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梦的萌发
早在大一时,叶昭松就参加了联合网络天堂硅谷创业大赛,捧回了银奖。通过参加创业大赛,让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叶昭松感觉收获颇多,自己在思维、管理、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为专业是工商管理,叶昭松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能力,以图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希望早日实现一个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参加创业大赛,也萌发了叶昭松自己的创业梦。他认为,在校园内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2003年4月,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叶昭松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创业与创新基地。
基地成立了,可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叶昭松开始寻找“合伙人”。身在管理学院,叶昭松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力资源,在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中寻求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
就这样,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成立了“竞越团队”,四个MBA,加他一个本科生。
师兄们都是工作了好几年的,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说,竞越团队是一个凝聚力强、优势互补的团队。
创业理念:以大学为根据地
团队成立后,创业的方向在哪里,一直是团队苦苦思考的。作为在校的学生,进行创业,叶昭松一直认为,要兼顾学业与创业,不能顾此失彼,对大学生来说,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学习。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叶昭松准备以大学为根据地,在学校附近或者是在学校内部创业。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分析校园市场的需求,寻找市场的空白点,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学校的一些餐厅只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缺少一种文化的熏陶,而作为新新的大学生群体,在消费的时候可能更强调一种消费品以外的服务。为了进行可行性分析,竞越团队在校园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了解同学们的消费需求。最后,他们结合学校内部的市场情况,决定创办一个由大学生自主经营的,突出大学生特色的“文化会所”,强调服务与文化的结合。
团队的这一想法得以具体实施,应该说与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是分不开的。2003年8月,校团委为培养和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决定为学生创立一个平台,由学生自主经营一个咖啡店,面向全校的同学招标。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开始尝试“创业训练不一定是创业实践”这样一种新的理念,在校园里给学生提供基础训练,但不鼓励每个人都去社会上真正创业。大学生创业由校团委提供启动基金,这样就避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投资风险。
竞越团队的成员,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在学校里面创业,正与他们前期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在两天之内就向学校递交了创业计划书。这次共有9支队伍竞标,在最后的激烈竞争中,竞越团队凭借着详实、可行的策划,一举中标!那一天是2003年9月21日。从此,“梧桐雨”的创办过程正式拉开了帷幕。说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之前他们确定了几个候选名字,最后由校长选定了“梧桐雨”。因为在华中科大的校园里,有很多梧桐树,飞毛时就像下梧桐雨,“梧桐树下梧桐雨”,有一点诗意,也正契合梧桐雨所要营造的文化环境。
创业之路:苦与甜的交织
梧桐雨正式开始筹建了。一切还只是策划书上的理论谈兵,需要叶昭松的团队用青春的激情、现实的步伐去描绘。学校提供了启动基金,地点选在学校的中心地带——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但是其他的东西还是一无所有。而学校要求他们能在10月5日前开张,因为到时候是学校的50年校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而叶昭松认为如果能到时营业,对梧桐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到时候很多的校友会前来坐坐,说不定可以引来风险投资。
从人员的招新,工艺的引进,到人员的培训,设施的安装,环境的装饰,以至于试运行,这短短十五天的时间,叶昭松和他的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队员们一个个都像上紧的发条,不停运转。他们没有午休,没有节假日。
第一次的招新,就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招聘同学,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优先考虑困难同学。更多的人参与到梧桐雨,他们为着一个目标而努力,为着自己的创业梦而挥洒汗水。虽然很累,大家都觉得很值!毕竟是自己亲手打理的。
2003年10月5日,梧桐雨正式开业了。从此,梧桐雨成了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叶昭松说,梧桐雨创业的过程有苦,也有甜!
新一轮的招兵买马
在圣诞之际,梧桐雨开展了继开业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勤工俭学岗位招聘活动,招聘岗位从吧台工作人员、收银员,到大堂经理、生产经理。在这次招新活动中,共有640多名同学参与应聘,其中贫困生314名,占总人数的45%以上。经过两天的面试,最终有102名同学脱颖而出,加入了“梧桐雨”这一大家庭。
虽然梧桐雨给同学们提供的报酬很少——1小时3元钱,但同学们在这里收获了更多。
同学们通过培训,提升了个人的能力;在梧桐雨,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在锻炼中成长,在领悟中提升,这是大家的感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梧桐雨就是这样凝聚着所有的员工,大家都把梧桐雨当成一个家。本着人本化、人情化的管理方式,兼顾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的平衡,梧桐雨安排了三班倒,而一学期两门功课不及格的同学则会被要求暂时离开梧桐雨。
梧桐雨走上了正轨
从创办之初,梧桐雨就承办了各种活动,以提升梧桐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参与校庆接待,安排各公司的面试,到策划管理学院的EMBA晚会,举行每周一次的英语角,以及即将开始的文化节和大学开放日活动。梧桐雨不只是一个营利场所,它成了倡导大学校园文化的阵地。
梧桐雨的财务是透明的。对于营利收入,叶昭松说,一部分用于支持学校的各种大学生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一部分用于梧桐雨的改造、更新,逐步发展;一部分则用于返还学校提供的资金支持。
谈到梧桐雨的目标,叶昭松说要打造梧桐雨的“品牌”,先在武汉高校内成为知名品牌,然后再向全国发展,探索大学生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把梧桐雨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基地。为了打造梧桐雨的品牌价值,3月24号,梧桐雨已经在当地工商局进行了注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进行连锁经营模式,是梧桐雨新的发展思路。叶昭松说,梧桐雨在华中师范大学的第一个连锁店,正在筹备当中。这是梧桐雨发展壮大的第一步。
2004年1月,叶昭松的团队成立了新华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是他们在梧桐雨的基础上,发挥团队的智慧,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创业的又一个征程。
创业感言
1、基础很重要。叶昭松说如果是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好梧桐雨,因为有他们的团队,师兄们都是有过丰富工作经验的,给他很多帮助。知识、经验、关系网,都是创业的基础。良好的基础,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2、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创业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是成功的阶石。保持良好的心态,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
3、要有目标。在追寻目标的道路上一路追求,才能有大的发展。要在竞争中生存,就要有不断前进的目标。
早在大一时,叶昭松就参加了联合网络天堂硅谷创业大赛,捧回了银奖。通过参加创业大赛,让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叶昭松感觉收获颇多,自己在思维、管理、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为专业是工商管理,叶昭松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能力,以图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希望早日实现一个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参加创业大赛,也萌发了叶昭松自己的创业梦。他认为,在校园内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2003年4月,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叶昭松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创业与创新基地。
基地成立了,可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叶昭松开始寻找“合伙人”。身在管理学院,叶昭松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力资源,在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中寻求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
就这样,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成立了“竞越团队”,四个MBA,加他一个本科生。
师兄们都是工作了好几年的,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说,竞越团队是一个凝聚力强、优势互补的团队。
创业理念:以大学为根据地
团队成立后,创业的方向在哪里,一直是团队苦苦思考的。作为在校的学生,进行创业,叶昭松一直认为,要兼顾学业与创业,不能顾此失彼,对大学生来说,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学习。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叶昭松准备以大学为根据地,在学校附近或者是在学校内部创业。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分析校园市场的需求,寻找市场的空白点,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学校的一些餐厅只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缺少一种文化的熏陶,而作为新新的大学生群体,在消费的时候可能更强调一种消费品以外的服务。为了进行可行性分析,竞越团队在校园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了解同学们的消费需求。最后,他们结合学校内部的市场情况,决定创办一个由大学生自主经营的,突出大学生特色的“文化会所”,强调服务与文化的结合。
团队的这一想法得以具体实施,应该说与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是分不开的。2003年8月,校团委为培养和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决定为学生创立一个平台,由学生自主经营一个咖啡店,面向全校的同学招标。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开始尝试“创业训练不一定是创业实践”这样一种新的理念,在校园里给学生提供基础训练,但不鼓励每个人都去社会上真正创业。大学生创业由校团委提供启动基金,这样就避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投资风险。
竞越团队的成员,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在学校里面创业,正与他们前期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在两天之内就向学校递交了创业计划书。这次共有9支队伍竞标,在最后的激烈竞争中,竞越团队凭借着详实、可行的策划,一举中标!那一天是2003年9月21日。从此,“梧桐雨”的创办过程正式拉开了帷幕。说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之前他们确定了几个候选名字,最后由校长选定了“梧桐雨”。因为在华中科大的校园里,有很多梧桐树,飞毛时就像下梧桐雨,“梧桐树下梧桐雨”,有一点诗意,也正契合梧桐雨所要营造的文化环境。
创业之路:苦与甜的交织
梧桐雨正式开始筹建了。一切还只是策划书上的理论谈兵,需要叶昭松的团队用青春的激情、现实的步伐去描绘。学校提供了启动基金,地点选在学校的中心地带——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但是其他的东西还是一无所有。而学校要求他们能在10月5日前开张,因为到时候是学校的50年校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而叶昭松认为如果能到时营业,对梧桐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到时候很多的校友会前来坐坐,说不定可以引来风险投资。
从人员的招新,工艺的引进,到人员的培训,设施的安装,环境的装饰,以至于试运行,这短短十五天的时间,叶昭松和他的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队员们一个个都像上紧的发条,不停运转。他们没有午休,没有节假日。
第一次的招新,就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招聘同学,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优先考虑困难同学。更多的人参与到梧桐雨,他们为着一个目标而努力,为着自己的创业梦而挥洒汗水。虽然很累,大家都觉得很值!毕竟是自己亲手打理的。
2003年10月5日,梧桐雨正式开业了。从此,梧桐雨成了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叶昭松说,梧桐雨创业的过程有苦,也有甜!
新一轮的招兵买马
在圣诞之际,梧桐雨开展了继开业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勤工俭学岗位招聘活动,招聘岗位从吧台工作人员、收银员,到大堂经理、生产经理。在这次招新活动中,共有640多名同学参与应聘,其中贫困生314名,占总人数的45%以上。经过两天的面试,最终有102名同学脱颖而出,加入了“梧桐雨”这一大家庭。
虽然梧桐雨给同学们提供的报酬很少——1小时3元钱,但同学们在这里收获了更多。
同学们通过培训,提升了个人的能力;在梧桐雨,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在锻炼中成长,在领悟中提升,这是大家的感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梧桐雨就是这样凝聚着所有的员工,大家都把梧桐雨当成一个家。本着人本化、人情化的管理方式,兼顾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的平衡,梧桐雨安排了三班倒,而一学期两门功课不及格的同学则会被要求暂时离开梧桐雨。
梧桐雨走上了正轨
从创办之初,梧桐雨就承办了各种活动,以提升梧桐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参与校庆接待,安排各公司的面试,到策划管理学院的EMBA晚会,举行每周一次的英语角,以及即将开始的文化节和大学开放日活动。梧桐雨不只是一个营利场所,它成了倡导大学校园文化的阵地。
梧桐雨的财务是透明的。对于营利收入,叶昭松说,一部分用于支持学校的各种大学生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一部分用于梧桐雨的改造、更新,逐步发展;一部分则用于返还学校提供的资金支持。
谈到梧桐雨的目标,叶昭松说要打造梧桐雨的“品牌”,先在武汉高校内成为知名品牌,然后再向全国发展,探索大学生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把梧桐雨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基地。为了打造梧桐雨的品牌价值,3月24号,梧桐雨已经在当地工商局进行了注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进行连锁经营模式,是梧桐雨新的发展思路。叶昭松说,梧桐雨在华中师范大学的第一个连锁店,正在筹备当中。这是梧桐雨发展壮大的第一步。
2004年1月,叶昭松的团队成立了新华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是他们在梧桐雨的基础上,发挥团队的智慧,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创业的又一个征程。
创业感言
1、基础很重要。叶昭松说如果是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好梧桐雨,因为有他们的团队,师兄们都是有过丰富工作经验的,给他很多帮助。知识、经验、关系网,都是创业的基础。良好的基础,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2、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创业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是成功的阶石。保持良好的心态,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
3、要有目标。在追寻目标的道路上一路追求,才能有大的发展。要在竞争中生存,就要有不断前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