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以保靖教科所为例,介绍了保靖教科所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实证性研究,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教育科研;创新打造;影响力
近年来,保靖教科所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实证性研究,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坚持高位引领,以科研带动课改
为建立学科工作室,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州县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校长领衔,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业务素质精湛的课改支持体系。我们整合各种专业力量,以课题为抓手,以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重点支持保靖民中向亚琼老师的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艺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指导她的科研团队发掘民族本土文化资源,创编大美湘西系列校本教材、开展民俗文化进课堂教学实践,筹划民俗文化作品陈列室,携手香港郭氏基金会承办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活动,暨民俗文化进校园课题推广专场研讨会,通过课题讲堂与现场教学等形式培训基层学校各科教师200多人,有力地促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其先进经验在全省交流,最终成果获教育厅2014年省级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聚焦课堂,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推介深度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深度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我县语文教研员彭世春带领的团队经过近五年研究取得的成果,2013年被列为湖南省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主持人彭世春深入八校,展开阅读环境调查,实施阅读素养测评,获取数据三十余万个;课题成员龙溪学区校长谢晋亲临一线课堂,执教《游子吟》,运用图像启发、故事启发、散文情境启发、角色扮演启发等形式,使课堂沉淀深沉的诗意之美,上得风生水起,博得满堂喝彩;研究成员学科带头人符冰燕老师在“同课同师异校联研活动”中,执教《孔乙己》,同一课文针对不同学校学生实施不同启发策略,获得成功。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内涵发展,已被我县许多学校借鉴。
组建联动协会开展高效学习方式研究。2013年教育局印发《保靖县中小学课改联动协会建设实施意见》和《保靖县中小学优秀课改联动协会考评标准》,构建了课改联动新机制。采用“1+X+1”模式,以城区一所优势学校为基地校,联合同一学段的其他学校组建联动协会,并且每个协会至少确立一项课改专项课题。课改联动协会在教科所教研员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课改联动工作,开展联研活动44次,上课交流160多节次,参与教师2000余人次。通过外引内联,不断反思,课改突破瓶颈,渐出困境,使岳阳中学的“365”课堂教学模式、毛沟中学的“导学案——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保靖民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得到完善和推广,实现了城乡互帮互助、互动交流、以改促研、以研促学的工作目标,促进了优势学校高位发展,薄弱学校总体提升。
三、望闻问切,深入基层视导把脉
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教研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视导制度。自2011年起,教科所为推进课改,每年用两个月时间集中教研员走向一线,走进课堂,贴近师生,采用“望闻问切”方式为课改工作把脉掌舵。四年来,涉及学校32所,教研员足迹遍及全县中小学:望,查看教案3920多本,检查作业11520余本;闻,累计听课达3520余节;问,与师生座谈交流及问卷调查900人次;切,为课堂把脉诊断200余堂,针对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特性、新变化”,及时安排问题研究课,专题研讨课予以解决,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发现一批课改典型,培育一批课改新秀,发展一批课改团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四、以课例为载体,启动微型课题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的微型课题研究以校为本,聚焦教学;走向实践、解决问题;强调反思,注重改进。这是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变革,教育局高度重视。2014年9月,教科所举行教科室主任微型课题培训;10月,分25批次完成103项微型课题立项批复;11月,启动以“四小”(小问题、小策略、小片断、小论文)为内容的微型课题研究,举办全县中小学片断教学录像课比赛活动,各学校选送优秀片断教学录像课337堂;2015年,着力构建微型课题研究云平台,实现微型课题云管理。
保靖县教科所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参与重大文件、政策的制定,承担重大教育决策的前期调研,主动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形成以立项课题为抓手、以深度学习学科融合为特征、以学科工作室课改联动协会为平台、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依托的创新型教育科研体系,全力打造有战斗力的县域教育智库。
关键词:教育科研;创新打造;影响力
近年来,保靖教科所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实证性研究,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坚持高位引领,以科研带动课改
为建立学科工作室,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州县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校长领衔,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业务素质精湛的课改支持体系。我们整合各种专业力量,以课题为抓手,以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重点支持保靖民中向亚琼老师的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艺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指导她的科研团队发掘民族本土文化资源,创编大美湘西系列校本教材、开展民俗文化进课堂教学实践,筹划民俗文化作品陈列室,携手香港郭氏基金会承办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活动,暨民俗文化进校园课题推广专场研讨会,通过课题讲堂与现场教学等形式培训基层学校各科教师200多人,有力地促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其先进经验在全省交流,最终成果获教育厅2014年省级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聚焦课堂,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推介深度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深度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我县语文教研员彭世春带领的团队经过近五年研究取得的成果,2013年被列为湖南省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主持人彭世春深入八校,展开阅读环境调查,实施阅读素养测评,获取数据三十余万个;课题成员龙溪学区校长谢晋亲临一线课堂,执教《游子吟》,运用图像启发、故事启发、散文情境启发、角色扮演启发等形式,使课堂沉淀深沉的诗意之美,上得风生水起,博得满堂喝彩;研究成员学科带头人符冰燕老师在“同课同师异校联研活动”中,执教《孔乙己》,同一课文针对不同学校学生实施不同启发策略,获得成功。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内涵发展,已被我县许多学校借鉴。
组建联动协会开展高效学习方式研究。2013年教育局印发《保靖县中小学课改联动协会建设实施意见》和《保靖县中小学优秀课改联动协会考评标准》,构建了课改联动新机制。采用“1+X+1”模式,以城区一所优势学校为基地校,联合同一学段的其他学校组建联动协会,并且每个协会至少确立一项课改专项课题。课改联动协会在教科所教研员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课改联动工作,开展联研活动44次,上课交流160多节次,参与教师2000余人次。通过外引内联,不断反思,课改突破瓶颈,渐出困境,使岳阳中学的“365”课堂教学模式、毛沟中学的“导学案——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保靖民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得到完善和推广,实现了城乡互帮互助、互动交流、以改促研、以研促学的工作目标,促进了优势学校高位发展,薄弱学校总体提升。
三、望闻问切,深入基层视导把脉
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教研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视导制度。自2011年起,教科所为推进课改,每年用两个月时间集中教研员走向一线,走进课堂,贴近师生,采用“望闻问切”方式为课改工作把脉掌舵。四年来,涉及学校32所,教研员足迹遍及全县中小学:望,查看教案3920多本,检查作业11520余本;闻,累计听课达3520余节;问,与师生座谈交流及问卷调查900人次;切,为课堂把脉诊断200余堂,针对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特性、新变化”,及时安排问题研究课,专题研讨课予以解决,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发现一批课改典型,培育一批课改新秀,发展一批课改团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四、以课例为载体,启动微型课题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的微型课题研究以校为本,聚焦教学;走向实践、解决问题;强调反思,注重改进。这是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变革,教育局高度重视。2014年9月,教科所举行教科室主任微型课题培训;10月,分25批次完成103项微型课题立项批复;11月,启动以“四小”(小问题、小策略、小片断、小论文)为内容的微型课题研究,举办全县中小学片断教学录像课比赛活动,各学校选送优秀片断教学录像课337堂;2015年,着力构建微型课题研究云平台,实现微型课题云管理。
保靖县教科所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参与重大文件、政策的制定,承担重大教育决策的前期调研,主动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形成以立项课题为抓手、以深度学习学科融合为特征、以学科工作室课改联动协会为平台、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依托的创新型教育科研体系,全力打造有战斗力的县域教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