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新课改下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校科学体育观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增强教师教育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思想。
[关键词] 新课改 职业技术学校 科学体育观
1.前言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理论到具体实践原则、方法、手段等等都是融为一体的。由于教育的“应试化”使得体育成为了教育的“重灾区”,加之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主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教委提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教育的突破口。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步步维艰,而且任重道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能力[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校350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法:查阅有关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育观念及终身体育意识的论文和文献。
2.2.2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8份,最后确认有效问卷331份,(其中男生170人,女生161人)有效率94.6%,符合研究要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表1 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调查统计表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调查的学生中有近77%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尤其女生,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女生每周的课外体育锻炼还不到一次。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达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全面发展;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疾病的能力。
3.2 学生参与锻炼状况分析
图1 学生不想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表
图1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内容单调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单一、重复、懒散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降到了极点;学生的运动技能低,方法不正确也是导致这一因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终身体育变成了一句空话。不难看出,当今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误区。违背体育规律,在有限的时空内教育应试化。违背体育规律的体育既不是素质教育,也害了学生的利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改下的学校体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学生体育活动的体验性。体育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过程的体验。再现体育锻炼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体育锻炼“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体育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体育教学情境,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收人文思想的精华,享受表达与聆听的愉悦。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体验性教育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其体育教学的最佳方式应采取参与式、探究式和主体活动式,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2]
3.3加强体育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3.3.1加强学生参与设计体育教学
好的体育教学设计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现实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传统的“以教论学”的观念必须摒弃,代之而来的是“以学论教”,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题参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最佳整合。实践中我们感到有利于学生参与的事件包括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相互理解、尊重、信仰与师生关系,充满情趣、发人深省的体育教学情景,高质量的思维方法与方式,扬长避短、发展个性特长的个别教育,富有教育意义的建构式体育教学内容等。以经验为本单位,以过程为中心的体验性教育是活动体验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合二为一,体育教学与训练、达标与发展、活动与体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3.3.2突出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课程标准与实施办法是“子”与“父”的关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这种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行完成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环境中,学生的研究和发现与教师的积极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教的实质就是在于帮助学生对现实的创造与加工,教师的指导行综合为两点:一是调节、监控学生问题的解决,体育教学过程在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按合作共享的原则来组织,二是指导学生的发现活动,突出价值导向、真理规范和实践创新三个要素。
3.4 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成绩分为四个档次,其中90——100分为优,75——89为良,60——74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测试内容有100米、跳远、台阶试验、掷铅球。)
表2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统计表
表2数据表明,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同学处于及格水平,而且不及格的同学占了10.58%,虽然体育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但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机体的身心健康是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教育(包括体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前提。教育,尤其是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必须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特别是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水平。提高,应是在遵循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最终要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健体的目标。可以说新课改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在体育中的地位。
3.5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调查分析
表3 对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调查
表3通过学生对任课体育教师的观察,发现有60%的体育教师上课是学校课程安排的需要,而20%的老师则有较大的目标,就是培养体育人才,为校争光。有20%体育老师上课是切实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现今我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与“学”的错误认识以及对体育观念理解上的误差。在学生的观念中,他们最主要的责任是学习——考试——学习,体育课只作为考察科目,无法与必修课及选修课相提并论,其地位也不言而喻。但教育是双方面的,造成学生“学”上的错误观念,在教师的引导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没能给体育课程一个好的定位,也把体育课作为了学生休息娱乐的一种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课在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的错误理解,以及教师“教”的错误引导下,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致使我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与日俱下。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来改变我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改变施教者的错误引导和受教者对体育观念的错误认识,让教育双方走出教学的误区。
4 结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身心全面发展的。而体育教学作为“身心”发展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科学性的体育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体育意识方面,另一个是体育能力方面的。
4.1 加强职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方式,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培养锻炼习惯。
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我们所建立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而加强体育情感培养,是衡量学生对体育活动及其状况关系的态度反应,是学生自己对体育的需要程度和锻炼经历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实践,才能产生积极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体验。
4.2 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价值观,把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把献身体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此外,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兴学科的新信息、新动态,丰富教学手段,加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体育教师要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技能,防止运动能力的退化[3]。
4.3 加强体育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体育教学要把体验运动乐趣、把握运动特点、创设娱乐情境等,作为培养娱乐能力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能够灵活地运动和改进规则,能够创造新项目,挖掘新方法,并在活动中寻求乐趣、获得满足。探讨体育欣赏和鉴赏水平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总之,学生要以自身的发展为己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改变自身思路,从“锻炼”中学会“锻炼”,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育工作者更应从长远的、整体的教育观出发,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研究,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体魄和科学观念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赵纪生等.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观[J].体育教学,2004.6.
[3]武军,石丁.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浅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6(3):66-67.
作者简介:
任林峰,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福建工程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福建省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大学足球教学与训练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 职业技术学校 科学体育观
1.前言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理论到具体实践原则、方法、手段等等都是融为一体的。由于教育的“应试化”使得体育成为了教育的“重灾区”,加之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主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教委提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教育的突破口。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步步维艰,而且任重道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能力[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校350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法:查阅有关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育观念及终身体育意识的论文和文献。
2.2.2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8份,最后确认有效问卷331份,(其中男生170人,女生161人)有效率94.6%,符合研究要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表1 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调查统计表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调查的学生中有近77%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尤其女生,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女生每周的课外体育锻炼还不到一次。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达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全面发展;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疾病的能力。
3.2 学生参与锻炼状况分析
图1 学生不想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表
图1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内容单调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单一、重复、懒散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降到了极点;学生的运动技能低,方法不正确也是导致这一因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终身体育变成了一句空话。不难看出,当今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误区。违背体育规律,在有限的时空内教育应试化。违背体育规律的体育既不是素质教育,也害了学生的利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改下的学校体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学生体育活动的体验性。体育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过程的体验。再现体育锻炼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体育锻炼“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体育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体育教学情境,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收人文思想的精华,享受表达与聆听的愉悦。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体验性教育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其体育教学的最佳方式应采取参与式、探究式和主体活动式,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2]
3.3加强体育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3.3.1加强学生参与设计体育教学
好的体育教学设计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现实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传统的“以教论学”的观念必须摒弃,代之而来的是“以学论教”,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题参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最佳整合。实践中我们感到有利于学生参与的事件包括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相互理解、尊重、信仰与师生关系,充满情趣、发人深省的体育教学情景,高质量的思维方法与方式,扬长避短、发展个性特长的个别教育,富有教育意义的建构式体育教学内容等。以经验为本单位,以过程为中心的体验性教育是活动体验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合二为一,体育教学与训练、达标与发展、活动与体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3.3.2突出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课程标准与实施办法是“子”与“父”的关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这种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行完成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环境中,学生的研究和发现与教师的积极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教的实质就是在于帮助学生对现实的创造与加工,教师的指导行综合为两点:一是调节、监控学生问题的解决,体育教学过程在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按合作共享的原则来组织,二是指导学生的发现活动,突出价值导向、真理规范和实践创新三个要素。
3.4 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成绩分为四个档次,其中90——100分为优,75——89为良,60——74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测试内容有100米、跳远、台阶试验、掷铅球。)
表2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统计表
表2数据表明,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同学处于及格水平,而且不及格的同学占了10.58%,虽然体育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但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机体的身心健康是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教育(包括体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前提。教育,尤其是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必须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特别是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水平。提高,应是在遵循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最终要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健体的目标。可以说新课改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在体育中的地位。
3.5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调查分析
表3 对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调查
表3通过学生对任课体育教师的观察,发现有60%的体育教师上课是学校课程安排的需要,而20%的老师则有较大的目标,就是培养体育人才,为校争光。有20%体育老师上课是切实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现今我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与“学”的错误认识以及对体育观念理解上的误差。在学生的观念中,他们最主要的责任是学习——考试——学习,体育课只作为考察科目,无法与必修课及选修课相提并论,其地位也不言而喻。但教育是双方面的,造成学生“学”上的错误观念,在教师的引导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没能给体育课程一个好的定位,也把体育课作为了学生休息娱乐的一种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课在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的错误理解,以及教师“教”的错误引导下,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致使我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与日俱下。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来改变我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改变施教者的错误引导和受教者对体育观念的错误认识,让教育双方走出教学的误区。
4 结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身心全面发展的。而体育教学作为“身心”发展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科学性的体育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体育意识方面,另一个是体育能力方面的。
4.1 加强职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方式,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培养锻炼习惯。
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我们所建立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而加强体育情感培养,是衡量学生对体育活动及其状况关系的态度反应,是学生自己对体育的需要程度和锻炼经历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实践,才能产生积极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体验。
4.2 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价值观,把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把献身体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此外,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兴学科的新信息、新动态,丰富教学手段,加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体育教师要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技能,防止运动能力的退化[3]。
4.3 加强体育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体育教学要把体验运动乐趣、把握运动特点、创设娱乐情境等,作为培养娱乐能力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能够灵活地运动和改进规则,能够创造新项目,挖掘新方法,并在活动中寻求乐趣、获得满足。探讨体育欣赏和鉴赏水平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总之,学生要以自身的发展为己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改变自身思路,从“锻炼”中学会“锻炼”,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育工作者更应从长远的、整体的教育观出发,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研究,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体魄和科学观念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赵纪生等.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观[J].体育教学,2004.6.
[3]武军,石丁.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浅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6(3):66-67.
作者简介:
任林峰,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福建工程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福建省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大学足球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