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繁似锦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公共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惠民成效显著、区域共建逐步深化……自2012年6月起,北京市海淀区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号角,两年多来,海淀区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接地气、连民心、打基础、惠民生的工作加以推动,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实惠。
  如今,在海淀大地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雷锋式的人物和事迹从未间断过,他们一个个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凝聚正能量,倡导新风尚,文明之花在这里处处绽放。
  服务于民提升市民幸福感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创建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做起,坚持创建利民,通过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吸引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到创建中来,真正做到全体参与、全民创建。”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表示。
  在落实好惠民工程的同时,海淀区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创建成为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平台。特别是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在发挥好社区志愿者力量的同时,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公告公示、倾听建议、解答疑惑等方式,形成了居民集体“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
  深入到社区楼门,问计问需。以深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宣传教育为主线,2014年春节前夕,海淀区在全区600多个社区开展了新春送福入户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及日常生活常识,让大家共享文明成果。
  各街镇则以送福入户为契机,了解百姓生活冷暖,收集社情民意,让文明创建惠及百姓生活,同时向市民宣传普及文明礼仪,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常识,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有效开展。
  此次活动共征集455件群众意见,涉及停车难、环境乱等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各个领域,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全部得到解决。
  还有,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热线“96181”自启动以来,受理各种群众事务,对接区属单位多个承办平台,排忧解难,成为了连接政府与市民的一条民心热线。而每年,海淀区各级政府都会面向社会征集惠民实事工程,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儿”,将创建惠民理念落到实处。
  创建工作不仅要使群众当下受益,更要让群众长久受益。海淀区着重加强文明城区创建的制度化建设,科学运用创建成果,推进环境秩序整治、文明行为养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制度机制、经验做法的长效巩固,使创建中的各项工作举措更加长远地服务于居民群众。
  “巩固提升创建惠民的成果,把创建惠民的各项措施、机制坚持下去,将惠民理念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贯穿于全区的其它各项工作,形成长效的惠民工作机制,让居民群众在更高的水平上长享文明创建成果。”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文锴意味深长地说。
  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
  一场城市与文明,干部与百姓,家园与生活的共建画卷,在7月的海淀区铺展开来。
  海淀区东升镇小月河周边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不堵车了,无照经营、露天烧烤没了,道路旁堆放的垃圾也看不见了。小月河桥头还新增了近百米长的花池,栽上了五颜六色的月季,看着让人心旷神怡。
  2014年6月中旬,区领导牵头,小月河周边的东升镇和学院路街道,联合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连续开展了两次大型的综合执法行动。清理乱停乱放车辆、拆除违建、修复破损路面,粉刷墙面,增加月季种植带……1个多月的时间,小月河两岸面貌焕然一新。
  综合执法背后是海淀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东升镇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过去,像城管、公安、消防这样的专业部门力量,街道只能协调,组织一次多部门联合执法,程序相当繁琐。但现在不一样了,区里创新管理体制,交通、城管、卫生等10多个专业部门的力量已经直接下沉到街镇和社区。街镇可以统筹各部门力量,直接开展联合执法,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打报告了。
  花大力气整治了环境,后续如何保持?这是各街镇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违章建筑,好不容易拆了,如何保证不反弹?
  西北旺镇亮甲店村,一处小型的森林公园今年春季落成。绿树成荫,花木葱茏,每天早晚,不少村民在这里遛弯。去年,西北旺镇联合各方面力量,关停废品收购站,拆除违法建设房屋,腾退出22亩土地。今年,镇里借助平原造林工程,在这片腾退的土地上种上了树,加上周边新造林地,亮甲店村增绿达230亩。
  亮甲店村不是个例。海淀区明确规定,所有拆违腾退出来的土地都应绿化或者建成公益停车场,不能让违建有可乘之机。
  治理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完了,很可能又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对此,市民最有发言权。
  2014年4月底,市民的一个帖子,把“僵尸车”清理纳入到了今年海淀区整治环境的重点项目中来。“僵尸车”长期停放,占用宝贵的停车位资源,引起很多小区居民不满,并且有的“僵尸车”直接停放在消防通道上,如果不及时清理,将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根据调研情况,海淀区把“僵尸车”清理纳入各街镇的环境整治台账。同时,区里由市政市容委牵头,专门为此事成立了多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按照多部门协商的解决办法,先发布机动车占道清理的公告。公告期满,所有权人和相关权利人不主动清理或不主张权利的废旧车辆,将拖移到指定停车场统一存放。
  如今的海淀区从上到下,干部与群众拧成了一股绳,连成了一片心。一心一意为百姓才能赢得百姓的心。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才能谋得区域未来的美好前途。
  敢于承认与面对区域的“城市病”问题,海淀区没有回避,反而剥开了“脸面”,通过调研分析当前辖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制订了未来的整治重点。   比如,围绕整治城市的“脏乱差”问题,解决好农贸市场、餐饮街店、垃圾站点、老居民区、棚户区等死角盲区以及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的脏乱差问题;加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大PM2.5的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约宣传教育;重点治理黄赌毒问题,对黄赌毒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执法;加强校园周边治理,清理违规网吧、娱乐场所等。
  针对以上问题,海淀区细化出十大专项整治方案,构建起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如海淀区停车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海淀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海淀区关于环境建设公共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海淀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海淀区边干边建长效机制,比如说背街小巷整治,确立了巡查机制、管控机制;小门店整治,确立了点位实名责任制;集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确立了街镇统筹、专业部门负责、条块结合、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等。
  同创共建凝聚区域力量
  2012年底,本着“资源共享、增进合作、优势互补、同创共建”的原则,海淀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共建文明校园,同创文明城区”战略合作意向书,首次与辖区内重点大学进行了全面的精神文明共建合作,立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校合作样板工程。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海淀区信访办、街道、流管、公安、维稳、征收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经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与校方商讨方案,协商达成共识,签订合同,多次拆除校内违法建筑,使校园居住区的环境更加整洁、规范、有序。
  针对家属区内无照经营、摆摊设点,联合执法队多次与出租房业主沟通,要求其不得租给非法加工食品的相关人员,减少危害学生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群租房、小广告等校园顽疾,街道联合城管分队、工商所、房管所、派出所等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将其铲除。
  校园的环境日益发生着变化,老师和学生都拍手称快。而各种文明传播、志愿服务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
  养生、理财、摄影、金融……各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讲座,由人民大学的专家带到社区。2013年12月至今,海淀全区29个街镇共举办了百余场公益讲座。而首个高校“道德讲堂”也在人大成立,海淀区道德模范现场宣讲道德故事,传递文明正能量。
  在志愿服务方面,海淀区与人民大学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开展了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工作,别开生面的活动、富有意义的励志讲座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开展了帮扶残疾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工作,前往孤独症治疗中心,志愿者们用热情和爱心融化孤独症孩子们心中的坚冰……
  人民大学充分利用学校校报、校内电子显示屏、广播台等校内媒体,广泛宣传海淀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及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各项工作,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海淀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营造了向善向好的良好氛围。
  工作做得实在不实在,到位不到位,群众的眼睛从来不会看走眼,唯有群众的认可,胜过千万的自我表扬。
  一封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联合署名的感谢信,表达出他们对海淀区的工作表示崇高的谢意。这种发自肺腑的谢意,来自于感同身受,来自于同样身处一线的实干。海淀区政府心系校园、心系学生的态度,透过一点一滴的细节彰显,人民大学的领导被这种工作态度所打动。
  海淀区坚持区域同创共建的工作原则,发挥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主体作用,统筹各类区域力量共创文明城区。由文明委、创建委发挥中枢统筹作用,职能部门与属地街镇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特别是在环境卫生等难点问题整治工作中,由文明委、创建委牵头,实地调研,针对职能交叉、产权不清、力量不足等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探索形成了区级指挥、街镇统筹、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居民自治的五级治理体系,将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全部纳入到创建工作中来。目前,海淀全区各街镇的文明委与1789个社会单位签订了文明城区共建协议。
  通过文明委的沟通联系平台,以文明委专题会议的形式,加强与驻区的银行、公园、邮局、电信、医院等窗口行业单位的沟通协调,通报创建工作进展,听取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协助办理了16项有关驻区单位提出的问题,协调有关单位落实了21项指标任务。
  海淀区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驻区高校开展了同创共建工作,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在提升校园环境、共享教育资源、共推志愿服务、共建学习实践基地、弘扬主旋律、共谋科技发展六大方面协同合作,打造区域文明环境。
其他文献
2014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所有的投资基金、创业者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浪。李克强总理也就创业相关的投融资、吸引人才、股权期权,以及金融创新等领域做了重要讲话。在去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的观点,更是让本就火热的创业势头继续升温。可以说,2014年,是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元年”!  在这一个创业备受关注的时代,整个社会都在从各个角度对创业
期刊
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一片竞放异彩、香溢全世界的烂漫国花。在这万花丛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朵虽已凋谢、但最先开放的迎春花!  中关村的春天是从陈春先开始的。  时间翻回到1979年的初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打开封闭几十年的国门,大步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签订了多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合作协议。其中,有一项是加强中美科学家的互访交流。彼时,陈春先和陈景润等10人刚刚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提拔为正
期刊
2014 年,“创业”这个词的出镜频率变的异常高,也是“90后”这个群体被推到风口浪上的一年。三十年后,莫干山会议若干次的重提,仿佛将两个时代的青年人放在了同一个节点上。这一年,创业圈不缺好的项目,不缺明星,更不缺奇迹和神话。但今天,我只想说说我自己的2014年。  我叫金鑫,2010年从东北的一个小城市到天津上大学,2014年是我的毕业季,也是我走入社会的开学年。辗转于考研、工作、回家这些被多数
期刊
朋友给我发了这个活动链接,他说:“亭,你应该把你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我说,好吧,我来说,你来听!  说起创业,2015年已是第10个年头了!2005年,我上大一的下学期,创建了一个B2C校园电子商务平台,带着自己的小团队折腾的很热闹,但是不见订单啊,最后调查发现当时我们学校一个宿舍平均不到一台电脑,还有一座女生宿舍楼网线不通,便此作罢。  在做商务网站时,偶然的机会尝试了化妆品,于是一发而不可
期刊
半年前我看到刘强东在人民大学的演讲,标题是“如何从500元做到1000 亿”。读完后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创业经历,联想到我现在的创业公司。去年刚创业时在一个创业活动上我宣布了4年后的梦想:创立的公司估值5000万。  刘强东的大学专业是文科,后来自学计算机。我的本科专业也是文科(硕士是Marketing),毕业后自学了计算机编程。  刘强东大学期间的兼职挣钱的工作是抄信封、写程序、开饭店。他是班上第二
期刊
吴文雄告诫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的方向,这一定是你喜欢的,过去学过的,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非常痴迷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所有参加“中关村企业家进校园”活动的嘉宾中,吴文雄的演讲时间是最长的。他的口才极佳,并且思路通达,条理清晰。2015年11月1日,他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面对国内最优秀的一群青年学生,讲述了他从屌丝升华为企业家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期间夹杂着汗水、泪水和成功的
期刊
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是上年的2倍多;企业实现总收入3.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持续引领中国创新创业潮流的中关村,于2015年2月4日,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发布“创业中国引领工程”和“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推动大众创业和跨界创新。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傅惠民到会并致辞。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介绍了“创业中国
期刊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高潮。中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创新创业推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支撑引领结构性、战略性、创新性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走向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实现创新强国的中国梦。  中关村是世界著名的创新中心,是创新集群的圣地,中关村是中国高端人才的栖息地,要做好改革创新的破冰船、先遣队,要做好创新
期刊
茫然回车巷  不止一次,散落的游迹印在古城邯郸。伫立静思间,我每每喟然长叹,这座西倚太行山脉、东挽冀中平原,与晋鲁豫三省临界的城市,真的很像重新萌发新绿的千年古树,那株树,久远的年轮难以辨认,稚嫩的枝条尚需培育。这也难怪,7000余年前的磁山文化,2000余年前的战国烽烟与当今相距太远,历史跑车扬起的烟尘在漫长岁月里早已把辙迹覆盖,后人在新路转折处,总会感到视觉迷茫。昔日的赵都,你究竟是在追寻旧梦
期刊
大数据已经被热议过好几年。当时人们热议大数据的时候,感觉就好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一个新词。其实不然,看看大数据的演进历程,我们会发现大数据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一直都存在。只不过现在有了高科技手段,人们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是大数据热潮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比如,早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四大行都在规划数据仓库,一期的投资预算都在1个亿左右,当时香港某银行做了一个8TB的数据仓库,光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