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效阅读点亮中学生的精神家园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文化精华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中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力倡导并促进阅读,力求使每个孩子打下坚实的“精神发展”的底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高效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用高效阅读点亮中学生的精神家园呢?
  一、注重教师自己精神的成长是引导学生达到高效阅读的前提
  首先,教师有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经典的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应明确自己担负的是通过语言文字、文学经典的教学,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而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应付高考能力的培养。同时,对语文教师来说,高尚的人格、较高的人文素养、独特的语文教学魅力远胜过自己渊博的知识。试想一个人格低劣、人文素养较低的教师如何教出人格完美的学生?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必须准备一桶水。很难想象一个不阅读的语文教师自己的内心世界会如一片五彩缤纷的花园,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在阅读中思考的语文教师会让自己内心的那一朵朵鲜花开得多姿绚烂,很难想象一个内心干涸的人可以为别人的成长去浇灌。所以,要达到高效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先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精神成长。
  二、注重本原的阅读是达到高效阅读的关键
  要达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教师科学的方法指导很关键。但目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似乎处于“失魂落魄”的境地,教学之魂无所归依。一类是沿着应试教育的轨道坚决不回头。这类教师抱残守缺,我行我素,考什么就讲什么,以练习代阅读。有的老师刻意求“新”,为了突出课堂的“人文性”,要么播音乐,要么放图像,一段段音乐从耳边流过,一幅幅图像、一行行红红绿绿的文字从眼前闪过,花里胡哨,可一课下来,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更何谈对文句、文章内涵的把握?一有问题,不管难易一定分组讨论,四五个人头聚在一起,不着边际地“各抒己见”,或刚刚进入实质性的讨论,又被赶时间的教师硬生生地拽回来……我们好像已经忘却了这些:1.书声琅琅。教师范读,学生齐声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我们很少听到学生在课堂上富有生气的朗读。因为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朗读水平不自信,课上总喜欢请普通话最好的学生朗读。其实,范读固然很适合普通话水平高、音色好的教师,但教师自身的人生阅历决定了对文章含义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高出学生一筹,所以,我们的教师不要羞于范读。如果教师的范读多一份激情,多一份诗意,一定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受到感染,从而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与抒情主人公同流泪共欢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这对指导学生朗读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同样能让学生在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情感中感悟人生,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内涵,体会人生的艰辛悲欢和无奈。2.默默地涵泳。我们的课堂要么是老师的讲,要么是学生的说,已经少了默默地读。其实默读是涵泳学生心灵的一个绝妙的方式。默读无需注意字词的声调,可将精力集中在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思考上,在难懂的地方停留或反复,仔细揣摩。朗读之前需要默读,合作之前需要默读,疑难之处更需要默读。如果说朗读是唤醒阅读“主人”的表层阅读,那么默读是带着研究性的深层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带入文本,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灵魂的碰撞、交流,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真正用文学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阅读材料是达到高效阅读的中心工作
  1.诵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诗歌是一门融音乐、美术、建筑、文字之美于一体的高雅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诗歌的特点,还应强化诗歌的朗读与背诵,在朗读中体味诗歌简约的文辞、深远的意蕴、丰富的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与悠远。教读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能引领学生在西湖的美景中徜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能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懂得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残酷;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以激发学生的浩然之气,永葆崇高的民族气节……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丰富了文化底蕴。
  2.品读文言经典,触摸历史人物,塑造完美人格。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学好文言文如同拥有了一把通往文学大门的钥匙。比如编选《史记·选读》,教师应把它作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样本材料。阅读《史记》,学生既能了解中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一段辉煌历史,又能从含垢忍辱、以生践志的司马迁,忧国忧民、以死明志的屈原,“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廉颇、蔺相如等作品人物身上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这些榜样人物会时时激励当代中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阅读中外名著,沐浴人性光辉,涵养人文精神。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是中学生涵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从中汲取养分,帮助中学生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它最需要情感投入,最能激发创新精神。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的有机结合  1.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现阶段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提出的一种理念和要求,是一种更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效果,充分发挥中小学生
期刊
面对新课改奔涌的潮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新课改一个切入点,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上课前我就问学生:“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感觉到父母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统一,教师可适时点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管
期刊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新”劲十足,可高中历史课堂仍“涛声依旧”。新课程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即以学生主体为核心,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在短短40分钟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实践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为基本结构的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下面以高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改变。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平时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忽视了文本的咀嚼。文本中的许多空白点就像国画里的留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能有意识地抓住并运用好这些空白点,在教学中就可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作了以下思考和尝试:  一、巧用文本留白,挖掘文本内涵  同样的一篇课文,有些老师上得精彩
期刊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根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小学生来说,许多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什么“新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以前,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学习的过程不是抽象而反复的介绍和机械的练习,应该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常识和经验,并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往往会感到厌倦,容易疲劳;反之,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满怀兴趣的气氛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置身于学习环境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就会比较迅速、牢固。如何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而不厌其学  
期刊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新”,而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学生,生在山区,长在山区,接触的只是一个广阔的山区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得多。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并未制约语文作文的教学,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上,有许许多多生活可供学生观察,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这是城市里无法比拟的。如何利用本土特点抓住自然优势,克服困难,促进孩子们的写作发展,培养孩子的作文特长呢?  
期刊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它最接近生活,包罗万象,涉及历史、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因此也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那一篇篇饱含睿智和生活哲理的文章,那华丽的词藻和充满个性的语言,使人如身临其境,品味咀嚼,回味无穷。可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一直处于“鸡肋”的尴尬地位,学生对语文课普遍不感兴趣,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让学生叫苦不迭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题、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外,还有哪些是应该注意的呢?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人们正在提出、探讨着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其中我们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