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的态度与可能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ui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小滋始终还是真诚地朝左努力着。注意,是左岸的左,不是左边的左,也不是左倾的左。
  已知左岸指涉塞纳河左岸咖啡馆和酒巴里上个世纪那些活跃的思想和敏锐的艺术气息,在那里集结的左岸派因此成为中国小资们集体膜拜的偶像。左岸,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在烟与咖啡的热气,河水的倒影,火花四溅的谈锋之间,衣食基本无忧的知识分子消费精神生活,刺激彼此的灵感,提出一些个主张。来往左岸的人很多,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或者从咖啡馆回家的路上,酝酿出成名或不成名之作的可能比比皆是。左岸的精神感染力极大,各国小知和小资,去过巴黎的,必须到此一游,见者有份;没有去过的,可以神游,同时暗暗地在本地增加往星巴克去的次数,聊以安抚生活在别处的向往。
  何小滋是小说《继续向左》的主人公,何小滋,何小资,作者的用意就是要说与小资有关的事。大体看来,这本书写的就是小资生活。何小滋的继续向左,以我的理解就是要将小资生活进行到底,上档次,上品味,从星巴克升华到左岸。把小资物质的一面降得低些再低些,将精神的层面升得高些再高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何小滋的小知色彩比小资色彩要更明显,因此决定了这一本书的份量。何小滋是一条线,穿出一串她的男男女女的故事。同旧情人,同新相识,同女友,同丈夫,同同事,以伞状叙述的结构进行。经常又是在伞端花开数朵,各表一枝。这样的结构使小说可以左顾右盼,使何小滋可以松驰地引领我们走进她的世界。“小资是张什么脸?小资女人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住着走着?在巴黎左岸的蒙巴拿斯还是上海静安寺张爱玲住过的那条弄堂?”何小滋问自己的问题,没有完全在书中得到解答,但是何小滋的存在,亦为小资女人的分类聊备一格。物质生活是宽松的,有些钱,不很多;有些闲,够用于思旧图新,谈婚外情;有些思想,够敏锐却不用深;有些悲喜,称不上大悲大喜。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何小滋不能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骨灰级小资——她是受了一个她以为在出身和精神上都高于自己的男人的启蒙后才往小资的路上出发的。等她自认为掌握了纳京高,并可以张口即谈西班牙电影时,何小滋的小资化任务算是基本完成了一部分。作者让我们看到,何小滋对于自己的农民出身始终敏感,所以时不时流露出小资化不彻底的烦恼。她的小资生活有一层“农转非”的底色,所以过得并不那么理直气壮。而这,正是我以为小说的精采之处。何小滋对骨灰级小资熟谙的名牌和作派几无所知,对于俗世生活的琐细情感纠葛仍然心心切切,即便是短暂的艳遇也弄得有些认真,在床上还要跟人讨论形而上的问题,正反应出何小滋可爱的,属于小知而不是小资的本质。何小滋所处的社会,同左岸之间的精神距离仍旧是很大的,她身边的人物三六九等,不断向她抛出现实的困惑,作为一个律师,她要解决这些现实的侵扰,她的知识份子的矜持及小资生活的纯粹便常常不能保证。
  她的女友们,像何小滋女性生活观的延伸和举例,所以何小滋对她们的态度比较温情脉脉,在桃花、茉莉、水仙、月季等以花花朵朵为名的女友的身上,分担了何小滋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在现实生活中犹疑挣扎的不同样本。何小滋的一众花友,恰如水中涟漪不断,各自细碎地倒映出何小滋女性世界的一部分,同何小滋是同一战线的。作为对照,何小滋同男人的关系即为对立统一,不能做到她同女友间那样心有灵犀,呼吸与共。就这一条来看,何小滋还是个很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资。有几个书中的小资男人,在她的生活里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几个男人,或如家境殷实有资本家爷爷的托尼,听爵士乐看西片,天生小资,成为何小滋的引路人;或如NORTH,是IT业加海归派,所以有条件和何小滋在宾馆里免费一夜风流,次日再在她面前演示一遍英文演讲,从肉与灵两方面满足了何小滋的虚荣心。表面上看来,何小滋的主要生活离不开男人,却是暖昧调情居多,短促的云雨之欢居多。而通过和这些男人的交往,何小滋看到的蝇蝇苟苟虚与委蛇何其多也。即便优秀如何小滋理想中小资男人榜样的NORTH,一个拿婚外情作消食点心,毫无情爱责任心的人,他在一夜情人何小滋面前意气风发的英文演讲在我看来就成了一次有意味的小资秀——使用在小资共识里比母语高一等的英文在非常男女关系对象面前作秀,充溢着根基可疑的沾沾自喜。
  在向左的进程中,仍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何小滋不断自省,却由于对小资生活背面为种种漂亮理由掩饰着的精神虚弱并不能完全认清,她的精神世界也就始终清除不了凡常的一地鸡毛。于是,何小滋在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小知和所谓讲究细节霸权主义(多指物质的细节)的小资之间摇摆着,一点都不彻底。而何小滋的不彻底,正是何小滋和现阶段大多数中国所谓小资的真实。
  《继续向左》在欲望横流的当下出现,是有意义并且有价值的。它提醒我们在头绪繁杂的物质生活中,小知也罢小资也罢,只要不放弃那根理想主义的稻草,朝左岸的距离就会近一些更近一些。
其他文献
有意味的关键词是:我们通常称别人是黑人白人,却不自称黄人。  郭沫若说的进化最完善人种是黄种人——体味几乎消失,体毛稀疏。  如今异种通婚增多,欧洲方面担心以后金发人将会越来越少——夫妇中只要一方不是金发,后代便不能继承这个特征。  我们不必担心后代的头发会变成金头发栗色头发,除非他花300元去锔油;也许是长年辛苦吃糠咽莱进化,形成我们的中等体型,性格温和,节俭勤劳,繁殖力顽强,巧手可在发丝上雕刻
期刊
有些感觉是难以言传的,有时偏偏是不能跟自己共枕的那一半说明。失去了职业的女人似乎也同时失去了对感情的把握,婚姻生活里稍有风浪就有覆舟之虞。老实说,这样的感觉我有时也难免。女人在一个陌生的、自己缺乏把握的生存环境里,会特别依赖感情,也特别容易怀疑哪怕早已捻熟的那份情感。有人说看你书里面的爱情那么纯粹那么美好,就很难接受你在实际的婚姻里也有伤心。听到我说他也会扯着嗓门同我吼,心里特别难受,感觉就像珍惜
期刊
她们在脸上罩着面纱时没有名字,但当她们出去杀人的时候可以把头发扎成一条马尾,满脸微笑。《泰晤士报》阿拉伯血统的女记者哈拉·贾伯是外界惟一成功地采访到这些女自杀炸弹的人  两个月以前的一个安息日的下午,以色列港市海法。在海滩边著名的马克辛餐馆,进来了一位很妩媚动人的女子。她穿着牛仔裤,头发扎成一条马尾。看门人被她美丽的微笑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看上去完全是以色列人。    可是看门人大大地错了。她是29
期刊
荆溪,女,原名林晓锋,曾用笔名林晓风。1973年生于福建闽侯。曾任文书、语文教师,现供职于福州教育学院。约1993年前后开始文学写作。诗文散见于《福州日报》、《福建文学》、《青春潮》、《戏文》、《诗刊》、《诗潮》等。出版有个人诗集《理解一滴水》(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2000年1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作品入选《新生代诗人100家》、《诗家园》、《2002年度诗选》、《中国网络爱情诗选》等。 
期刊
听了《叶惠美》吗?周杰伦用了他老妈的名字,又一个炒作的噱头。  专辑名温良得像个家庭妇女。整10首歌,确实也是颜色殆尽,人老珠黄。  方文山的词已经写得杂而碎,灵光一现的文字少了。他以前客串导游,领着我们满世界转悠,现在则剖开内心的怀念和隐秘,去碰触本该最珍贵的回忆。  去听听“三年2班”,你会更加坚信周杰伦从小就是抑郁不得志的小孩。  今日的地位让他可以正视过去,并且同时迎合了FANS的猎奇。那
期刊
母亲的死使他走上了肖像摄彰之路  魏德运1964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一个普通家庭里。少年时代,对他影响至深的是他的母亲。他母亲出生于大家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魏德运生性豪爽,激情磅礴,一看就是个敢打敢拼的汉子,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了一个仁慈的心肠,儿时的他善良而仗义,以乐于助人著称。  ,  14岁那年,母亲患心脏病去世了。若干年后,在北师大魏德运的寓所里,记者和德运相对而坐,谈起他母亲的
期刊
整整30年前,1973年,上海工人文化宫出现了一个业余小戏创作训练班。这在当时,就像某条马路上开出一个酱油店一样,知道的人不多,打交道的人更少。然而,对于我们——包括贺国甫、汪天云、贾鸿源、马中骏、史美俊、我,以及我们的老师曲信先——等等后来成为剧作家的这群人来说,它却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老师与学员  这个训练班是我们的老师曲信先创办的。他是上海戏剧学院老院长熊佛西的亲授弟子:熊先生曾在两年多的
期刊
“侬好,侬欢喜上海伐?上海老漂亮呃。”  这是歌手陶吉首歌曲的开头,糯嗲的上海话女声,配合轻松的旋律,似乎展现着新上海的风情:干净利落又别有风味。  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或者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你有否感觉到上海话其实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你看,当你和一个小学生打招呼的时候, 当你在 OFFICE里工作的时候,当你和一群精通网络语言的哈日哈韩小子开口的时候,你都会觉得使用惯了的上海
期刊
“凉州”是当时新流行的曲调,不是诗题。王翰的《凉州词》写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在临阵以前,僚属为他欢送出征。葡萄酒是凉州名产,夜光杯是最好的白玉酒杯,也是凉州名物,用这一句来概括宴席的丰盛。将军还想多喝几杯,可是军士们已骑上马,不便口头催促,只是拨响着琵琶。将军一听,就知道伙伴在催促他了。但将军此时已喝得醉醺醺的。他是贪杯酗酒吗?不是。他是贪生怕死吗?也不是。他说:我醉倒在战场上,你们也别笑我。
期刊
几平方的平地,四面光滑的墙,一个顶:简单的面组成了电梯。它是交通工具的一种,用来运载上下的乘客,以助长人们的懒惰,并使城市地面沉降得更心安理得。它背后上下都有些什么庞大的机械无人去理会。只是这个封闭的空间,把人放在一种最无作为的状态,人不自主地脱离常轨,直到那扇门再次打开。  一进电梯,时间是暂时停止了,在没到目的楼层之前,再急的事也得等它不慌不忙一层层停得了才行。有点怀念手机信号没覆盖电梯前的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