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拓展,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微课将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微课主题的选择是微课制作过程中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为了解决在教学中学生们遇到的关于毛泽东婚姻的困惑,所以选择以“毛泽东的婚姻”为微课主题并阐述了选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微课;选题思路;毛泽东的婚姻
G434
一、引言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曾讲:“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作为传递正能量的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当中,而微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拓展,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使受教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关于相同问题的同一个微课可在不同的班级播放,免去了老师重复劳动的现象,可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微课可没有对象限制的反复使用,一个好的微课,可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课将日渐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微课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9个环节:①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②细化微课知识点;③微課的教学设计……在以上环节中,参赛教师认为微课制作过程中重要程度最高的环节依次为微课的教学设计(84.63%)、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65.09%)、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53.13%)、制作课件(44.97%)”[1],可以看出教师最重视的还是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主题的确定等教学层面的内容,其次才是微课的制作、编辑等技术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微课制作、设计先行’和‘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是艺术’的理念。可见微课主题的选择在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当中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欲以《毛泽东的婚姻》为微课的切入点。
二、选题的意义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一线老师,在讲到毛泽东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时,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即毛泽东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当我在课堂中问同学们对毛泽东的印象时,竟有同学(高职)说:“他结婚次数有点多。”,这一回答让我有点吃惊,然而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不在少数。作为高职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够深入。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恶意篡改历史、丑化抹黑历史人物形象的文章,让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的学生无法了解历史的真相,为了让学生对毛泽东的婚姻以及毛泽东个人有个客观正确的评价,成为我选择以《毛泽东的婚姻》为微课主题的初衷。
三、微课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作为曾经叱咤风云,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代伟人,他对待婚姻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一)第一段婚姻
毛泽东的第一段婚姻是封建包办的产物,女方叫罗一姑,生于1889年10月。十四岁那年,毛泽东的父亲给他包办娶了十八岁的罗氏,在毛泽东的心底他从来就没有承认过这桩婚事,除了顺从父母的意志,他别无选择,等他知道父母的决定时,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对方也已收了聘礼,双方已签了婚约。当时毛泽东一心想的是念书,而不是结婚。“他像猫逮耗子一样搜寻和阅读在韶山能找到的各种书籍。”[2]罗氏嫁到毛泽东家里后的第三年就因郁郁寡欢得病而离世,由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注定了是场悲剧的婚姻。罗氏去世之后,毛泽东对对方的家属经常给予关照,直到二老去世,双方家庭的关系都很密切。
(二)第二段婚姻
毛泽东与杨开慧。杨开慧生于1901年 ,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当时外表俊朗,有远大抱负和独特见地的毛泽东给杨开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毛泽东也很喜欢身边这位聪明好学、娴静端庄的小妹妹。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 17岁的杨开慧随父同行。9月份,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了北京,双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20年冬天两人结婚。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但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不得不时常面临离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了板仓老家,没想到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1930年8月,红军撤出长沙后,湖南省清乡司令何健悬赏大洋一千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形势越来越严峻,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被捕入狱,她拒绝退党和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于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而多年后毛泽东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泪飞顿作倾盆雨”,亦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怀念和赞扬,也是他真实情感的写照。可以看出,杨开慧和毛泽东之间是两情相悦、以灵魂和生命相许的爱。“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我想,他们这对夫妻无疑是中华历史上才华昭世幸福美满的伉俪,他们有情有义有子还有‘诗’…..我认为,主席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名亲人,还牺牲了他的亲密诗友和旷世爱情”。[3]
(三)第三段婚姻
毛泽东与贺子珍。贺子珍1909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他们婚姻持续的时间是1928-1937年。有同学可能会为杨开慧鸣不平,杨开慧1930年牺牲的,为什么1928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就生活在一起了呢?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的环境和条件造成的,1927年9月到1928年,长沙到井冈山的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井冈山得到消息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长沙报纸也有刊登杨开慧牺牲的事情。井冈山几次派人下山寻找杨开慧都没有消息,杨开慧的牺牲在当时已成定论,于是袁文才才安排贺子珍照顾毛泽东的起居。贺子珍年轻漂亮,性格刚强坚毅,做事雷厉风行,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组织能力,毛泽东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姑娘,而贺子珍也觉得与毛泽东的交往让自己成熟了很多,也希望永远能在毛的身边工作。毛泽东主动告诉贺子珍,“自己结过婚,有三个孩子,留在湖南老家,现在杳无音讯”。[4]1928年夏毛泽东和贺子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结识新的同志,认识新的朋友,并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而产生了诚挚、纯洁的爱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婚后,贺子珍作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在生活上对毛泽东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工作上更是全力地支持。特别是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两人相互支撑着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毛泽东和贺子珍既是亲密战友,又是患难夫妻,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年。贺子珍个性要强,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两个人,一个是铁,一个是钢,谁都不让谁,钢铁相撞,响个叮当。” 1937年12月贺子珍以要去苏联学习、取出身上的弹片等为由去了苏联。去之前毛泽东一再挽留,他真诚地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信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信员牺牲了,我难过得掉泪;三是我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5]毛泽东的话充满了感情和不舍,但贺子珍去意已决,贺子珍到了苏联之后,毛泽东还写信让她回来,并问:“我们难道就此分手了?”,贺回复:“就此分手”。贺子珍怎么也不会想到,由于她的任性,导致她一辈子就这样失去主席了。1959年在庐山,毛和贺子珍见了一面,他俩此生再无相见。但双方一直挂念着对方,并通过他们的女儿李敏传递彼此的关心和思念。十年的婚姻,一辈子的牵挂,他们心灵激烈的碰撞和艰苦生活的生死磨难,使得这段爱可歌可泣、平凡而伟大。 (四)第四段婚姻
毛泽东与江青。贺子珍去苏联之后,江青走进了主席的生活。毛泽东对江青的关注,始于舞台上活跃的身影。1938年7月,建党纪念日和抗战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延安组织了“抗战戏剧节”,江青作为演员,在一些戏中担任主角并有不错的表现,给毛泽东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主席就是通过艺术认识我的”江青曾得意地对其秘书说过。1938年秋主席和江青结婚了,此时贺子珍离开已经一年多了。当时根據地和国统区的结婚不像现在需要登记结婚, 一段事实婚姻的结束,就可以开始一段新的事实婚姻,这在当时是合乎情理的。在延安的十年时间,江青对主席的生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尽到了一位妻子应尽的责任。 后来由于个人的野心,江青慢慢走向了政治舞台,她和主席的婚姻蒙上了难以言说的政治色彩,到最后众叛亲离,自缢身亡。
四、微课贯穿的基本精神
从毛泽东的婚姻历程可以看出来,毛泽东是听到杨开慧去世后才与贺子珍结婚的,他与江青也是在贺子珍提出离婚后才结婚的。他是在结束了旧的婚姻之后才开始新的婚姻生活,并且他对待每一段婚姻都投入了真挚的情感。
正如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所说,“爸爸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政治家……但他毕竟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需要爱情、需要温暖,需要家庭生活的人。不能把革命者都看成苦行僧,要他们成为除了革命就是革命,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的人。谁也没有权力要求他们不食人间烟火,更没有资格剥夺他们的爱情。”[8]毛泽东对爱情和婚姻都是非常认真和负责的,我们应站在当时战乱的社会角度,对他的婚姻多些尊重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4(2):5-13。
[2][美]R.特里尔著,刘路新等译.毛泽东传[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3]马社香.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J].党的文献,2012(05):43-45。
[4]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0页。
[5][8]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页,第142页。
作者简介:刘晓霞:女,1982年生,籍贯是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工作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 讲师 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关键词:微课;选题思路;毛泽东的婚姻
G434
一、引言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曾讲:“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作为传递正能量的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当中,而微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拓展,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使受教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关于相同问题的同一个微课可在不同的班级播放,免去了老师重复劳动的现象,可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微课可没有对象限制的反复使用,一个好的微课,可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课将日渐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微课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9个环节:①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②细化微课知识点;③微課的教学设计……在以上环节中,参赛教师认为微课制作过程中重要程度最高的环节依次为微课的教学设计(84.63%)、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65.09%)、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53.13%)、制作课件(44.97%)”[1],可以看出教师最重视的还是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主题的确定等教学层面的内容,其次才是微课的制作、编辑等技术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微课制作、设计先行’和‘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是艺术’的理念。可见微课主题的选择在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当中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欲以《毛泽东的婚姻》为微课的切入点。
二、选题的意义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一线老师,在讲到毛泽东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时,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即毛泽东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当我在课堂中问同学们对毛泽东的印象时,竟有同学(高职)说:“他结婚次数有点多。”,这一回答让我有点吃惊,然而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不在少数。作为高职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够深入。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恶意篡改历史、丑化抹黑历史人物形象的文章,让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的学生无法了解历史的真相,为了让学生对毛泽东的婚姻以及毛泽东个人有个客观正确的评价,成为我选择以《毛泽东的婚姻》为微课主题的初衷。
三、微课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作为曾经叱咤风云,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代伟人,他对待婚姻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一)第一段婚姻
毛泽东的第一段婚姻是封建包办的产物,女方叫罗一姑,生于1889年10月。十四岁那年,毛泽东的父亲给他包办娶了十八岁的罗氏,在毛泽东的心底他从来就没有承认过这桩婚事,除了顺从父母的意志,他别无选择,等他知道父母的决定时,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对方也已收了聘礼,双方已签了婚约。当时毛泽东一心想的是念书,而不是结婚。“他像猫逮耗子一样搜寻和阅读在韶山能找到的各种书籍。”[2]罗氏嫁到毛泽东家里后的第三年就因郁郁寡欢得病而离世,由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注定了是场悲剧的婚姻。罗氏去世之后,毛泽东对对方的家属经常给予关照,直到二老去世,双方家庭的关系都很密切。
(二)第二段婚姻
毛泽东与杨开慧。杨开慧生于1901年 ,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当时外表俊朗,有远大抱负和独特见地的毛泽东给杨开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毛泽东也很喜欢身边这位聪明好学、娴静端庄的小妹妹。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 17岁的杨开慧随父同行。9月份,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了北京,双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20年冬天两人结婚。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但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不得不时常面临离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了板仓老家,没想到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1930年8月,红军撤出长沙后,湖南省清乡司令何健悬赏大洋一千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形势越来越严峻,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被捕入狱,她拒绝退党和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于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而多年后毛泽东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泪飞顿作倾盆雨”,亦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怀念和赞扬,也是他真实情感的写照。可以看出,杨开慧和毛泽东之间是两情相悦、以灵魂和生命相许的爱。“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我想,他们这对夫妻无疑是中华历史上才华昭世幸福美满的伉俪,他们有情有义有子还有‘诗’…..我认为,主席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名亲人,还牺牲了他的亲密诗友和旷世爱情”。[3]
(三)第三段婚姻
毛泽东与贺子珍。贺子珍1909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他们婚姻持续的时间是1928-1937年。有同学可能会为杨开慧鸣不平,杨开慧1930年牺牲的,为什么1928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就生活在一起了呢?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的环境和条件造成的,1927年9月到1928年,长沙到井冈山的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井冈山得到消息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长沙报纸也有刊登杨开慧牺牲的事情。井冈山几次派人下山寻找杨开慧都没有消息,杨开慧的牺牲在当时已成定论,于是袁文才才安排贺子珍照顾毛泽东的起居。贺子珍年轻漂亮,性格刚强坚毅,做事雷厉风行,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组织能力,毛泽东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姑娘,而贺子珍也觉得与毛泽东的交往让自己成熟了很多,也希望永远能在毛的身边工作。毛泽东主动告诉贺子珍,“自己结过婚,有三个孩子,留在湖南老家,现在杳无音讯”。[4]1928年夏毛泽东和贺子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结识新的同志,认识新的朋友,并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而产生了诚挚、纯洁的爱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婚后,贺子珍作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在生活上对毛泽东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工作上更是全力地支持。特别是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两人相互支撑着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毛泽东和贺子珍既是亲密战友,又是患难夫妻,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年。贺子珍个性要强,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两个人,一个是铁,一个是钢,谁都不让谁,钢铁相撞,响个叮当。” 1937年12月贺子珍以要去苏联学习、取出身上的弹片等为由去了苏联。去之前毛泽东一再挽留,他真诚地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信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信员牺牲了,我难过得掉泪;三是我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5]毛泽东的话充满了感情和不舍,但贺子珍去意已决,贺子珍到了苏联之后,毛泽东还写信让她回来,并问:“我们难道就此分手了?”,贺回复:“就此分手”。贺子珍怎么也不会想到,由于她的任性,导致她一辈子就这样失去主席了。1959年在庐山,毛和贺子珍见了一面,他俩此生再无相见。但双方一直挂念着对方,并通过他们的女儿李敏传递彼此的关心和思念。十年的婚姻,一辈子的牵挂,他们心灵激烈的碰撞和艰苦生活的生死磨难,使得这段爱可歌可泣、平凡而伟大。 (四)第四段婚姻
毛泽东与江青。贺子珍去苏联之后,江青走进了主席的生活。毛泽东对江青的关注,始于舞台上活跃的身影。1938年7月,建党纪念日和抗战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延安组织了“抗战戏剧节”,江青作为演员,在一些戏中担任主角并有不错的表现,给毛泽东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主席就是通过艺术认识我的”江青曾得意地对其秘书说过。1938年秋主席和江青结婚了,此时贺子珍离开已经一年多了。当时根據地和国统区的结婚不像现在需要登记结婚, 一段事实婚姻的结束,就可以开始一段新的事实婚姻,这在当时是合乎情理的。在延安的十年时间,江青对主席的生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尽到了一位妻子应尽的责任。 后来由于个人的野心,江青慢慢走向了政治舞台,她和主席的婚姻蒙上了难以言说的政治色彩,到最后众叛亲离,自缢身亡。
四、微课贯穿的基本精神
从毛泽东的婚姻历程可以看出来,毛泽东是听到杨开慧去世后才与贺子珍结婚的,他与江青也是在贺子珍提出离婚后才结婚的。他是在结束了旧的婚姻之后才开始新的婚姻生活,并且他对待每一段婚姻都投入了真挚的情感。
正如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所说,“爸爸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政治家……但他毕竟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需要爱情、需要温暖,需要家庭生活的人。不能把革命者都看成苦行僧,要他们成为除了革命就是革命,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的人。谁也没有权力要求他们不食人间烟火,更没有资格剥夺他们的爱情。”[8]毛泽东对爱情和婚姻都是非常认真和负责的,我们应站在当时战乱的社会角度,对他的婚姻多些尊重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4(2):5-13。
[2][美]R.特里尔著,刘路新等译.毛泽东传[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3]马社香.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J].党的文献,2012(05):43-45。
[4]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0页。
[5][8]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页,第142页。
作者简介:刘晓霞:女,1982年生,籍贯是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工作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 讲师 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