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逐步得到贯彻落实,小学阅读教学改革也生机勃勃。但是,如今的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课堂的阅读课上,要么教师从头串讲到尾,要么被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占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长期处于被动、陪衬的局面,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习惯于听他人发言,习惯于教师“一口一口地喂”,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主动创造的火花逐渐熄灭。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就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
一、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思想,认清教与学的关系
叶老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为学服务,是现代教学论中突出的教育思想。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施教活动必须有利于学生学的活动,并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准则,而不是把学生纳入“我”的轨道,让学生在“我”的圈子里转,成为教学的附属品。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并且要确保学生主体强势。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教师不只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其以后“真正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至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近几年来笔者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问的模式,集中精力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紧扣一词,教活一课。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整篇课文。
如《田忌赛马》一课,结尾处有“转败为胜”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思路。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语分以下几步设计:⑴让学生自读全文,找出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转败为胜”)。⑵再让学生找出哪些段落写田忌赛马的“败”,哪些段落写“胜”,进而给课文分段。⑶分析“转败为胜”的经过和原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2、抓住一句,串联整篇。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
如《海底世界》一课,篇末有单独成段的总结句。这个总结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层次和思路。教学时只要抓住这句话来教,就能把全文联结成一体了,有如用一条红线串联起无数珍珠。
3、精导一段,拨通全文。一篇课文,一位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4、突破一点,举一反三。在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但也有一些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性的词、句、段,教这些课文是否非逐段串讲串问不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俗语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这些课文,头脑中应有“突破一点,举一反三”的设计策略。当然,这“一点“的选择是要留些脑筋的,要考虑教材的特点,要考虑编者的训练意图,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综合敲定。
三、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指教师“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2.强化学生学法的指导。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在小学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地紧扣某一项训练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并始终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和“获得”通过阅读实践自行去领悟,而不是硬灌给学生。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力和学会思考的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
4.鼓励质疑。学贵有疑。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设计论》韦志成主编
[2]《语文教师谈语文教学》于漪等编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就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
一、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思想,认清教与学的关系
叶老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为学服务,是现代教学论中突出的教育思想。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施教活动必须有利于学生学的活动,并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准则,而不是把学生纳入“我”的轨道,让学生在“我”的圈子里转,成为教学的附属品。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并且要确保学生主体强势。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教师不只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其以后“真正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至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近几年来笔者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问的模式,集中精力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紧扣一词,教活一课。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整篇课文。
如《田忌赛马》一课,结尾处有“转败为胜”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思路。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语分以下几步设计:⑴让学生自读全文,找出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转败为胜”)。⑵再让学生找出哪些段落写田忌赛马的“败”,哪些段落写“胜”,进而给课文分段。⑶分析“转败为胜”的经过和原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2、抓住一句,串联整篇。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
如《海底世界》一课,篇末有单独成段的总结句。这个总结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层次和思路。教学时只要抓住这句话来教,就能把全文联结成一体了,有如用一条红线串联起无数珍珠。
3、精导一段,拨通全文。一篇课文,一位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4、突破一点,举一反三。在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但也有一些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性的词、句、段,教这些课文是否非逐段串讲串问不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俗语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这些课文,头脑中应有“突破一点,举一反三”的设计策略。当然,这“一点“的选择是要留些脑筋的,要考虑教材的特点,要考虑编者的训练意图,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综合敲定。
三、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指教师“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2.强化学生学法的指导。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在小学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地紧扣某一项训练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并始终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和“获得”通过阅读实践自行去领悟,而不是硬灌给学生。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力和学会思考的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
4.鼓励质疑。学贵有疑。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设计论》韦志成主编
[2]《语文教师谈语文教学》于漪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