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不仅仅可以随时随地调取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实现定向更为专业化的教学知识的探索。从而加强对幼儿进行教育优化,促进幼儿实现有利的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借形想象;幼儿;健康活动
引言
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幼儿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空间广阔。因此,不能错过幼儿学习的黄金阶段,实现卓越的幼儿教育,尤其在针对幼儿的核心主题也就是健康教育的活动中,目前,对幼儿开展的健康活动包含了爱眼、爱眼以及体育运动和生活饮食中,从而对幼儿开展有效的教育。
一、借形想象的涵义
借形想象,主要是借助现有的图形或者物理展开想象创作,也是最初的想象,这一想象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较广,可以提高创造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直观的视觉效果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针对幼儿开展健康活动教学活动中,面对幼儿的知识学习以及抽象的概念知识,就可以借助简单地借形想象的教学法进行开展,以此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较为常见的比如,在图形方面,就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线条等;从食物方面比如蔬菜、鸡蛋等;玩具方面包括积木、球拍等。当然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形状比如,鸭子、足球等。
二、多媒体结合借形想象教学优势
对于幼儿而言,丰富的教学准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更为有效且有价值,因此,在面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喜欢而且依赖程度高的电子设备,也就是多媒体方面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第二,通过生活、文字、以及图片的加持,会让教学活动变得简单轻松且有趣,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需求。另外,多媒体上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有优秀的备课介绍,有优质的教学案例视频,还有专业而丰富的教学知识点,可以供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参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结合借形想象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开展借形想象爱牙健康教学活动
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离不开有效的牙齿护理措施,其中包括了刷牙、护牙、饭后漱口等问题,因此,面对此教学点,如果教师不能够轻而易举地对知识宣讲,或者通过课本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关注度会不是很高,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那个幼儿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本的阅读上,因此,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关注知识点的吸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案例一,比如,在面对幼儿进行护牙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牙齿专业名词以及牙齿构造,甚至对有些教师来说,都是陌生而且不懂的,因此如果在此问题下,如果让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仅会影响幼儿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影响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的牙齿科教片或者宣传片,选取视频之一的动画素材进行教学,促进幼儿对牙齿结构的认知,以及通过多媒体教学,清楚而充分地认识到牙齿护理对自我健康的重要性,更能体会到日常父母说的,要少吃糖、饭后漱口的必要性,就不会认为父母只是不厌其烦的进行唠叨。再者,面对幼儿的学习中,多媒体上的知识资讯,会更加地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杂的信息和干扰,更容易让学生获取健康活动的重点信息。
(二)借助多媒体开展借形想象护眼教学
眼睛是人生活赖以维持日常生活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器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相应的教学知识,需要教师从教学点进行摄入,比如,通过互联网上负面过度用眼导致失明的视频,通过反面教材,实现有效的护眼健康教育。再者,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为学生展开教学,启发幼儿在进行眼部护理以及户外活动时,对眼部问题的刺激,告知幼儿健康的眼部护理措施。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饮食健康教育
饮食健康教育的借形现象教学在互联网上较为常见,尤其在英文课本中,面对中文的食物面条、饺子、馒头、水果等,通过简单明了的借形现象,让幼儿认识到食物,从而增强对食物的认识。
教學案例二,比如,在针对幼儿开展饮食健康教学活动中,面对目前的高热量、膨化食物以及油炸食物,当前的幼儿对这类食物的制作过程接触较少,因此,在面对健康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采取多媒体教学,比如,先对当前幼儿造成的肥胖因素进行分析,还可以对薯条、汉堡等高热量食物的制作过程进行分析,借助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幼儿充分的认识到垃圾食品的制作过程,比如辣条、无骨鸡爪等,让幼儿通过多媒体中曝光的不良信息,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日常饮食的不健康因素。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农民伯伯在麦田里辛勤插秧、耕作,才收获的粒粒餐,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健康教育。
总结:
多媒体与借形教学都具有便捷性与灵活性,通过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及借形教学多媒体的恰当融合,使其在幼儿健康教学活动中起到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纪冬蕾.“借形想象”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4-225.
[2]陈锦峰.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0246-0246.
[3]常晓芳.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121-121.
[4]孙丽艳.浅议多媒体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
关键词:借形想象;幼儿;健康活动
引言
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幼儿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空间广阔。因此,不能错过幼儿学习的黄金阶段,实现卓越的幼儿教育,尤其在针对幼儿的核心主题也就是健康教育的活动中,目前,对幼儿开展的健康活动包含了爱眼、爱眼以及体育运动和生活饮食中,从而对幼儿开展有效的教育。
一、借形想象的涵义
借形想象,主要是借助现有的图形或者物理展开想象创作,也是最初的想象,这一想象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较广,可以提高创造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直观的视觉效果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针对幼儿开展健康活动教学活动中,面对幼儿的知识学习以及抽象的概念知识,就可以借助简单地借形想象的教学法进行开展,以此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较为常见的比如,在图形方面,就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线条等;从食物方面比如蔬菜、鸡蛋等;玩具方面包括积木、球拍等。当然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形状比如,鸭子、足球等。
二、多媒体结合借形想象教学优势
对于幼儿而言,丰富的教学准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更为有效且有价值,因此,在面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喜欢而且依赖程度高的电子设备,也就是多媒体方面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第二,通过生活、文字、以及图片的加持,会让教学活动变得简单轻松且有趣,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需求。另外,多媒体上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有优秀的备课介绍,有优质的教学案例视频,还有专业而丰富的教学知识点,可以供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参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结合借形想象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开展借形想象爱牙健康教学活动
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离不开有效的牙齿护理措施,其中包括了刷牙、护牙、饭后漱口等问题,因此,面对此教学点,如果教师不能够轻而易举地对知识宣讲,或者通过课本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关注度会不是很高,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那个幼儿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本的阅读上,因此,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关注知识点的吸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案例一,比如,在面对幼儿进行护牙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牙齿专业名词以及牙齿构造,甚至对有些教师来说,都是陌生而且不懂的,因此如果在此问题下,如果让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仅会影响幼儿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影响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的牙齿科教片或者宣传片,选取视频之一的动画素材进行教学,促进幼儿对牙齿结构的认知,以及通过多媒体教学,清楚而充分地认识到牙齿护理对自我健康的重要性,更能体会到日常父母说的,要少吃糖、饭后漱口的必要性,就不会认为父母只是不厌其烦的进行唠叨。再者,面对幼儿的学习中,多媒体上的知识资讯,会更加地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杂的信息和干扰,更容易让学生获取健康活动的重点信息。
(二)借助多媒体开展借形想象护眼教学
眼睛是人生活赖以维持日常生活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器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相应的教学知识,需要教师从教学点进行摄入,比如,通过互联网上负面过度用眼导致失明的视频,通过反面教材,实现有效的护眼健康教育。再者,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为学生展开教学,启发幼儿在进行眼部护理以及户外活动时,对眼部问题的刺激,告知幼儿健康的眼部护理措施。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饮食健康教育
饮食健康教育的借形现象教学在互联网上较为常见,尤其在英文课本中,面对中文的食物面条、饺子、馒头、水果等,通过简单明了的借形现象,让幼儿认识到食物,从而增强对食物的认识。
教學案例二,比如,在针对幼儿开展饮食健康教学活动中,面对目前的高热量、膨化食物以及油炸食物,当前的幼儿对这类食物的制作过程接触较少,因此,在面对健康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采取多媒体教学,比如,先对当前幼儿造成的肥胖因素进行分析,还可以对薯条、汉堡等高热量食物的制作过程进行分析,借助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幼儿充分的认识到垃圾食品的制作过程,比如辣条、无骨鸡爪等,让幼儿通过多媒体中曝光的不良信息,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日常饮食的不健康因素。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农民伯伯在麦田里辛勤插秧、耕作,才收获的粒粒餐,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健康教育。
总结:
多媒体与借形教学都具有便捷性与灵活性,通过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及借形教学多媒体的恰当融合,使其在幼儿健康教学活动中起到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纪冬蕾.“借形想象”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4-225.
[2]陈锦峰.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0246-0246.
[3]常晓芳.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121-121.
[4]孙丽艳.浅议多媒体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