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初中同学小聚会上,席上有几位母亲,有一小学男孩一幼儿园女孩,还有尚是学生的我。一同学萍(已是一个四年级男孩与一两岁女孩的母亲)席间当着男孩的面向我诉起苦来,说其孩子如何如何的这不好,那不好,还痛心疾首地说她为了孩子们是如何的不容易及孩子们又让她如此的失望。当时我也很惊讶,一是母亲的情绪上来了滔滔不绝,二是坐在我旁边的男孩子看起来是多么的清秀和安静啊。碍于多年不见同学的情面,我认真听了母亲的抱怨以及安抚她的无助同时从中了解她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席间也有几个母亲对这个失望的母亲做了一些回应,也让我这个还在读书的学生体会到了做母亲真不容易。终于,萍安静了下来,我趁机把注意力转向了她的孩子,男孩在剥脆脆的虾皮,很是平静,看来孩子已经有些习惯了自己母亲在酒席间说及有关他的种种。我若有所思看着他,想:他心里有没有想法,他会在想什么呢,多么鲜美的虾啊,如果没有人“唠叨”,对他来说是不是更惬意呢。他看我看着他吃,有些羞涩,我再给他夹了一个,我也剥起了虾皮,跟他说起我从小就爱吃虾,小时候还拿着自己做的小网兜去捞虾呢,捞回来的虾太小啦,只能连壳一起嚼了。他一开始看我只看着他讲话,起初有少许不自然,后来听着眼睛就亮了起来,眼里流露出羡慕之意。
我顺着问他,“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或者看什么?”
“我喜欢看动画片!”他脱口而出。
“那好,你能给我们讲讲你看过的故事吗?”我试探他。
他害羞笑了笑,没有点头也没摇头。
我回过头跟那些成年的母亲们说,我们每个人来出一个节目吧,不管什么都行。她们很响应,特别是那小女孩首先背起了“春眠不觉晓”清脆稚嫩的嗓音博得大家一致叫好。大人也说了一些谜语,在这期间,我看到男孩眼睛又亮了起来。
“你好好想想,给我们说一个”,我在男孩耳边私语。
一会过去,大家的目光转向了男孩,一阵沉默过后,他开始讲起了故事,讲的是森林里一只笨熊与其他动物的滑稽经历,故事有些长,孩子的逻辑关系不是很严密,但是表达的淋漓尽致,说到后来越来越流畅,他完全沉醉在他的故事当中。后来博得大家的掌声,他脸涨得通红,看得出来他心里充满了喜悦,尽管表面有些不好意思。再后来,他表现得极其有小男子汉的风度,陪小妹妹玩,带她过马路,还有拿手里完好的气球与小妹妹那残破的气球做交换。
但是,我也知道,他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一个晚上而彻底改变,这也许仅仅是开始改变的一种可能。
之后,我受邀到了他们家庭,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父母亲,男孩,还有一个两岁的女孩,由于女孩的出生,母亲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精力管理男孩,就是这段疏忽的时间男孩迷上了动画片,从一个从小懂事、自觉变成了现在做事拖拉、不思进取。男孩的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想用父亲的权威来压制孩子,母亲采取苦口婆心的方式,一旦没有效果,就上升为愤怒、绝望等激烈的方式。整个家庭的分工方面母亲占了大部分,这也是引起母亲抱怨和愤怒的原因之一。
家庭治疗大师satir从多年的研究得出,孩子的问题常常是一个家庭的运作出现了问题,因此对孩子的治疗实质上是改变有问题的家庭运作模式。我决定从男孩的家庭开始尝试。
首先这个家庭现在最难受的人是母亲萍,我先与她面谈,了解她的状况和她的想法,她自己觉得工作压力大,家庭中不部分的责任也是她来承担,加上大孩子的“不思进取的表现”让她疲惫不堪。接着让她的丈夫加了进来,他对妻子心理承受的压力表示难过,并表示以后愿意分担家庭的责任,夫妻双方达到一定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共识,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力量基础。下面就开始关注如何与孩子相处的事情。
我跟他们分析下孩子发生了变化的可能原因,但我并不想拘泥于此,过去已经过去,从过去提取出今天的借鉴意义即可。跟他们普及了孩子成长中的几种基本需要:爱与关注、尊重与独立、权利与选择,乐趣与自由。所有的人从出生到老都希望被爱、被关注,爱和被爱是成长和发展比不可少的因素。并指出我们很多人做父母的误区是给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譬如说孩子很听话父母喜欢,孩子考好成绩父母奖励等等。虽然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付出甚至是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孩子的心里也许这些所谓的爱与付出都是附带了条件的,并且条件远远比爱的付出来的更大,更不公平。这在孩子看来也许并不是爱了,而是交易甚至是枷锁。除了爱,孩子也需要尊重和有证明自己是独立个体的感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与大人分化,因此也需要有自己的权利与做事说话的选择权,以此来建立自己的自我的基本的价值感。并因此觉得自己也是有价值的、成功的。孩子也需要时间去寻找乐趣和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譬如男孩看他喜欢的动画片的时光。而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高兴,就必定会去做一些事情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受到的伤害。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效果,他们就会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
接下来,是整个家庭的参与,父母表达了他们的愿望,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让父母与孩子们建立起新的联结,在一定的信任与支持的基础上开始了共同讨论制定计划的阶段。计划的原则主要有下面一些:
应根据时间和孩子要做的事情使计划做得小并可实现。
计划必须具体、明确、详细。应该是孩子能够看到的行为。
计划应合理且有意义。
计划中的行为应可重复。应该是孩子每天经常能够做到的,容易重复的行为。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逐渐让孩子明白,他执行了计划,这是他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别人,孩子必须逐渐面对,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对父母也提出要求,也参与计划中。原则有如下:
与孩子建立充满温情的亲子关系。
提高自己的洞察力。
学会分享与沟通。
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在实施的过程中,让父母做好心理准备,家庭的模式已经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形成的,要改变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孩子在成长中并非一帆风顺,波折与停滞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希望他们抱平常心。
将近一年过去,这个家庭出现了让人看到希望的局面,男孩的一些做事习惯逐渐养成,并且跟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他身上,重新看到了向上、进取的气息。
我顺着问他,“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或者看什么?”
“我喜欢看动画片!”他脱口而出。
“那好,你能给我们讲讲你看过的故事吗?”我试探他。
他害羞笑了笑,没有点头也没摇头。
我回过头跟那些成年的母亲们说,我们每个人来出一个节目吧,不管什么都行。她们很响应,特别是那小女孩首先背起了“春眠不觉晓”清脆稚嫩的嗓音博得大家一致叫好。大人也说了一些谜语,在这期间,我看到男孩眼睛又亮了起来。
“你好好想想,给我们说一个”,我在男孩耳边私语。
一会过去,大家的目光转向了男孩,一阵沉默过后,他开始讲起了故事,讲的是森林里一只笨熊与其他动物的滑稽经历,故事有些长,孩子的逻辑关系不是很严密,但是表达的淋漓尽致,说到后来越来越流畅,他完全沉醉在他的故事当中。后来博得大家的掌声,他脸涨得通红,看得出来他心里充满了喜悦,尽管表面有些不好意思。再后来,他表现得极其有小男子汉的风度,陪小妹妹玩,带她过马路,还有拿手里完好的气球与小妹妹那残破的气球做交换。
但是,我也知道,他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一个晚上而彻底改变,这也许仅仅是开始改变的一种可能。
之后,我受邀到了他们家庭,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父母亲,男孩,还有一个两岁的女孩,由于女孩的出生,母亲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精力管理男孩,就是这段疏忽的时间男孩迷上了动画片,从一个从小懂事、自觉变成了现在做事拖拉、不思进取。男孩的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想用父亲的权威来压制孩子,母亲采取苦口婆心的方式,一旦没有效果,就上升为愤怒、绝望等激烈的方式。整个家庭的分工方面母亲占了大部分,这也是引起母亲抱怨和愤怒的原因之一。
家庭治疗大师satir从多年的研究得出,孩子的问题常常是一个家庭的运作出现了问题,因此对孩子的治疗实质上是改变有问题的家庭运作模式。我决定从男孩的家庭开始尝试。
首先这个家庭现在最难受的人是母亲萍,我先与她面谈,了解她的状况和她的想法,她自己觉得工作压力大,家庭中不部分的责任也是她来承担,加上大孩子的“不思进取的表现”让她疲惫不堪。接着让她的丈夫加了进来,他对妻子心理承受的压力表示难过,并表示以后愿意分担家庭的责任,夫妻双方达到一定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共识,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力量基础。下面就开始关注如何与孩子相处的事情。
我跟他们分析下孩子发生了变化的可能原因,但我并不想拘泥于此,过去已经过去,从过去提取出今天的借鉴意义即可。跟他们普及了孩子成长中的几种基本需要:爱与关注、尊重与独立、权利与选择,乐趣与自由。所有的人从出生到老都希望被爱、被关注,爱和被爱是成长和发展比不可少的因素。并指出我们很多人做父母的误区是给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譬如说孩子很听话父母喜欢,孩子考好成绩父母奖励等等。虽然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付出甚至是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孩子的心里也许这些所谓的爱与付出都是附带了条件的,并且条件远远比爱的付出来的更大,更不公平。这在孩子看来也许并不是爱了,而是交易甚至是枷锁。除了爱,孩子也需要尊重和有证明自己是独立个体的感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与大人分化,因此也需要有自己的权利与做事说话的选择权,以此来建立自己的自我的基本的价值感。并因此觉得自己也是有价值的、成功的。孩子也需要时间去寻找乐趣和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譬如男孩看他喜欢的动画片的时光。而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高兴,就必定会去做一些事情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受到的伤害。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效果,他们就会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
接下来,是整个家庭的参与,父母表达了他们的愿望,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让父母与孩子们建立起新的联结,在一定的信任与支持的基础上开始了共同讨论制定计划的阶段。计划的原则主要有下面一些:
应根据时间和孩子要做的事情使计划做得小并可实现。
计划必须具体、明确、详细。应该是孩子能够看到的行为。
计划应合理且有意义。
计划中的行为应可重复。应该是孩子每天经常能够做到的,容易重复的行为。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逐渐让孩子明白,他执行了计划,这是他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别人,孩子必须逐渐面对,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对父母也提出要求,也参与计划中。原则有如下:
与孩子建立充满温情的亲子关系。
提高自己的洞察力。
学会分享与沟通。
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在实施的过程中,让父母做好心理准备,家庭的模式已经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形成的,要改变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孩子在成长中并非一帆风顺,波折与停滞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希望他们抱平常心。
将近一年过去,这个家庭出现了让人看到希望的局面,男孩的一些做事习惯逐渐养成,并且跟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他身上,重新看到了向上、进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