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而开展研究性阅读则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如何认识研究性阅读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
一、研究性阅读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高中生筛选、认识、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研究性阅读的特点
从阅读的任务看,它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即阅读要求比较宽泛,只为阅读者提供一个探索的方向,并且这个指向富有挑战意味,需要阅读者鼓足勇气去研究。从阅读的过程看,它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阅读过程都需要阅读者自己去经历,去探索,从中有所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阅读的过程去死记现存的结论。从阅读的方式看,它具有全息性和合作性。全息性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要全方位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的背景、素材或参考;合作性是指与他人一起合作研究,即使一个人独自探索也离不开他人的资料或见解,这也是一种合作。从阅读的结果看,它具有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性阅读既然是研究,就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就需要创新,读者可以不拘泥于什么标准答案,阅读后的收获和见解是不确定的。
三、研究性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区别
首先,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提出研究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结果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交流评价)。如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传统的阅读教学流程是介绍写作背景,理解“为了忘却”的题意,分析各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内容,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而研究性阅读则完全不同,一是可让学生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二是让学生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三让学生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由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确保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研究性阅读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是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性活动,师生进行操练式的学习。研究性阅读要求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又要跳出课文,走出课堂,贴近现实生活,融入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向现实生活、历史文化、时事政治、科学技术等方面延伸。学习空间是开放的,从封闭的教室走向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开放的,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立体信息交流转化,既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要发挥个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群体信息交流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营造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的结果也是开放的,学习不以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而新颖地想象,有创造性见解。
再次,研究性阅读强调合作性。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既要学会沟通和交流,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赏识他人,又要敢于抒发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求同存异,养成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研究性阅读的形式
1. 比较性阅读。教学人教版高语第二册(以下均以人教版为例)第一单元小说《祝福》《边城》《荷花淀》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比较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形象。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单篇读读、议议,学生兴趣不大,可把它同《沁园春·雪》进行对比,提供讨论的问题:两首词时代背景不同,情感不同,除了词牌相同外,还有哪些共同点?学生讨论后明确,都是上阕写景、叙事,下阕议论、抒情,语言上极富表现力。然后推荐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让学生课外去探讨、比较。这样对比,既温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加深了对现有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向课外拓展。甚至可以让学生学会同类比较。例如,俄国作家果戈理和鲁迅写过同名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伤逝》,也被誉为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续篇;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双双写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采用比较欣赏,既提高了学生审美的情趣,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 延伸性阅读。①由教材节选的课文向原著(文)延伸。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较长篇幅文章的节选,如《守财奴》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林黛玉进贾府》和第六册整个第三单元均选自《红楼梦》。教学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课外阅读原著,既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外学习的补充和深化。②由教材所选作品向其评论性文章延伸。许多评论性文章都是作者经过反复阅读、思考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素养而形成的对作品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不同评论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教学第六册《红楼梦》可让学生阅读《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人物性态》等文章(《读本第六册》)。教《阿Q正传》,指导阅读《论〈阿Q正传〉》《论〈阿Q正传〉的幽默讽刺语言》《对国民性的思考与发掘》等评论性文章(《读本第五册》)。③由教材所选作品向其同类作品延伸。针对教材中社科类和科技类文章,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有关知识,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与之同类的文章。教学第五册《人生的境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社科类)等文章,可指导学生读读本中的《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永恒的乡愁》《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等。延伸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一系列的延伸阅读后,不妨再给出一些研究题目,如“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读点××(作者名)”,或“走进××(作品名)”,让学生在阅读后研究并写成文章。
3. 专题性阅读。如开展古典小说研究性阅读,以《三国演义》为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提示。①角度参考:可以研究《三国演义》的结构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的特点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可以研究关羽、诸葛亮、刘备、张飞、曹操、马谡等重要人物;可以研究《三国演义》的重点章节,如《失街亭》。②研究提示:《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时,既写出人物性格的主体特征,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英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周瑜的聪明嫉妒,又要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曹操奸诈残忍而又善于引纳人才等,对这些人物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是否赞成既定的结论?让学生在阅读中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创造性阅读。如学习《项链》时启发学生思考:除去文中的结尾方法外,还可不可以用其他构思来结束全文?有的学生回答玛蒂尔德得知当年借的项链是假的,顿时惊呆了,加上10年来的艰辛,身体衰弱以致昏倒在地;有的回答她诉诸法律,但由于手边无任何证据加上无地位而告失败,一气之下,抑郁而死;有的回答归还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玛蒂尔德又阔起来了,完全忘却了10年艰辛,重新染上慕虚荣、图享受的恶习,再次陷入穷困潦倒。学生思考论辩,比较优劣,还是觉得原结尾有力地突出了小说内在的悲剧效果,余味无穷。在创造性阅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研究性阅读摆脱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这样的研读和交流,学生不但理解和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色,而且学会了搜集、分析、综合的研讨方法。这个研读、发现、交流的过程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①季江勇《新课改形势下阅读教学的若干误区》,《语文学习》2007.7~8。
②王荣生《“操作性阅读”单元样章》,《语文学习》2007.12。
③彭铁明《阅读教学整体感知的选点切入》,《语文教学通讯》2007.10。
④陈玉明《〈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8.3。
⑤张悦群《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及其教学检讨》,《语文教学通讯》2008.4。
⑥马燕萍《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育“读者”》,《语文教学之友》2007.7 。
⑦张金平、孙孝军《自主阅读评价的策略》,《语文教学之友》2007.7。
⑧刘丽霞《浅谈文学文本意义阐析的主题教学》,《语文教学之友》2007.12。
(作者单位:金华市罗埠高级中学)
对于如何认识研究性阅读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
一、研究性阅读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高中生筛选、认识、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研究性阅读的特点
从阅读的任务看,它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即阅读要求比较宽泛,只为阅读者提供一个探索的方向,并且这个指向富有挑战意味,需要阅读者鼓足勇气去研究。从阅读的过程看,它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阅读过程都需要阅读者自己去经历,去探索,从中有所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阅读的过程去死记现存的结论。从阅读的方式看,它具有全息性和合作性。全息性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要全方位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的背景、素材或参考;合作性是指与他人一起合作研究,即使一个人独自探索也离不开他人的资料或见解,这也是一种合作。从阅读的结果看,它具有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性阅读既然是研究,就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就需要创新,读者可以不拘泥于什么标准答案,阅读后的收获和见解是不确定的。
三、研究性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区别
首先,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提出研究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结果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交流评价)。如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传统的阅读教学流程是介绍写作背景,理解“为了忘却”的题意,分析各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内容,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而研究性阅读则完全不同,一是可让学生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二是让学生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三让学生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由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确保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研究性阅读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是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性活动,师生进行操练式的学习。研究性阅读要求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又要跳出课文,走出课堂,贴近现实生活,融入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向现实生活、历史文化、时事政治、科学技术等方面延伸。学习空间是开放的,从封闭的教室走向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开放的,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立体信息交流转化,既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要发挥个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群体信息交流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营造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的结果也是开放的,学习不以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而新颖地想象,有创造性见解。
再次,研究性阅读强调合作性。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既要学会沟通和交流,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赏识他人,又要敢于抒发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求同存异,养成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研究性阅读的形式
1. 比较性阅读。教学人教版高语第二册(以下均以人教版为例)第一单元小说《祝福》《边城》《荷花淀》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比较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形象。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单篇读读、议议,学生兴趣不大,可把它同《沁园春·雪》进行对比,提供讨论的问题:两首词时代背景不同,情感不同,除了词牌相同外,还有哪些共同点?学生讨论后明确,都是上阕写景、叙事,下阕议论、抒情,语言上极富表现力。然后推荐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让学生课外去探讨、比较。这样对比,既温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加深了对现有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向课外拓展。甚至可以让学生学会同类比较。例如,俄国作家果戈理和鲁迅写过同名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伤逝》,也被誉为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续篇;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双双写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采用比较欣赏,既提高了学生审美的情趣,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 延伸性阅读。①由教材节选的课文向原著(文)延伸。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较长篇幅文章的节选,如《守财奴》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林黛玉进贾府》和第六册整个第三单元均选自《红楼梦》。教学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课外阅读原著,既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外学习的补充和深化。②由教材所选作品向其评论性文章延伸。许多评论性文章都是作者经过反复阅读、思考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素养而形成的对作品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不同评论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教学第六册《红楼梦》可让学生阅读《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人物性态》等文章(《读本第六册》)。教《阿Q正传》,指导阅读《论〈阿Q正传〉》《论〈阿Q正传〉的幽默讽刺语言》《对国民性的思考与发掘》等评论性文章(《读本第五册》)。③由教材所选作品向其同类作品延伸。针对教材中社科类和科技类文章,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有关知识,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与之同类的文章。教学第五册《人生的境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社科类)等文章,可指导学生读读本中的《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永恒的乡愁》《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等。延伸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一系列的延伸阅读后,不妨再给出一些研究题目,如“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读点××(作者名)”,或“走进××(作品名)”,让学生在阅读后研究并写成文章。
3. 专题性阅读。如开展古典小说研究性阅读,以《三国演义》为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提示。①角度参考:可以研究《三国演义》的结构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的特点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可以研究关羽、诸葛亮、刘备、张飞、曹操、马谡等重要人物;可以研究《三国演义》的重点章节,如《失街亭》。②研究提示:《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时,既写出人物性格的主体特征,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英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周瑜的聪明嫉妒,又要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曹操奸诈残忍而又善于引纳人才等,对这些人物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是否赞成既定的结论?让学生在阅读中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创造性阅读。如学习《项链》时启发学生思考:除去文中的结尾方法外,还可不可以用其他构思来结束全文?有的学生回答玛蒂尔德得知当年借的项链是假的,顿时惊呆了,加上10年来的艰辛,身体衰弱以致昏倒在地;有的回答她诉诸法律,但由于手边无任何证据加上无地位而告失败,一气之下,抑郁而死;有的回答归还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玛蒂尔德又阔起来了,完全忘却了10年艰辛,重新染上慕虚荣、图享受的恶习,再次陷入穷困潦倒。学生思考论辩,比较优劣,还是觉得原结尾有力地突出了小说内在的悲剧效果,余味无穷。在创造性阅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研究性阅读摆脱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这样的研读和交流,学生不但理解和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色,而且学会了搜集、分析、综合的研讨方法。这个研读、发现、交流的过程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①季江勇《新课改形势下阅读教学的若干误区》,《语文学习》2007.7~8。
②王荣生《“操作性阅读”单元样章》,《语文学习》2007.12。
③彭铁明《阅读教学整体感知的选点切入》,《语文教学通讯》2007.10。
④陈玉明《〈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8.3。
⑤张悦群《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及其教学检讨》,《语文教学通讯》2008.4。
⑥马燕萍《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育“读者”》,《语文教学之友》2007.7 。
⑦张金平、孙孝军《自主阅读评价的策略》,《语文教学之友》2007.7。
⑧刘丽霞《浅谈文学文本意义阐析的主题教学》,《语文教学之友》2007.12。
(作者单位:金华市罗埠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