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使命


  (一)是构建美丽中国蓝图的重要支撑
  建设美丽中国,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宏伟蓝图。乡村旅游发展将绘制出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成为促进农民变富、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和美丽中国的新路径。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农村提速、增质、高效、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是乡村政治环境稳定、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文化和谐、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等的全面要求。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村容村貌、生活方式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拓展农业功能体系,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将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乡村百姓富裕与乡村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三)是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乡村旅游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各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发展乡村旅游,使农业从专注于土地单一经营发展到“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空间,可大幅度提高乡村经济社会效益,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民收入来源,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乡村旅游带动乡村脱贫致富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农民以土地出租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获取土地租金、土地价格升值或旅游经营分红;二是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开发主体的员工(导游、管理人员、演艺人员、服务人员或传统手工艺者),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获取工资性收入;三是农民利用自家的民房,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民宿、生态农庄、休闲山庄、手工艺坊等,或者自家生产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牛奶等餐饮原材料,销售给乡村旅游企业,获取经营性收入;四是农民对外销售农村特色产品或手工艺品,获取销售性收入。
  (四)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
  乡村旅游是大众旅游和自主旅游时代游客外出旅游主要的选择之一,乡村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乡村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的70%,乡村旅游人数占国内旅游人数的近1/3,乡村旅游元素在旅游产品体系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完善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加大乡村旅游投资比例,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形式的整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乡村旅游优质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乡村旅游产品供给


  (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乡村资源优势
  贵州是一个民族风情多彩和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山地风光交相辉映、特色风物奇异富饶的省份,“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是对贵州最好的写照。乡村是多彩贵州最美的风景,也是贵州人民最美的乡愁。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和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贵州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的明显优势。目前,贵州省尚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地方、民族文化和乡村生活形态,生态农业发展较快,适合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要求。同时,由于喀斯特地域文化的特点,各地都具有不同特色的农业产业和传统文化,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境内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文化、古朴的村寨构成了贵州特有的原始、质朴、神秘的风景画卷。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在58 734处旅游资源单体中未规划、未开发旅游资源单体27 452处,占比60.5%;优良级(三、四、五级)资源单体5509处,占比12.3%;乡村旅游类资源单体4704处,占10.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贵州省具有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广、等级高的特点,为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乡村旅游资源占比较高,开发潜力巨大。
  2.政策保障优势
  贵州省各级人民政府、旅游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把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重点推进“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广实施《贵州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贵州省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并加强标准化管理;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旅游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国际合作,多次举办乡村旅游发展国际论坛,发表乡村旅游贵阳宣言,签订中法贵州省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协议书,且世界旅游组织把贵州省作为乡村旅游观测点。
  3.市场规模优势
  贵州省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随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交通网络格局的改善,乡村旅游成为贵州省最重要的旅游产品类型之一。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乡村休闲度假逐渐成时尚。近年来,贵州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位居全国前列,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全省的占比逐年增加,其中,表1是2014-2016年貴州乡村旅游市场规模统计表。充足的客源市场基础,不断推出和创建的乡村旅游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等将助推贵州乡村旅游高速发展。

  4.区域交通优势
  为了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辐射效应,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贵州省以完善交通体系为出发点,以网络化、高速化发展为模式,以西南片区交通枢纽为目标,构建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实现了贵州省内外乡村旅游点的联动,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提高了乡村旅游点的可进入性,为游客“快旅漫游”提供了可能。一是公路方面,贵州省相继贯通了兰海高速、厦蓉高速、杭瑞高速、沪昆高速等大通道,形成“六横七纵八联”道路交通骨架,承担了长江上游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功能;二是铁路方面,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渝黔高铁的陆续开通及修建中成贵高铁、贵南高铁将使贵州成为西南重要高铁枢纽、西部地区连接华南珠三角地区的铁路中枢;三是水运方面,贵州已贯通北入长江的航运通道乌江,未来还将构建“两主四辅”的出省水运通道体系;四是航空方面,贵州正在构建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中心的“一干十三支”的机场布局。   (二)贵州乡村旅游产品供给
  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游客的旅游动机划分,可以将贵州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分为三大主要类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型乡村旅游产品,具体如表2所示。

三、新时代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系统规划引领,规划理念落后
  随着世界旅游重心的东移,中国旅游业迎来了全面发展,贵州旅游业更是享受到了全国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的红利,全省兴起了旅游大开发的热潮,乡村旅游首当其冲。为了抢占资源,争取国家专项财政补贴,众多投资商开始转型,逐渐投身到旅游项目开发中。但是由于缺少系统的旅游策划、规划和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或者规划理念落后、规划架构不合理,开发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符,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无效开发现象,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和文化平衡,打击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热情。
  (二)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优质产品欠缺
  依托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贵州乡村旅游业在全国起步较早,已形成一批市场认可度高、旅游接待规模大的乡村旅游点,但是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与新时代优质旅游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类型单一,雷同产品现象严重,目前开发的产品集中在休闲农业观光、乡村餐饮和民族文化体验上,缺少能够引导消费者需求的创新型的优质、高端、复合产品;二是由于资源开发深度不足,贵州省并未形成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龙头品牌,现有的乡村旅游点,无论体量还是影响力,都未担负龙头牵动的功能,不足以形成远程辐射力;三是由于乡村旅游产品准入门槛低,发展存在严重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简单仿效、粗放经营等现象相当突出,缺乏产业融合和带动力,形不成集聚效应;四是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不均衡。
  (三)农民旅游参与意识低,旅游服务不规范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贵州部分偏远山区,由于当地村民与外界接触较少,对旅游开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主动投身到乡村旅游点开发、建设和运营中的意识不足。特别是在全域乡村旅游时代,农民作为主人翁的观念淡薄,服务意识缺失,自身的示范和宣传效果不夠。另外,贵州乡村旅游业行业自律性组织尚未全面建立。一些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者缺少最基本的素质和理念,经营管理经营不足,生态保护、市场营销、产品包装等意识薄弱,加上服务人员大多缺乏基本服务技能,导致服务档次不高,整体水平偏低。
  (四)乡村人居环境差,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适应,旅游服务要素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规模化、上档次的接待服务体系。部分乡村接待设施不足,不能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乡村道路、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建设落后,旅游综合发展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四、新时代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模式


  (一)规划引领开发模式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农业、工业、文化、康养、商贸、教育、金融等各产业,也涉及旅游、交通、文化、农业等各部门,包括政府、企业、农民、游客等主体。在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以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行业、联动部门、联动全民,以旅游规划全局引领、全域统筹、全域保障。通过旅游规划,实现贵州乡村旅游业的顶层设计、产品开发、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在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论证资源的禀赋状况及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及新时代旅游产品转型升级趋势,确定资源的开发程度、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规划布局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合理配套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贵州乡村旅游必须建立在高标准、高质量、新理念的规划引领下进行开发,避免随意开发、无序开发、同质开发及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等行为。
  (二)产业融合开发模式
  旅游业是复合带动性很强的产业,乡村旅游发展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核心,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范围和转型产业功能,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调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贵州乡村旅游业要基于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构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形成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战略合作,实现更大区域内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互促。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扩大、产业体系完善和产业综合效益发挥,延长和拓展产业链,实现旅游业与农业、文化、服务业、养生养老、会议商贸等融合发展,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比如,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开发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文化农业、科技农业、科普农业、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探寻市场的盈利点和突破点。
  (三)产品创新开发模式
  新时代,中国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乡村旅游需要同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走乡村优质产品开发之路,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是化解矛盾的主要方式。贵州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种类、规模与品位差异较大,分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的乡村、居民点,乡村旅游开发方向应有所不同,选取优势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深度开发。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策划上,应始终贯穿资源择优、精品策划、品牌包装的原则,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理念,以“全域乡村公园”为定位,充分挖掘本地生态与文化底蕴,宁可少而精,也绝不小、弱、乱开发,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创新产品业态和开发模式。   1.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體,以农业和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产业,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2.国家农业公园模式
  一个县、市中单独大型园区或者多个园区相结合的区域,可以构建规模庞大、风景优美、产业发达、民俗浓厚的国家农业公园。国家农业公园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乡村景观、郊野田园、农耕文化、产业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等,是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是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3.田园旅居享老度假区模式
  田园旅居享老度假区模式是一种“旅游+乡村+居家+度假+享老”的产业融合开发模式,该模式以乡村绿色田园景观、农业景观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娱乐体验、特色乡村风情为依托,具有旅居享老、休闲度假等功能,让老人真正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感受生活式度假体验。老年人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度假、游乐、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还可以体验酒庄、农庄、渔庄、茶庄、牧庄、林庄等特色庄园式产品,真正享受旅居带来的快乐,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4.乡村民宿模式
  即利用农民自家闲置的房屋,结合乡村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住宿设施。在民宿中,游客能够品评到乡村生活与乡情之味,感受到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场景。民宿是乡村旅游住宿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路径。
  5.休闲农场模式
  即依托生态田园般的自然乡村环境,以当地特色大农业资源为基础,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满足都市人群对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形成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6.乡村创客基地模式
  即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在贵州乡村地区,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提供开展乡村旅游创业或实践活动的平台,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迎接乡村旅游的“双创”时代。
  7.艺术村落模式
  即利用涂鸦、3D画或者其他色彩化处理方式,对成片的乡村建筑进行外立面美化,屋顶、街区、广场等空间配套小艺术装置(如雕塑、花卉、标识标牌、艺术景观小品等),建筑内布局艺术坊、休闲吧、民宿、文创空间等业态,实现村民、游客与艺术的互动,传递贵州乡村文化艺术气息。
  (四)环境优化开发模式
  第一,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展乡村厕所革命,实施乡村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程,进行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观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坚持乡村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生态建设实践,运用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定期集中处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在农村的使用。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断提升贵州乡村旅游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完善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游客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其他文献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其不仅传承了我国的文化,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加快,而在现代化的思想下,我国“非遗”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就在“非遗”文化面临着消失危险时,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使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不仅可以对文化遗产起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從而实现双赢。例如,湘西
期刊
引言  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的旅游需求也日渐增加,居民的旅游需求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跟团游到背包客,旅行形式多种多样。《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由此可见,国内旅游市场十分庞大,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了分这块“大蛋糕”,大到各大线上旅游平台,小到私人旅行社纷纷上线,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  201
期刊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拥有极大落差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带谱也由此而非常明显,栖息于这样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也呈现出相对固定的垂直分布和迁徙生活的特点。大致以海拔3500米为界,小熊猫、毛冠鹿、水鹿、斑羚等素食动物与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生态带来的恩赐。在此之上,狼、金钱豹、雪豹等习惯高海拔生活的猛兽和它们的猎物——岩羊,则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  与野生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恩赐的小熊猫
期刊
引言  研学旅游已成为目前旅游行业的热点,亦是旅游学科探究的关键点,相关学者十分有必要对研学旅游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钻研。并且,研学旅游对我国教育事业和旅游行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如今,我国研学旅游商品内容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忽略了对学生个体自身品质与自主能动性的良好培育。故而,本文主要探究国内外研学旅游发展带来的启示与思考。一、国内外研学旅游发展的背景  在国外发达国家,研学旅游起步
期刊
引言  贵阳地处贵州中部,是贵州省会城市、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西南交通枢纽,是贵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有“府当四达之郊,控百蛮之会”之说。贵阳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地理环境封闭,为多民族小分散大聚居及“千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地理环境。少数民族是贵阳历史的开拓者,保留至今的民族饮食、建筑、服饰、手工艺以及婚丧嫁娶习俗成为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悠久的发展历史,沉淀出贵阳厚重的历
期刊
一、大连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域旅游列入我国旅游发展规划,从全国旅游业发展状况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各个重要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大连市作为我国北方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有着发展全域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连市优质旅游景点众多,类别、层次、种类丰富,涵盖海滨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温泉旅游、各种节庆旅游等,且旅游
期刊
引言  “非遗”传承保护的关键,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传统农耕时代到当下新时代的过渡和转化。这其中既有项目本身的调整变化,也有遗产的生存土壤及所属文化空间的更新和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存续状况千差万别,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有些手工技艺项目在保持核心技艺的前提下,适度引进机械化,并与当下现代企业生产对接,得到遗产受众的认可,已基本完成转化。这类项目所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
期刊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200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达到4次,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大众旅游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与活力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  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改变旅游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分
期刊
引言  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人们进行文化旅游的目的是接受教育、扩大知识和开阔眼界,同时又收获乐趣,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旅游可以讓目的地确立自己独特的定位,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由此,各旅游目的地纷纷宣传其文化或遗产资产,意欲搭乘文化旅游这辆快车。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总面积2.650 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3.16万人。2019年所有景点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
期刊
引言  城市作为地球表层一种基本的地域类型,以人口集中、产业集中、社会活动集中为特征,是人类文明的中心。而代表着一个城市最高层次追求的城市文化、品牌、知名度、影响力、魅力等旅游要素,则使城市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前来观光游憩、体验以及休闲度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不断增加,出游水平逐年攀升。城市游憩商业区作为城市发展状况的集中代表,不仅可作为外来游客游览的景点,而且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