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以其技术型教育的独特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因此,高职院校教科研应以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为突破口,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突出行业特色,面向生产岗位第一线,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且重点在结合高职教育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教科研,拓展特色办学,实现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科研产学研工学结合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248-02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同样承担着重要责任,为发挥高校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教科研工作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进高职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强社会服务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应根据高职学院自身定位和发展来确定,结合高职学院的职业性、技能性、针对性来决定教科研项目的内容和特色。同时,高职院校的教科研还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科研的学术性和学科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科研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应与高职教育发展相结合
近年来,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凸现出诸多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如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应如何构建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求与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只有通过学习先进的国际职教理念和先进经验,研究我国职教的发展规律,围绕高职发展来开展教科研,如高职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行动体系的构造、质量评测系统的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项目课程方案的设计与教材建设等。这些来源于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要加强教科研,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通过教育实践加以研究解决。
2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是高职院校特性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才能获得活力,取得企业,社会的支持,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化功能,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转化为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可有多种渠道和形式,主要有:通过科研成果的转让和推广,利用院校智力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优势,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用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来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学院自身的提高,并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政府部门、企业、社团和国际机构服务,如提供调查报告和论证材料,为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新思想和依据。通过举办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为社会服务,包括举办各种短训班和研讨会,派教师到校外单位开展培训,帮助单位培训人员更新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对口专业,提供设施和人员,直接为本地区、本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如何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职办学普遍在研究的问题。据调查,在地方经济及高职教育办得较好一些省份,其专业设置重复率高达80%以上,地方特色专业不到10%。可见,在高职教育的地方特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职的科研工作也必须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使高职的专业设置、人才就业走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如何开门办学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都要认真研究地方经济特色,研究地方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人才类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基本要求及特殊需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应把学生就业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研究,要充分研究地方行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各行业、产业高职生的需求量,研究如何与各企业人事部门建立固定的供求关系,研究学生就业的途径与渠道,从而加强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做起。
2.1 首先校企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合作办学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实施培训计划,培养企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模式。我校依托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公司,同时与河南蓝天集团,内蒙古庆华煤业集团,宁夏伊品生物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委培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校企密切配合,在硬软件设施上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了以下尝试。
1)学校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我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企业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征订,专业教师的配备,试卷的审查,考试的安排,教学质量的评估,师生奖惩的实施等都全过程参考。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层次呈阶梯式上升,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职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
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实习环节,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强化技能训练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不断从企业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争取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让学生在校就拿上相应的资格证书,到企业就能直接上岗操作,企业无需再花精力进行岗前培训。
2)企业
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学生的实习、实训由企业做出计划和安排。根据完整的培训规划,企业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师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
企业主动投资学校建设。公司出资购买并赠送实习设备、工量具、仪器、材料等,这样学生就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企业经验。这种共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也愿意把资金和设备投入到学校,用于学生的培养。只要公司的设备更新或技术提升,公司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实验设备的支持。学生可直接到公司或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优先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
同时,学校争取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把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同时把我校作为宁东能源化工人才的培训基地。
2.2 其次以能力为本位,强化主体地位,打造应用型人才
现代社会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其变化的幅度、速度、能级极大,对劳动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可以说,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实现具体体现在:
1)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结构的阶梯式、课程编排的综合性
课程内容是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中心选择的,力求实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文化基础课校本教材,相应地压缩课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方法上突出“精讲”,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编排综合考虑,课程编排时将它置于上述课程之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校按教学计划完成理论教学,企业完成操作技能培训。第一学年每两周至少有三天時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车间接受技能训练或感受企业文化、一线工人生产的氛围;第二学年至少有一半时间作为见习期,让学生直接上岗强化实践操作。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尽快的运用于实践,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相互促进,达到事半功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能随即投入工作 。
3)教师与师傅的良性互动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达到“双师型”,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经验。同时需要教师不断跟踪企业的技术进步,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学校还送教师到企业,参加企业的设备改造、设备维修、生产实习,甚至代理车间主任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他们不仅增加了企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需求。教师每年至少要接受3周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由学校与教师共同商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提出培训的要求和内容;同样,企业带学生的师傅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分工协作、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独立工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师傅积极互动的教学与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4)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讲授法向研究性学习转变。根据化工各学科特点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帮助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探求的、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使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5)考试考核以企业要求为标准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企业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使合作办学达到即定目标,我们实行由企业确定考试范围,学校负责出样卷,再由企业进行认定,综合意见后定稿。组织考试时企业派专人全过程参与,体现了客观、公正、规范的特点。技能考核则由劳动部门确定,实行资格准入,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6)运用激励机制
宝塔石化集团公司在学校专门设立了宝塔奖学金(奖励标准为2000元/年/人,奖励比例为10%)、助学金(特困生1500元/年/人)、毕业奖学金(成绩合格如期毕业的学生1500/年/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走校企合作、和谐双赢、共同发展之路,主动积极地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新路子。
3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应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科研活动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结合点、切入点。产学研结合亦称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将生产、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具有开放式办学的特征。产学研结合让社会参与办学,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生产实际训练,是学校同社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以下实质性特点:通过“工—— 学结合”或“研—— 学结合”的途径,以“岗位”或“研究项目”为结合点,使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才的培养过程处于学校和企业或学校和研究单位,即学校和社会两种环境协调下进行;把完成教育任务、培养人才和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社会创造财富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即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基础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较好的职业素质。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而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融合、推进作用,它是加速促进校企双方结合的动力。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通过科研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围绕从生产实际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推广科研课题的成果,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从生产一线得来的最先进、最前沿、最实际的科研成果整合进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可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为企业提供了科研成果,实现了校企双赢。无论是产学结合,还是校企合作都需要科研的参与,如果缺少了科研的参与,产学研结合就不能深入,就失去了发展动力。科研工作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结合点、切入点。
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高职院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顺应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同时,也适应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走出困境,促进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使校企关系更为密切。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还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利用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有效途径。
4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应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
高职院校教科研方向要紧贴培养目标进行,应相辅相成,和谐一致。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科型、研究型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则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应与培养目标贴紧,与普通高校形成错位发展:一个侧重于学科体系,一个侧重于行动体系。
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本科高校属科研教学类型、研究型大学,师资主要是以硕士、博士为主,强调科研能力、理论、学术水平。而高职院校则强调职业性、实践动手能力,它更侧重需要“双师型”、“双师素质”的师资,它和普通高校追求高学历、高学位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结构中着重增加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工等能工巧匠。另外,在科研的内容上,高职院校的研究更多的是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它是解决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應用性问题、技术革新等。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面向教学、面向地方生产建设第一线,将科研工作重点定位在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层面,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和结合点,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晓燕,谢芳.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 周济.“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必由之路.在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3] 梁建平.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3(1).
关键词:高职教科研产学研工学结合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248-02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同样承担着重要责任,为发挥高校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教科研工作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进高职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强社会服务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应根据高职学院自身定位和发展来确定,结合高职学院的职业性、技能性、针对性来决定教科研项目的内容和特色。同时,高职院校的教科研还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科研的学术性和学科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科研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应与高职教育发展相结合
近年来,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凸现出诸多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如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应如何构建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求与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只有通过学习先进的国际职教理念和先进经验,研究我国职教的发展规律,围绕高职发展来开展教科研,如高职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行动体系的构造、质量评测系统的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项目课程方案的设计与教材建设等。这些来源于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要加强教科研,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通过教育实践加以研究解决。
2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是高职院校特性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才能获得活力,取得企业,社会的支持,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化功能,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转化为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可有多种渠道和形式,主要有:通过科研成果的转让和推广,利用院校智力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优势,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用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来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学院自身的提高,并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政府部门、企业、社团和国际机构服务,如提供调查报告和论证材料,为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新思想和依据。通过举办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为社会服务,包括举办各种短训班和研讨会,派教师到校外单位开展培训,帮助单位培训人员更新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对口专业,提供设施和人员,直接为本地区、本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如何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职办学普遍在研究的问题。据调查,在地方经济及高职教育办得较好一些省份,其专业设置重复率高达80%以上,地方特色专业不到10%。可见,在高职教育的地方特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职的科研工作也必须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使高职的专业设置、人才就业走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如何开门办学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都要认真研究地方经济特色,研究地方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人才类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基本要求及特殊需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应把学生就业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研究,要充分研究地方行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各行业、产业高职生的需求量,研究如何与各企业人事部门建立固定的供求关系,研究学生就业的途径与渠道,从而加强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做起。
2.1 首先校企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合作办学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实施培训计划,培养企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模式。我校依托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公司,同时与河南蓝天集团,内蒙古庆华煤业集团,宁夏伊品生物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委培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校企密切配合,在硬软件设施上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了以下尝试。
1)学校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我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企业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征订,专业教师的配备,试卷的审查,考试的安排,教学质量的评估,师生奖惩的实施等都全过程参考。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层次呈阶梯式上升,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职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
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实习环节,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强化技能训练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不断从企业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争取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让学生在校就拿上相应的资格证书,到企业就能直接上岗操作,企业无需再花精力进行岗前培训。
2)企业
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学生的实习、实训由企业做出计划和安排。根据完整的培训规划,企业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师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
企业主动投资学校建设。公司出资购买并赠送实习设备、工量具、仪器、材料等,这样学生就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企业经验。这种共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也愿意把资金和设备投入到学校,用于学生的培养。只要公司的设备更新或技术提升,公司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实验设备的支持。学生可直接到公司或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优先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
同时,学校争取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把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同时把我校作为宁东能源化工人才的培训基地。
2.2 其次以能力为本位,强化主体地位,打造应用型人才
现代社会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其变化的幅度、速度、能级极大,对劳动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可以说,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实现具体体现在:
1)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结构的阶梯式、课程编排的综合性
课程内容是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中心选择的,力求实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文化基础课校本教材,相应地压缩课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方法上突出“精讲”,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编排综合考虑,课程编排时将它置于上述课程之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校按教学计划完成理论教学,企业完成操作技能培训。第一学年每两周至少有三天時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车间接受技能训练或感受企业文化、一线工人生产的氛围;第二学年至少有一半时间作为见习期,让学生直接上岗强化实践操作。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尽快的运用于实践,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相互促进,达到事半功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能随即投入工作 。
3)教师与师傅的良性互动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达到“双师型”,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经验。同时需要教师不断跟踪企业的技术进步,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学校还送教师到企业,参加企业的设备改造、设备维修、生产实习,甚至代理车间主任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他们不仅增加了企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需求。教师每年至少要接受3周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由学校与教师共同商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提出培训的要求和内容;同样,企业带学生的师傅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分工协作、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独立工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师傅积极互动的教学与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4)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讲授法向研究性学习转变。根据化工各学科特点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帮助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探求的、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使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5)考试考核以企业要求为标准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企业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使合作办学达到即定目标,我们实行由企业确定考试范围,学校负责出样卷,再由企业进行认定,综合意见后定稿。组织考试时企业派专人全过程参与,体现了客观、公正、规范的特点。技能考核则由劳动部门确定,实行资格准入,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6)运用激励机制
宝塔石化集团公司在学校专门设立了宝塔奖学金(奖励标准为2000元/年/人,奖励比例为10%)、助学金(特困生1500元/年/人)、毕业奖学金(成绩合格如期毕业的学生1500/年/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走校企合作、和谐双赢、共同发展之路,主动积极地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新路子。
3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应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科研活动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结合点、切入点。产学研结合亦称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将生产、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具有开放式办学的特征。产学研结合让社会参与办学,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生产实际训练,是学校同社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以下实质性特点:通过“工—— 学结合”或“研—— 学结合”的途径,以“岗位”或“研究项目”为结合点,使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才的培养过程处于学校和企业或学校和研究单位,即学校和社会两种环境协调下进行;把完成教育任务、培养人才和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社会创造财富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即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基础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较好的职业素质。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而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融合、推进作用,它是加速促进校企双方结合的动力。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通过科研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围绕从生产实际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推广科研课题的成果,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从生产一线得来的最先进、最前沿、最实际的科研成果整合进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可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为企业提供了科研成果,实现了校企双赢。无论是产学结合,还是校企合作都需要科研的参与,如果缺少了科研的参与,产学研结合就不能深入,就失去了发展动力。科研工作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结合点、切入点。
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高职院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顺应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同时,也适应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走出困境,促进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使校企关系更为密切。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还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利用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有效途径。
4 高职院校开展教科研应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
高职院校教科研方向要紧贴培养目标进行,应相辅相成,和谐一致。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科型、研究型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则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应与培养目标贴紧,与普通高校形成错位发展:一个侧重于学科体系,一个侧重于行动体系。
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本科高校属科研教学类型、研究型大学,师资主要是以硕士、博士为主,强调科研能力、理论、学术水平。而高职院校则强调职业性、实践动手能力,它更侧重需要“双师型”、“双师素质”的师资,它和普通高校追求高学历、高学位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结构中着重增加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工等能工巧匠。另外,在科研的内容上,高职院校的研究更多的是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它是解决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應用性问题、技术革新等。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面向教学、面向地方生产建设第一线,将科研工作重点定位在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层面,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和结合点,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晓燕,谢芳.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 周济.“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必由之路.在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3] 梁建平.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