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众多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平台,在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教学就是抛开原来灌输性的讲课,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再通过自己研究计算,得出结论,并且构建知识网络。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多提出问题,多多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学生上课提出的种种问题作出合理良好的回答。通过探究性教学这一途径,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学环节当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总而言之,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求知,从而学到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扎实。
  二、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1.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的作用,恰好探究式数学教学体现了这一点,探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2. 营造了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足发散思维的空间
  探究式数学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了更为轻松的教学氛围,这一轻松的氛围,为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脱离课本上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察粉笔盒、水杯等物品来总结、探索、理解三视图的知识。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3. 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探究式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研究成果,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来探索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延伸到其他学科。
  三、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方法,因此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1. 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轻松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从上课到下课,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授课,很少有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因此课堂气氛往往是死气沉沉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减少了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兴趣的低下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即使教师讲得很精彩学生能够记住的也很少,课堂的沉闷,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情,教师的心情差,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很多该讲的知识点就会忘记讲解。然而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四边形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不用一开始就给学生们结论,而是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四边形,然后再配上例题,让学生们先自己探索一段时间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发言,发表自己小组所得出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对这些结论进行总结与完善。利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们更乐意学了,并且效率也高了。
  2. 勇于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敢于创新
  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一道题目往往有很多种解决方案,并且将一道例题探究透彻以后常常可以举一反三。探究性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这一常规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创新的好习惯。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探索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数学探索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有序地组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都参与到探索过程中来。
  四、探究式学习的途径
  1. 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探究式学习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不渝的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前准备时,应该做好充足的备课,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例题等,并且也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客观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由此,学生便可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习惯。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独立加工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材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视觉上的观察,才能够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找到不同的解决途径来解答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然后给学生指引一条简单的思路,先让学生们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内角和,然后再次追问学生,利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动大脑进行思考,设疑提问。
  3. 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训练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在开展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不仅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训练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参与的意识。在数学探究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学生愿意去学习、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时,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例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例题假如圆的直径是14厘米,有几条直线离圆心的距离分别是5.5厘米、7.5厘米、9厘米则直线与圆的交点有几个?原因是什么?同样是讲解一个知识点,这样讲使得知识点枯燥无味,如果换一种例题如某台风的中心距离某直径为60千米的城市正南方向50千米处,以偏东30°方向前进,问这个台风会不会袭击到该城市。换了这种更为有趣的问法后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由上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符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探究性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突破。何谓情?何谓境呢?情即是指情感,境则是指文本之境,境是情的基础,情又在境中被激发出来。正是通过情境创设,架起一座直观到抽象,教材到生活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之美,品味到人文的馨香。那么,在情境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拉近审美距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让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与其强制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如运用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
初中文言文教学素材中不仅蕴藏着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还体现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一、活用教材资源,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文言文教学文本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深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中也蕴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才使得这些文字能够成为经典,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教书育人的良好素材。要想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好
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让学生静下心去阅读,往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老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体验。其实,在教学时教师只要“懒”那么一点点,对学生多点刺激、多点激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以目标激励人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对中学生早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教师
古典诗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凝炼、含蓄。它们或将周围的事物作为参考,然后由景生情,发表对生活、社会的某些感慨;或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或是对生活和政局的无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很多中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如何丰富课堂知识,增加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中学生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在提高他们鉴赏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是新时期教师在摸索古诗词教学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一、读懂是先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感悟的能力,缺少情感积累,写作时自然不能充分调动起内心情感,不能激发表达生活感受的欲望。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时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一、观察自然,培养情感  只有多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何谓师生关系和谐?那就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互悦纳对方,形成真纯的、至爱的情感关系;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合作,获得健康愉悦的人际关系体验。这种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课堂上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
在语文课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谈谈你的感受”,“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批注”,“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感受”一词有非常高的“出镜率”,涉及阅读教学的有十多次。比如在阶段目标中提出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
导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手段高超的导学技巧,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还能使教材得到深度的开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导学设计,在导学艺术上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一、深研教材  我们都知道,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案。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备课流于形式。将各种各样版本的图书资料、网络上许许多多的备课资源、自己前几年的老脚本等,
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执行者,其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初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呢?在笔者看来,班主任应提高自身修养,关注网络,沟通学校与家庭,并且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中,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提
在语文课堂中,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有趣的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启发思维;精巧的练习能巩固学生的拓展能力,环环紧扣,逐步深入。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在一堂课上仅有20 分钟左右的时间处于活跃期,而一节课有45分钟,到临近结束时,思维则反应较慢,甚至进入“休眠期”。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得知:学习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的最初,遗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