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型中的有效实施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学习伙伴间信息的交流、互动、碰撞。而合作学习的优势正在于此。本文分别从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角度来阐述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型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有效实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既有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理论性知识,又有操作层面的实践性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加大了理论知识的篇幅、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深度,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一个高度。但笔者在与同行交流时,大家很少谈及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的教授心得;在学科教研活动中,笔者也很难听到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的公开课、评优课等。大家似乎都不想上,或者怕上这类课。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受到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年龄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可能也没必要向他们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所以,老师应该把这些知识渗透到具体地实例中,使学生在行动中丰富自己的感知,在联系实践的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笔者从课型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详细阐述合作学习如何在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型中有效实施。
  一、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新授课中的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新授课是指教学内容以理论性知识为主的新授课型。
  1.基础性理论知识。此类知识简单易懂,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较难借助实践或操作辅助理解。例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中以开展学生分组讨论、小组竞赛为主。学期初以自然分组为基础(4人为宜),在学期中教师再微调,组员推荐信息素养较高者为组长。这样力争达到组员间认同度高,异质度强。首先,教师要制定详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分规则或激励机制;然后,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主题或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组员间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第三步,交流和学习。组际交流展示,既是分享,更是学习。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以一个组织者、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或创设情境,或参与讨论,或提出疑问,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
  2.原理性理论知识。此类知识枯燥、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专业名词。例如:网络基础知识中设备的工作原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演示(分组情况与上同)。学习网卡时,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台“孤独”的计算机,各自手持一块用网线连接好的网卡后,两台计算机就可以连成网络,传递信息、共享资源了。第三位学生讲解,第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完善贴图。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类同。将设备拟人化,用小品的形式介绍,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通过在黑板上循序渐进的贴图,学生亲手构建了一张校园网络拓扑图,同时也概括、总结了各种设备的作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3.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知识。此类知识学生理解,但不一定认同,有自己固有的立场,教师单方面的说教难有成效。例如:网络应用中的安全、信息道德。教学中以小组模拟操作、问题解决、组际辩论为主。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4人小组自愿合并),每个小组一个主题;并将分组资料及讨论学习的具体要求传入每个学生的计算机,让他们利用提供的资料进行分组学习;第三步,借鉴辩论赛中的正反方问答环节,轮流进行“三组”对“一组”的问答,最后老师在每组回答完后做必要的小结。这样的活动不仅扩大了每个主题的深度,还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复习课中的合作学习
  理论性知识复习课型是指其复习的内容以理论性知识为主的复习课型。复习课型一般安排在一单元结束或者一学期结束时。理论性知识复习课型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复习前的知识点串成线、结成网,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知识框架,所以较理论性知识新授课来讲,容量更大。在教学中宜采用组际竞赛。
  首先,在上课开始时,教师用3分钟左右时间说明竞赛内容(题库)及竞赛规则;然后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4人小组自愿合并)进行抢答。最快举手的小组具有回答优先权,但由其它组指定回答人,如果回答人回答错误或不会,五秒中内其他组员也可回答,同样得分。为了增强小组间的竞争,设置与QQ升级类似的奖励措施:答对一题奖励一颗星,一个月亮等于四颗星,四个月亮等于一个太阳。作为课堂催化剂的“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整个课堂的发展。最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是主持人、引导者角色。
  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建构更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在与伙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的内涵更为丰富。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型中的有效实施,使学生间不仅可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而且学会交流与倾听、尊重与理性,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素质;我们的课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课型中的优势,教师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比如教师的行为,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教师要真正地把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常态化,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中职学生管理中成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是解决中职学生管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本文从智慧型班主任的基本内涵入手,重点对如何成为智慧型班主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从转变理念,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方面探讨了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单调、抽象,对学习缺乏信心,提不起兴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彰显数学的魅力呢?  一、创新课堂行为,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必要的兴趣,教师首先得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
新教程改革以来,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真正落实老师"教"的概念和学生"学"的概念,不再是灌输式教学,学生与老师有一种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传输知识。以其说老师与学生
【摘 要】班级文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艺术,我们每个班主任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方式。本文着重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谐班级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班级文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
前沿观察7月2日,星期一。对海南省直机关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言,这不过是7月第一个平静的工作日。然而,平静却在这一天被打破、
【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的基础性知识学科,数学学科的各个章节以及知识点内容具有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要义,同时,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丰富的内在联系。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特性的集中概括。典型、生动、丰富的问题案例的运用,有助于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本文作者就围绕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案例式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式教学;教学效能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
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可传统中那些不合“人心”、不符“学情”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美术教学了。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上好美术课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抓住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只要掌握四个字“清”、“精”、“新”、“亲”即可。  一、教学目标要“清”  美术教师上课不要太随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可最后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都不知道,学生一旦听的糊涂就会产生厌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难点。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需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本文基于此,主要从情境演示、表演体会情境、创设想象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写作教学;情境创设;表达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普遍害怕作文,学生在写作当中体现不出新意,存在着“假、空”现象,毫无充实的内容。因而,作为小
童话利用多种手段来塑造形象,语言生动,情节曲折。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童话也开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童话内容,而通过大量实际的童话教学,笔者也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童话形象类型的侧重问题  童话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超人体童话和拟人体童话以及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中,作者利用拟人化手法,将各种事物人格化。苏教版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