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岛崎藤村的《家》的社会意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早期,巴金与岛崎藤村分别创作了名为《家》的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都反映了封建旧家庭中的人们所受到的磨难及对家的姿态。由于中日两国社会背景的不同,巴金的《家》以社会革命为主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而岛崎藤村的《家》局限于表现主人公的苦闷和消极抗争,社会意义较为逊色。这也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学在社会意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家;巴金;岛崎藤村;社会意义
  人类文明形成后,“家”成为了一个核心概念,因此,以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各个国家都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都有以家为主题的小说应运而生。在中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日本明治40年代即日本迈进20世纪前后,中日两国都出现了多部影响巨大的以家为题材的小说,分别体现了两国社会中的巨变。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两部同名小说,即中国巴金的《家》与日本岛崎藤村的《家》,描写了发生在中日两个封建性旧家庭的故事。
  一
  巴金的《家》完成于1931年,以1920年的成都为故事发生地,描写了在我国长期封建时代形成的理想式的“四世同堂”家庭高家一族的悲欢离合,该部小说也成为了巴金的代表作。岛崎藤村的《家》面世于1916年,也同样是岛崎藤村的代表作品,并被认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作。小说描写了小泉家与桥本家两个日本旧家庭的衰落,及在父权制的强压下被束缚的子女们的不幸命运。两部几乎在同一时代创作的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家特别是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并且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其社会意义的解读是很有意义的。
  岛崎藤村的《家》对家庭外部也就是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描写甚少,他有意识地把故事的发展限于家庭內部。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了桥本家欢闹的厨房的情景。为了迎接亲人与东京来的客人,家里所有女性成员一起上阵准备午饭。这一情节也描绘出了日本传统家庭的生活面貌,并有意渲染出桥本家原本也是一个完整、有序的家庭,与故事结束时的桥本家的衰落打下了伏笔,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与开门见山对家庭内部情形细致的描写迥然不同,巴金的《家》开始于另一幅画面。风雪交加之中几个人往心中“温暖明亮”的家里赶路。他们将要买入怎么样的一个家呢,顿时勾起了读者的兴趣。但他们迈进的是一处大门黑色、院子里一片漆黑的宅子。两位作家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把读者带进了故事。然后两个小说就共同注重于家庭内部故事情节的发展了,并且最后两个家庭都走向了没落的道路。不同的两个国家的家庭里面弥漫着相似的气息,这就是封建思想对年青一代的遗毒和象征着封建集权的家长制。但是对出生于相似时代的年轻人,作者却设置了他们不尽相同的命运。其原因在于两个家庭面临的社会环境的不同。
  二
  两部小时的时代背景都是中日两国迈向近代的历史转换期,虽然是这样,但两位作家对近代的接受方式是大不一样的。在日本,对于近代化大多数民众多报以迟疑和恐惧的心理,比如出自幕藩体制底层的桥本家就在日本这个近代化过程中走向了破落。岛崎藤村在批判封建制特别是父权制的时候并没有暗示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来打破这种封建思想禁锢。也就是说日本的知识分子并不像中国的知识分子那样把近代化作为救国救民的必由出路。岛崎藤村的《家》可以说是如实地记录了1898年至1910年间日本社会实态。在这一期间,日本发生了日俄战争、大逆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但这些事件在小说中并没有体现,这是因为明治政府采取了绝对主义的强压政策,对大众的民主呼声无视,镇压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日本的国家主义开始抬头,强大的国家主义和传统的忠君爱国舆论导向淹没了日本社会中的变革思想。
  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1919年追求人民解放、特别是把人们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五四运动发生了。中国的文学家群体,例如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等著名作家以此为机会迅速成长起来,都受到了五四运动的深深感召。他们为中国的命运焦虑不安,为了拯救国家和民众于水火,他们采取了打倒封建主义,推动国家近代化的政治姿态。巴金的这部小说虽然名字叫“家”,故事情节也多发生在家庭内部,但无时无刻不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一直在为打破这样的封建家庭在呐喊。
  日本的文学家受到日本国家主义的强压无缘追求自己理想的国家,只把努力放在了家庭内的理想和自由的追求。与此迥然不同,中国的文学家们为了追求理想国家不惜打破封建的旧家庭。这形成了两部小说在主题上的最大的差异。
  巴金的《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当时的众多知识青年对这部小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像主人公慧觉兄弟俩一样走向了革命道路。作为一部政治题材小说,巴金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又超越了个人的恩怨,把小说的思想提升到了打破旧社会的高度。就像作家自己主张的那样,“要以文字为火”推翻旧的制度,小说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家的革命热情。
  岛崎藤村的《家》被认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对人际关系和苦闷的人物的刻画和小说生动的文体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魅力。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三吉、正太等人物形象在封建性家制度重压之下所感受的绝望和空虚。龟井胜一郎曾评论说:“读了岛崎藤村的小说,经常会觉得主人公们是日本社会的殉道者。”与巴金的热情相比,岛崎藤村更有一种他同时作为诗人的那种“忧郁”感。
  三
  同样作为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家制度的文学,与巴金的《家》影响了众多热血革命青年相比,岛崎藤村的《家》并没有产生这样的影响。岛崎藤村的作品中,封建式大家庭、父权制与金钱、情爱盘根错节,成为其多部小说的主题。巴金的小说里除了这些叙事外,阶级的差别和社会矛盾的表现才是主要基调。这两位作家作品的差异,也反映了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在社会意义上的不同。中国的文学一贯涌动着作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比如鲁迅的弃医从文就是最好的例证。其实从《诗经》开始,再到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言志诗歌,都表现出了中国的文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社会责任感。与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中国文学相比,日本文学常常以人的自身内生活为主题,细致的场景和人物内心描写自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开始就成为日本文学的特点。以至于在日本文学中,以描写身边生活中的琐事反映个人心境的“私小说”成为了日本小说的主流,影响至今。因此反映政治性、社会性的文学作品凤毛麟角。当然,也出现了《蟹工船》等社会责任感很强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但日本的文学并没有像中国文学那样社会责任感成为文学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如果阅读日本20世纪早期以“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话,就会发现不单单是岛崎藤村,绝大多数日本作家对“家”都没有采取正面对决的态度,而是采取了回避的姿态,以保全自我为权宜之策。与此相反,同时期中国的作家以积极、革新的姿势与旧家庭、旧社会针锋相对,并且使众多读者深受感染而冲破封建枷锁由家出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岛崎藤村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兰立亮.岛崎藤村作品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川端俊英.島崎藤村の人間観[M].新日本出版社,2006.
  [4]龟井胜一郎.我が精神の遍歴[M ].日本图书中心,199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山水画绘制的主题是山水,但其意义却和西方绘制山水不同,中国的山水画之中总是寄托着一种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对人文情怀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体现,细致分析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表现精神。从内到外、从实践到内涵的分析人文情怀在山水画中的体现,可以让我们系统的、详细的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人文精神的运用,从而更好的理解传统山水画人文情怀。  【关键词】:古代山水画;人文情怀  一、情怀是艺术人性精神的外延
期刊
【摘要】: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山歌最具特色,特别是“双音”、假声、语言等。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音乐艺术工作者们根据畲族山歌的特点,对其加以总结并且运用到新民歌中去。文章针对畲族山歌的艺术特色以及运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畲族山歌;双音;假声;语言  一、畲族山歌艺术特色之旋律  畲族山歌具有鲜明的旋律特点,它的旋律走势基本是五
期刊
听风的私语,听雨的悲泣,听不见呼唤的声音,无法走近心的距离。明月圆了,思念瘦了,总是在黎明前疲惫的睡去。阳光明媚,却针刺般痛,其实是无法调节自己的心情,关闭窗棂,任黑暗蔓延。  浩瀚迷离,红颜如去,苦了岁月的荏苒年华。翻开书页,捻起那丝长发,为爱做一个结,一个梦里的繁华。  小楼逸居,静观花儿绽放,嗅闻阵阵芬香,月夜添曲,风儿传来阵阵情歌,美好时光定位在那一刻。悠然轻放的菊收尽晚秋的花色,叶等久了
期刊
【摘要】:1984年ShostackG.Lynn在《哈弗企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Designing Service》中,首次将服务和设计结合起来,为服务设计的发展拉开了帷幕。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不断的增长,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慢慢发生着改变。设计也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形态与功能,而是更加的注重以人为本,为人而设计的理念,从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设计,让产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真正需求,从
期刊
【摘要】:介绍了岸电电源系统的发展意义、技术定义以及系统组成。  【关键词】:岸电系统;污染;变频电源;电缆连接  1 引言  通常船舶采用燃油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不仅受船舶自身设备质量、规模、品质等局限性影响,燃油利用率不高、损耗严重,且船舶柴油发电机产生过量电能不能储存,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对港口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船用岸电供电技术是在船舶停靠码头时停止使用船上的柴油发
期刊
大学辅导员,一个神圣而又富有成就感的职业。接触学生管理工作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开始能逐渐熟悉岗位并能够及时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也从其他辅导员中借鉴了很多经验。接下来,就这几年做学生工作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1.学会换位思考  大学生踏进校园的大门后,就意味着与父母分开独自面对今后的学业和生活,辅导员老师即负责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同时也拥有着为人父母的角色。现在的
期刊
【摘要】:青铜器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晋系青铜器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其制作工艺代表着两周青铜器的最高水平。晋系青铜器打破了原有的审美理念,在造型、纹饰两个方面更加注重审美性与实用性。它坚持了自身独特的制作工艺,并在此基础之上,吸取了中原青铜文化的特点,将晋系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推向更高水平,其中鸟形器物深刻体现了三晋大地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晋系青铜器;造型;纹饰;鸟
期刊
【摘要】:工作意義感(meaning of work)是企业组织对员工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们择业的重要参考。本文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主要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介绍工作意义感的影响机制。未来的工作意义感的研究方向可以扩展探讨工作意义感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以及对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工作意义感;幸福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一项关于志愿者行为表现的研究发现,缺失工作意义感的个体会
期刊
四季之中,春夏秋冬,可爱者甚蕃。可我偏爱夹于明媚与肃瑟之间的夏秋两季,只因其作为春冬之间的渐变与过度。她不张扬,以其自然而微小的嬗变,激醒人细微的神经与敏锐的感官,让人在细微的感触中惊觉,原来自然是无时无刻在轮回中徒步行走着的,又将人与这穿越古今的时令融合为一体,俨然奏起时空之共鸣。  夏夜浅笔  总是这样,春悄悄的来,又悄悄的敛了,寒气被锁入木头匣子,就算是在里面,也柔和了几分。春是娇羞而经不起
期刊
杨树  杨华落尽  我踏上回乡路  寻找那白杨树下的草庐  炊烟不见  杨华落尽后  母亲种的豆角  花开满篱  我与黄犬并卧 看那远山  星月的来由  没有星月的夜  一盏灯是一盏灯  飞蛾回环  游子复返  没有星月的夜  一盏灯不是一盏灯  太阳照耀着  冬日里  太阳是东厢边老树上的柿子  甜香的光里  小山村静卧  鸡犬之声可闻  告别  与山相聚  与海告别  时空中每一个点  都在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