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共产党人的宝贵思想财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山西省副省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刘开基同志,“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游街示众,继之便不断“坐喷气式飞机”,挂大木牌,跪地,接受大会小会批斗,最后被关进一间小黑屋里,长时间过着与外界音信断绝的孤独生活,也等待着各种批斗的突然来临。
  一个共产党员被关在共产党的监狱里,经受他从未遭受过的种种折磨,这种特殊的遭遇,对刘开基是一个特殊的考验。
  我和刘开基同志相识50年,在我和我所知的战友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艰苦朴素、群众爱戴的人民公仆。他还是一个思想锐敏、情感丰富、极富革命理想和革命热情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和可以信赖的朋友。
  多少年来大家常常从开基同志身上汲取到许多积极的思想营养。然而,我未曾想到,开基同志还是一个十分非凡的人物。
  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我读到开基同志的狱中日记,就像风天雪地里一束光彩耀眼的奇葩突然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时,我忽的看见开基同志身上有一种超乎常人的非凡品质,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肃然起敬的心情。
  在那本纸页陈旧的日记本里:
  我看到他在孤立无援时无怨无私的内心独白;
  我看到他在身陷囹圄时,首先想到的是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冷静心态;
  我看到他在鸣冤无望、心情沉重时,仍然坚定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
  我看到他身背“反革命”罪名时,对大是大非问题所保持的鲜明无产阶级立场;
  我看到他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持的正确态度和热切希望;
  我看到他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永不动摇的无限信赖和忠诚;
  我看到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种种感悟以及他对各种人和事的无私评议,其中包括他自己在领导集体中为求团结所采取的奴隶主义和躲避态度等消极行为;
  ……
  这时,我仿佛看到从他屈居的那间小黑屋里,那间撰写狱中日记的小黑屋里,迸射出一片共产党人革命思想的金色光辉。我感到他的确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称得上是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
  这时,我想到他对我不止一次说过的那段话。他说:“毛主席的书是为穷人写的,穷人一读就懂,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见刘开基的阶级觉悟和认识能力决不是偶然间而来的。他的阶级出身,他的阶级要求,和中国革命的要求和目的是浑然一体的,他必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忠实的好学生。
  这时,我回想到开基同志革命一生的实践活动,例如在著名的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的沁源围困战中,在发展山西省农业经济的艰巨建设中,在大搞人民战争的山西省水利建设的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天桥水电站的修建中,他全心全意走群众路线,鼓舞群众热烈参加的劳动竞赛中,在“土法上马”解决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的活动中,处处表明他运用毛泽东思想路线,运用唯物辩证法,去战胜千难万险的创造性智慧。他真的是一个出色的革命实践家。
  他本来是一个只识几个字的穷孩子,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就担任了中共县委书记;1945年参加了中共七大;1948年担任了中共地委书记;1951年担任了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56年担任了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副省长。这些值得称许的光荣经历,决不是偶然出现的。他说:“我原是个吃不饱饭的穷孩子,共产党叫我翻了身,还让我当上干部,给了我这么重要的工作,我不拼命干对得起谁?”朴素的话语包涵着深刻的阶级觉悟和坚强的革命志向。像中国革命历史上那些在生死考验中英勇献身的先烈那样,刘开基在任何条件下,不管做高官或身陷逆境,他都不会变质,不会背叛劳动人民,不会背叛他认定的革命理想。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高温炼炉,真金才不怕火炼。那本时隔40年的狱中日记,为刘开基做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实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对当时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发展变化所持的无产阶级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现在看来仍然是十分新颖和亲切的,很有现实意义的。在这本狱中日记里记录下的,一个共产党员在十分艰难的特殊境遇中,对中国革命所抱定的赤诚和坚贞,在那至今仍令许多人头晕目眩(甚至叫嚣反对)的剧烈斗争中,他写下的那些思想境界极高的精辟言论,它所表现的共产党人具有的永恒品格,应当成为研究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轨迹的宝贵材料。他让人相信,在革命运动陷入极度困难时,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决不会迷失方向、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决不会走向革命的反面。
  刘开基在狱中日记里,对个人前途难卜时,曾作过如下打算:如果不能继续工作的话,我要用一辆小平车把全家的用品拉上,带着妻子儿女,返回我的家乡。他坚信,他对劳动群众的感情未变,他的劳动习惯未丢,他可以做许多推广农业科技的工作,他要让儿女们接受农村劳动锻炼(当他重新恢复工作后,坚决让儿女们到农村去劳动锻炼),树立起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总之,他仍然可以做一个为革命种田的农民,儿女们都应当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刘开基对自己重返农村做一个普通群众,从事农业劳动的前途抱着如此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怀着如此忠于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阶级立场,这正是共产党员得以所向披靡、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战无不胜的钢铁意志的物质基础,正是共产党员那颗永不褪色、永远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红心。
  中国是个小资产阶级众多、私有观念和个人自由主义较普遍而悠久的国度。广大人民群众如果离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极易成为复辟资本主义制度的追随者和受害者。
  面对当前信仰失序、思想混乱、私心泛滥、物欲横流、腐败深重、堕落无边的严重现实;面对反共产主义言行猖獗、为私有制大唱赞歌的严重现实;面对是非颠倒,不少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怀疑甚至诋毁的严重现实;面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变色的严重现实;面对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剧,工人失去主人翁地位,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养肥了新生资产阶级,却大讲“老板养活工人(即剥削有功)”的严重现实……当你思想混乱、心情苦恼的时候,刘开基狱中日记可以给你以启示,给你以智慧,给你以力量,给你一把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使你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用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经过深入思考,对那些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和怪异现象,就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能找到一个正确的思想出路,对中国以至世界的革命前途,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你便相信,经过曲折、艰难和长期的斗争,人类美好的理想,消灭私有制度,消灭万恶的剥削制度,杜绝帝国主义强加在人类头上的侵略战争以及它所带来的种种灾难,逐步走向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制度一定可以实现。
  注:刘开基狱中日记自1967年2月16日到1968年3月23日止,计15万字,将由他的亲属整理出版。
其他文献
《党史文汇》编辑部为总结20年正反两面办刊经验,从本期起开辟《〈党史文汇〉20年》专栏,并邀我参与其中。  《党史文汇》创刊于1985年。此前,全国还没有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党史刊物。1984年,我从山西青年杂志社调入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94年11月,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同时撤销,与当代山西研究所一起组建为山西省史志研究院)。记得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格曾对我说:“调你来党史研
期刊
众所周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是中国抗日战争局势的重大转变。然而,何以抗日战争会有如此的战略转变?这一战略转变又是如何进行的?这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必须要客观考察、充分认识的重大课题之一。    中弱日强的初期态势与防御战略的出台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最根本上讲,也是经济、军事实力的对决。日本全面侵华的政策,就是建立在当时国内外形势及中日国力、兵力比较的基础上的。  1931年,日军发动“九
期刊
1937年7月爆发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全国抗战随即开始。这场中日两国倾尽国力的大战,波及到了中国东部、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域,近4亿人口直接卷入了战火硝烟。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也使中国社会形态与结构发生了若干重大的不规则变化。    政权控制区域一分为三    1927-1937年间,国民党执政后建立的国民政府,通过一系列军事、
期刊
我国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篇章,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地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是这
期刊
邓小平的生活情趣很广泛。他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有着一些业余爱好,其中五大嗜好终生不渝,成为有效的休息手段。    “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    邓小平把看足球作为终身的嗜好。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和同学们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尤其爱看足球比赛。有一次,为了看一场国际足球比赛,他竟把一件外衣当了;还有一次,花了5个法郎买了一张最便宜的门票。邓小平曾回忆说,5个法郎是一天的饭钱,在那时候对我来说可
期刊
我的叔父王树瑞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疆军区政治委员、乌鲁木齐部队政治部顾问,系中共十二大代表。他于1986年离休,1994年10月因患肺癌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01总医院。  叔父王树瑞1921年阴历六月十三日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县东大王村。1937年5月在孝义县西马村上高小时加入牺盟会。1938年1月与本村同是小学毕业的小伙伴马书铭(即后来的著名作家马烽)、王恩滋一起投笔从戎,到临汾加入了山西新军
期刊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  60年前胜利结束的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的生死较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进程中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之一。此后半个多世纪乃至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演进与政治格局,既是当代历史与现实社会变化的结果,也与60年前那场关乎人类与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
期刊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怎样面对儿女情长?邓小平的家庭生活作了肯定的回答。他对父母孝顺,对子女关心爱护,互相照顾,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    母子情深重如山    1926年,邓小平的母亲病故了,邓小平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姓夏的妻子,即解放后一直跟随邓小平在一起生活的夏伯根老人。  夏伯根出身于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田无一垄,一贫如洗。她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保持一个声音说话,是冷战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苏共二十大后被逐渐打破,1960年中苏关系几度波澜,矛盾和危机迭起。为弥合中苏裂痕,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曾凭借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两度进行调解。    以第三者身份奔走北京和莫斯科,促成无果的两党会谈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二天,苏共中央联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在汾河之西、吕梁山东麓,南起罗城、北至沙沟村绵延10公里地区内,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中的4项,即太原化肥厂、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化工厂、太原制药厂,以及由苏联专家指导设计、山西省自筹资金兴建的太原磷肥厂共5个大型企业拔地而起。同时建成了庞大的厂外公用工程,主要包括:专用铁路线约30公里及一座专用调车编组站;从晋祠到金胜村的直径1.25米大型引水专用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