面上仅用透明的亮膜印出书名和相关内容,辨识度实在太差,如果没有了腰封,那此书的封面印在杂志上几乎就是白纸一张。且翻阅不到一周后,封皮便已折痕累累,实在对不起“真言”这样的名字。说到书名,这个“设计真言”也起得过于哗众取宠,令人哭笑不得。内文纸张过薄,虽然可以理解这一千多页的书不能选择太厚的纸张,但总应该以不影响翻阅为度。这也许不是编者们的初衷。众所周知,在国内,学术书籍的出版只要能够促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没有在形式上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这样一本内容的书套上这样的形式,实在是对国内设计现状的极大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