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以其较高的就业率、较低的学费投入、较为规范的管理等优势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社会对于中职毕业生从观念上的贬低、在企业中有限的晋升空间和待遇提升空间以及“工匠精神”的缺失等不利因素也为中职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一些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学校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立足就业指导这一途径,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中职;工匠精神;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284-01
一、问题提出
近五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这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都要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的水平。市人社局《重庆市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市紧缺数量排在前20位的岗位中,有13个是技能类(技工)岗位;到2020年,我市各类技工需求总量为186.6万人,而目前全部中职、高职学生总数只有65万人。同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的2014、2015两年中,都约有45%左右的中职毕业生月起薪在2000元以上。
较高的就业率、較大的市场需求、较好的就业待遇,本来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但是,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依然很难开展,原因是什么呢?
二、原因分析
1.陈旧的社会观念。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份报告显示,65%的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77%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66%的家长表示即使孩子没有被普通高校录取,也不愿意被调剂到高等职业学校就读。
2.有限的发展空间。
在纳入国家职称管理体系的国有单位中,员工的收入水平与职称休戚相关。工程师和技工,前者主要工作是设计,画图纸,后者负责装配,将图纸变成产品。按理说,他们干的是同一件工作的不同环节,谁也离不开谁,没有高低之分。但事实上,他们的收入相差悬殊。
据悉,技工和工程师在职称上属于两个序列的员工。前者通常毕业于职业学校,是工人。后者通常毕业于大中专学校,是干部。两者的收入档次和晋升空间截然不同。以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为例,工程师所属的专业技术人员序列共有13个档次,最高等级的岗位工资为3810元,薪绩工资为5795元。而技术工人序列只有5个档次,最高等级的岗位工资为2870元,薪绩工资为1855元。最高等级的工程师和技工,竟然相差近5000元。
换句话说,技工岗位的整体待遇水平要低于工程师,技工再努力,做到最高等级,最多也只能拿到工程师中等收入(6~7级)。
3.“工匠精神”的缺失。
虽然技工的初始工资水平和大中专毕业生相当,但前者的工作环境更差,工作更枯燥,劳动强度也更大。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是90后、00后,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从小就没怎么干过重活,很少体力劳动,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很难坚持做一些需要长期付出较为辛苦劳动的工作。加上一些生活服务类和文化娱乐类工作中经常出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案例,这对中职生未来的职业选择都充满了诱惑,很难让他们静下心来踏实地钻研技术工作。这也让“工匠精神”变得越来越淡薄。
4.学生自主性的缺失。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孩子都是被动的接受着家长和老师给自己安排的道路,对自己真正适合的道路缺乏了解。孩子自主性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求学、择业等过程中往往随波逐流,更容易受到社会观念和金钱的影响。往往出现哪个工作有面子就往哪里钻,哪个行业能挣钱就往哪里跳。所以,公务员考试报名数量居高不下,敢于铤而走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脚踏实地做事的越来越少。
三、方法对策
1.打破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技能成就未来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中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国家工业化发展与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之间内在关系,阐明了建设高技术工人队伍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如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交流会等活动,也会更加直观真实地给在校生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习的动力。
2.立足宣传阵地,解读工匠精神。
学校要有一系列宣传的渠道和平台,要组织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演讲者和教育者,向大家系统的解读工匠精神的内涵。思想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优势,然而思想教育必须结合学生需要,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必须要有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必须有全面、深刻、细致的剖析,这样才能深入人心,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意义。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进行简单的说教。
3.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帮学生找到自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到,12-18岁的青少年最需要培养的心理品质是自我统一性,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有比较清楚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但是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如果没有对比,没有一个平台展示自己、证明自己,是发现不了自己真正的优势的。社团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活动和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社会实践更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4.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制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职业理想,它是在对自己和社会需求有着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将自身情况与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匹配,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并在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过程。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会计划和安排自己人生的成长过程。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简单的指手画脚,需要对学生、对社会、对企业有着系统的调研分析。遇到困难,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有改变现状的信心。同时,还要把这种信念传递给学生,让心中充满力量。信念有了,还要帮学生认清自己,看清道路。我们一直相信,职业教育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2]陈光华、雷发旺 ,《职业生涯规划》,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3]陈强、支德银、许剑,《心理健康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
关键词: 中职;工匠精神;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284-01
一、问题提出
近五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这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都要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的水平。市人社局《重庆市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市紧缺数量排在前20位的岗位中,有13个是技能类(技工)岗位;到2020年,我市各类技工需求总量为186.6万人,而目前全部中职、高职学生总数只有65万人。同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的2014、2015两年中,都约有45%左右的中职毕业生月起薪在2000元以上。
较高的就业率、較大的市场需求、较好的就业待遇,本来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但是,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依然很难开展,原因是什么呢?
二、原因分析
1.陈旧的社会观念。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份报告显示,65%的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77%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66%的家长表示即使孩子没有被普通高校录取,也不愿意被调剂到高等职业学校就读。
2.有限的发展空间。
在纳入国家职称管理体系的国有单位中,员工的收入水平与职称休戚相关。工程师和技工,前者主要工作是设计,画图纸,后者负责装配,将图纸变成产品。按理说,他们干的是同一件工作的不同环节,谁也离不开谁,没有高低之分。但事实上,他们的收入相差悬殊。
据悉,技工和工程师在职称上属于两个序列的员工。前者通常毕业于职业学校,是工人。后者通常毕业于大中专学校,是干部。两者的收入档次和晋升空间截然不同。以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为例,工程师所属的专业技术人员序列共有13个档次,最高等级的岗位工资为3810元,薪绩工资为5795元。而技术工人序列只有5个档次,最高等级的岗位工资为2870元,薪绩工资为1855元。最高等级的工程师和技工,竟然相差近5000元。
换句话说,技工岗位的整体待遇水平要低于工程师,技工再努力,做到最高等级,最多也只能拿到工程师中等收入(6~7级)。
3.“工匠精神”的缺失。
虽然技工的初始工资水平和大中专毕业生相当,但前者的工作环境更差,工作更枯燥,劳动强度也更大。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是90后、00后,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从小就没怎么干过重活,很少体力劳动,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很难坚持做一些需要长期付出较为辛苦劳动的工作。加上一些生活服务类和文化娱乐类工作中经常出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案例,这对中职生未来的职业选择都充满了诱惑,很难让他们静下心来踏实地钻研技术工作。这也让“工匠精神”变得越来越淡薄。
4.学生自主性的缺失。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孩子都是被动的接受着家长和老师给自己安排的道路,对自己真正适合的道路缺乏了解。孩子自主性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求学、择业等过程中往往随波逐流,更容易受到社会观念和金钱的影响。往往出现哪个工作有面子就往哪里钻,哪个行业能挣钱就往哪里跳。所以,公务员考试报名数量居高不下,敢于铤而走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脚踏实地做事的越来越少。
三、方法对策
1.打破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技能成就未来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中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国家工业化发展与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之间内在关系,阐明了建设高技术工人队伍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如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交流会等活动,也会更加直观真实地给在校生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习的动力。
2.立足宣传阵地,解读工匠精神。
学校要有一系列宣传的渠道和平台,要组织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演讲者和教育者,向大家系统的解读工匠精神的内涵。思想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优势,然而思想教育必须结合学生需要,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必须要有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必须有全面、深刻、细致的剖析,这样才能深入人心,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意义。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进行简单的说教。
3.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帮学生找到自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到,12-18岁的青少年最需要培养的心理品质是自我统一性,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有比较清楚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但是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如果没有对比,没有一个平台展示自己、证明自己,是发现不了自己真正的优势的。社团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活动和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社会实践更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4.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制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职业理想,它是在对自己和社会需求有着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将自身情况与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匹配,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并在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过程。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会计划和安排自己人生的成长过程。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简单的指手画脚,需要对学生、对社会、对企业有着系统的调研分析。遇到困难,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有改变现状的信心。同时,还要把这种信念传递给学生,让心中充满力量。信念有了,还要帮学生认清自己,看清道路。我们一直相信,职业教育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2]陈光华、雷发旺 ,《职业生涯规划》,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3]陈强、支德银、许剑,《心理健康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