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浙江高考语言知识和运用题评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是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前的最后一年,高考语文试卷既体现出了四年来浙江省卷的相同一面,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沿袭性,又具有今年的创新亮点。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与前四年基本近似,但试卷结构与07年相比略有微调,命制方面,坚持注重基础、能力为先的原则,延续了浙江卷自主命题的风格。
  第一大题和第六大题属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范畴,共设置了9题30分,前面的6个纯客观题体现了基础性特点。
  语音字形题突破浙江卷传统的命题方式,将字形字音综合题分拆为两题,有回归04年的命题趋势,这既有利于降低首题的难度,公平地兼顾考点,又有利于调节学生的考试心态,是人性化的体现。关于字音字形的考查,考纲中删掉了“常见”和“常见字”的限制条件,在考题中有明显体现。例如字音题中的“飙升”“噱头”等就属于此类。同时,语言基础知识题的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内容涉及工薪阶层居室装修、居民物价指数上涨、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NBA篮球赛防守、俄罗斯政坛变动、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等热门话题。虽然篇幅短小,但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正确使用成语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暗含易混近义成语的辨析之意。第三题选用了一个较常见的“弹冠相庆”这一含有贬义色彩的熟语放在褒义的语境中,容易辨识感情色彩不谐;另外两个使用错误的成语“鱼龙混杂”,“金科玉律”,均错在与语境矛盾,与陈述的对象不符。这些语句多贴进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时事热点,如: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NBA篮球赛防守等,富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
  辨析病句题,均来源于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极具人文色彩,基本上是学生平时了解的,如:俄罗斯政坛变动、环保袋的客观需求、奥运圣火等顶珠峰,其考点包括:语序问题(“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的”应为“这种经过工艺处理后的无纺布环保袋”),成分多余(“无不”与“毫不例外”重复),还有从词语残缺、搭配不当方面设置干扰项。
  正确使用名言名句,是浙江卷首次用在纯粹客观题的创新型题,让考生觉得亲切、典雅,较有诗意,也很具有“语文味”,有利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生活中的学以致用。这体现了浙江高考卷向新课改过渡的趋势,内容虽回归到语文教材上,但难度也明显提高了。
  识记文学常识,由07年的文字表述题改错,回归为浙江卷传统的纯客观题,难度明显降低。涉及的内容虽回归到语文教材上,但考查方式有所创新,将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进行比较鉴赏,不失为一种尝试,体现回归教材和人文素养两个精神在文学常识的识记中得到了强化。
  识记名句名篇题,降低了难度,由07年的纯客观题的题型,回归为浙江卷传统的补写题,形式为五选四,并增加了分值1分,有利于强化学生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能力。
  今年考查的五个名句,4/5出自04年人教版教科书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中的读背篇章,如:李白《蜀道难》、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陆游《书愤》、杜牧《阿房宫赋》,而苏轼《定风波》属于课外篇章,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很适合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实际,回归到过去填空题中一课外二课内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回归课本,避免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透露出了高考风向标向新课程新课标过渡的倾向!
  语言运用题共设置3小题,考查形式更加开放,旗帜鲜明地展现了贴近生活,返朴归真的特点。22题语句排序题,紧扣时代的脉搏,关注08年北京奥运会,阐述希腊奥林匹亚废墟的美学含义;23题补写对话,只提供语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概括补充;24题选择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获救的一则新闻材料,要求概括语段,提炼观点,归纳论据,以此来表达对抗震救灾中那些可歌可泣事迹的关注,突出考查了语文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也体现了今年考纲增加的“准确、鲜明、生动”要求。这些考题与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构成了整份试卷的一个亮点。
  
  周刚,教师,现居浙江台州。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从“出生”于世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这个承载着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人物身上也充斥了令人同情的悲苦情愫。   阿Q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举目无亲、孤家寡人以至身体上都落下某种残疾(头上的‘癞疮疤’)”的乡村下层流浪汉。对他而言, “活着”是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在于“生存”的时候,这个生命便是悲苦的。  然而,一个单薄到只有肉身的生命,要存活于
“水在瓶中”,这带有些许神秘意味的四字箴言,赋予了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在当代文学史的叙述中,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的原创,而中国的作家则吸收、模仿。而在我的理解中,魔幻的根源其实是对非“现实”的另一种秩序的坚信。另一种秩序,并非简单的、表面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所谓的科学的秩序,而是深入到逻辑、表达、语言的层面,是对整个世界的另一种“构型”。在这样的“构型”中,我们似乎可以“生活在别处”,在不回避、不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时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新的质性评价方式逐渐被倡导和运用。新的评价模式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此,我浅谈教育教学中运用评价新模式的点滴领悟。     一、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总结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及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同样适用于高三学生的语文复习。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对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话动。具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积极查阅资料,精心选择设立专题,大胆设计复习方案,策划整个复习,即使教师偶尔参与,也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2.问题性。在研究性复习话动
鼎湖山,风光秀丽,繁花似锦,绿阴如盖,生意盎然,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可是谢大光却偏偏在一个细雨初歇、雾气弥漫的黄昏来到鼎湖山探奇揽胜。也许在世人眼中,他的这次鼎湖山之旅收获的只能是遗憾。可是阅读了《鼎湖山听泉》这篇散文后,我分明感受到了作者在这一次旅程中愉悦了身心,净化了情感,而且提升了品位,而这收获都来自于鼎湖山的那一泓泓清泉。  眼不见,而则愈灵。作者在听泉中认识到泉水就是鼎湖山的
自1987年8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似乎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必说的一句话都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或者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也曾经幻想过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也曾热血沸腾地参加过自主学习的研究  这些教育教学的改革确实有过短期的效应,但只可惜都是昙花一现,教育似乎仍是一潭死水,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去年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学杜郎口学金盛初中的括动。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杜郎口“旋
《母亲情怀》一文选自《十年精品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现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入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语文》课本中(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后配有一道练习题:“本文结尾,当我们读到作者‘泪水模糊’地走在通往柜台那‘很长很长’的路的字样时,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为什么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  生:作者很善于煽情,到了一定程度,她“泪水模糊”,我仿佛
中专语文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老师激情昂扬,学生往往不为所动,甚至可能“不知所云”,课堂上看不见渴求知识的双眼,看不见跃跃欲试的双手,看不见彼此激烈的争辩,看不见自己苦心经营的“教案”在课堂上精彩的展现。我们无形中将彼此陷于可悲的境地,这就是传统教案教学的弊端: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的,
苏月峰,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法律双本科学历,教育管理研究生,市级化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首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四川省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市级知名校长,全国创新型校长,原国家级重点中学绵竹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现为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    国庆前夕,受国家级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委托,笔者冒着绵绵细雨,迎着凛冽寒风来到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找到了百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