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它辅助教学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对多媒体的使用不熟练,或者对课堂的掌控失调,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案例一】
一堂三年级《时分》的公开课:上课教师将教学内容图片化,课文的题目、正文内容及课堂提问都与图片一起显示在屏幕上。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读着屏幕上的文字。整节课共播放了20多张图片,其中关于钟面的就有十多张。一节课下来,学生竟没有看过书上的内容,也没有动笔写一个字,40分钟都在观看一张张“精彩”的图片。
【案例二】
这是一堂二年级新课程《统计》的公开教学课。
教学时,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电脑提出了本该由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相当高,课堂上显得非常热闹。突然,不知是教师操作错误还是其他原因,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于是,专职计算机教师赶紧跑上去摆弄,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每次我都下意识地看了看表,第一次停顿了两分钟,第二次停顿了五六分钟……下课铃响了,教师却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只好草草收场。
【案例三】
这是一位数学教师的《连加,连减》课。
该教师用课件演示来创设情境:在操场上,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9个气球。突然吹来了一阵风,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一起在天空中消失了。课件演示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根据此情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可以提出‘还剩气球多少个?’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9-5=4(个)。”由于学生列出的算式没有用到“连减”,接下去难以用已制作好的课件教学,教师就引导学生:“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学生一片茫然。无奈之下,教师只得给学生以明示:可以用9-2-3的算法。到最后,教师问学生是否同意这一想法,学生却不约而同地大声说:“不同意!”顿时,教师十分尴尬……
有了多媒体,要能充分开发利用,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充分开发,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要用什么媒体、什么课件,教师都要精心的设计。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不管选用什么媒体、使用什么课件,都只能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用它完全取代教师、教材和教学互动过程。比如案例一,学生整节课都是在观看图片,没翻过一页书,没动过一枝笔。这样的一节课结束后,只能在学生大脑里留下一幅幅的“精彩”的图片以及图片设计的艺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我认为,这就跟大脑有毛病的人和无所作为的人看风景一样。看的目的还是看,看了就算了。老师的作用就是点一点鼠标吗?
其次,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熟练,就像使用圆规、三角尺一样。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同时也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就拿案例二来说吧。如果我是那位老师,我就被急得满头大汗,我在学生的心目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白白的浪费了一节课。如果对媒体的操作不熟悉,平时就要多练一练,备课的时候多实习实习,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
最后,非常关键的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与教师的引领有机结合。多媒体设备不管操作得如何的熟练,如果课件设计和使用跟老师的教学引导配不上套,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例如案例三,如果课件设计为先飞走2个气球,后飞走3个气球,分别用一张幻灯片,并且在演示到飞走2个气球时引导列出9-2的式子,再演示飞走3个气球时引导列出9-2-3的式子,这样的设计和使用,把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了,效果就会很好。然而原案例中,课件上的设计明明就是9-5=4 怎么会是连加连减呢?更何况老师又补上一句“可以用9-2-3的算法”。这纯粹是空穴来风,学生当然“不同意”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它辅助教学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对多媒体的使用不熟练,或者对课堂的掌控失调,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案例一】
一堂三年级《时分》的公开课:上课教师将教学内容图片化,课文的题目、正文内容及课堂提问都与图片一起显示在屏幕上。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读着屏幕上的文字。整节课共播放了20多张图片,其中关于钟面的就有十多张。一节课下来,学生竟没有看过书上的内容,也没有动笔写一个字,40分钟都在观看一张张“精彩”的图片。
【案例二】
这是一堂二年级新课程《统计》的公开教学课。
教学时,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电脑提出了本该由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相当高,课堂上显得非常热闹。突然,不知是教师操作错误还是其他原因,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于是,专职计算机教师赶紧跑上去摆弄,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每次我都下意识地看了看表,第一次停顿了两分钟,第二次停顿了五六分钟……下课铃响了,教师却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只好草草收场。
【案例三】
这是一位数学教师的《连加,连减》课。
该教师用课件演示来创设情境:在操场上,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9个气球。突然吹来了一阵风,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一起在天空中消失了。课件演示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根据此情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可以提出‘还剩气球多少个?’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9-5=4(个)。”由于学生列出的算式没有用到“连减”,接下去难以用已制作好的课件教学,教师就引导学生:“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学生一片茫然。无奈之下,教师只得给学生以明示:可以用9-2-3的算法。到最后,教师问学生是否同意这一想法,学生却不约而同地大声说:“不同意!”顿时,教师十分尴尬……
有了多媒体,要能充分开发利用,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充分开发,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要用什么媒体、什么课件,教师都要精心的设计。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不管选用什么媒体、使用什么课件,都只能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用它完全取代教师、教材和教学互动过程。比如案例一,学生整节课都是在观看图片,没翻过一页书,没动过一枝笔。这样的一节课结束后,只能在学生大脑里留下一幅幅的“精彩”的图片以及图片设计的艺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我认为,这就跟大脑有毛病的人和无所作为的人看风景一样。看的目的还是看,看了就算了。老师的作用就是点一点鼠标吗?
其次,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熟练,就像使用圆规、三角尺一样。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同时也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就拿案例二来说吧。如果我是那位老师,我就被急得满头大汗,我在学生的心目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白白的浪费了一节课。如果对媒体的操作不熟悉,平时就要多练一练,备课的时候多实习实习,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
最后,非常关键的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与教师的引领有机结合。多媒体设备不管操作得如何的熟练,如果课件设计和使用跟老师的教学引导配不上套,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例如案例三,如果课件设计为先飞走2个气球,后飞走3个气球,分别用一张幻灯片,并且在演示到飞走2个气球时引导列出9-2的式子,再演示飞走3个气球时引导列出9-2-3的式子,这样的设计和使用,把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了,效果就会很好。然而原案例中,课件上的设计明明就是9-5=4 怎么会是连加连减呢?更何况老师又补上一句“可以用9-2-3的算法”。这纯粹是空穴来风,学生当然“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