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来袭,全球产业陡然进入严冬。危机之下,如何寻求生机?第三届“中国造隐形冠军”企业、工信部单项冠军、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董事长夏汉关在“中国造隐形冠军”颁奖典礼上,分享了太平洋精锻科技,在疫情发生以后的做法,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以下为演讲精彩摘录。
疫情提供出口新机遇
疫情对全球各国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大概只有中国能够率先恢复增长。这就为中国公司提供了一轮新的发展机会。为什么?由于疫情,欧洲几家同行公司停产、暂停出口,现金流出了很大问题,相继进入破产状态。而客户因此调整的订单,被我们接住了。截止到7月底,我们今年上半年新增超过8000万人民币的订单。市场机会又一次被我们抓住了。
现在,出口在快速恢复,以前拖拖拉拉的付款,现在没有了。只要我们同意,宝马、奔驰的欧洲配套项目也可以向我们倾斜,而且不谈让利。所以,我认为疫情对中国制造业是比较好的机遇,特别是出口会面临很好的机遇。
而且,据我所知,现在凡是出口美国的汽车零件几乎都供不应求,美国的汽车生产厂仓库里都没有存货。美国想跟中国脱钩,看来不太可能,因为供应链一下子流转不过来。所以,即使是现在中美贸易面对新一轮危机,但只要对市场有正确的预期判断,对未来有思想准备,这轮疫情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新时期如何谋发展?
那么,企业该怎么发展?
首先,就是要认清自我,扎扎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具体而言,毫无疑问是要抓现金流、抓订单、抓市场。市场决定一切,只要有了订单,有了现金流,企业就能良好运转和生存。
其次,要大力进行自动化改造。现在国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大力倡导智能工厂建设,各个省工业厅也在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工业信息化建设,但工程软件在工厂应用得不好,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工厂信息化改造,一定要先把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建起来。信息化有了,再进行网络化,网络化做到以后,再进行数字化,然后再推进智能化,一步步来。
在企业里,至少需要先实现办公自动化,在此基础上研发部门再行动,然后再推进ERP。如果用科技逻辑来推进工程信息化,一年一年建设,会越建越好。如果不能把基础架构建好,还选择错了软件,选择错了合作方,就会多花钱。
疫情对全球各国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大概只有中国能够率先恢复增长。这就为中国公司提供了一轮新的发展机会
此外,对于中美竞争的长期化,也要有思想准备。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到东南亚开厂,来满足全球化竞争的需要。美国有很好的自主研发能力,美国产品有质量、有品牌,有强大的竞争力。这就印证了一个道理:公司要有经营底线,做任何产品都要有底线。如果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工程能力得不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就不可能获得好项目、好订单。
能把人留住,还要把人用好
人才问题是所有负责人必须面临和重视的问题。如何把人才招进来、留下来,再让他们成为本土化人才?要跟他们分享未来、分享成功。企业负责人要深刻了解如何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从各方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通过各种方式把人才留住,把人才用好。
有很多日本人退休后到深圳、上海打工,但疫情之后交通不便,他们都来不了,所以我们要适应新环境。于是,我们公司就通过日本朋友,在日本成立了分公司。在名古屋设立了研发中心,招聘当地最好的人才来支撑国内研发平台建设。疫情期间,日本专家来不了中国,就在日本开发产品。
再例如,博士学历的人才会优先去上海、北京、深圳,想要这种人才落户到泰州就不现实。所以,我们到上海开公司,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在最好的写字楼,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给出最优厚的待遇。
除此以外,我们每年都进行大学生校园招聘,为研发中心打牢基础。而且,我们還跟寄宿学校进行长期合作。通过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给学校提供资助,设立奖学金等形式,委托学校定向给我们培养人才。工匠精神是必须的,没有工匠精神就造不出好的产品。另外,我们还选送研发人才深造,本科生送去读研究生,研究生送去读博士,把公司项目变成研究课题。
追求卓越,共享成功
为让客户放心买产品,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申请各种认证。但所有认证都是讲企业内部管理跟标准的符合性怎么样,企业挣不挣钱和标准没关系。现在国家在推进卓越绩效评价,即企业经营成果要经得起推敲,需要有良好的盈利。只有具备良好盈利,才能给员工加工资,才能进行技术改造,才能得到银行更好的信用评价。
而企业创造了高附加值产品,一定要让员工分享成功。所以,我们今年在做“员工持股激励计划”,股票量化给所有员工。另外,现在已经开始在内部孵化创业团队。我跟大学生讲,你在公司的平台上创业,投资十万元,上海换一套房子,干不干?员工就很努力,很安心。当企业发展目标跟员工的个人价值一致时,企业没有理由不成功。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财聚人聚财更聚。
优秀同台,共赢未来。好的激励机制,好的团队,好的客户,全部汇集在一起,我们的公司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能做到基业常青。着眼全球战略布局,我们下一步就是希望海外建厂,之后真正成为国际化公司,与全球企业共同进退。促进员工、企业、股东,各方的价值得到最好的发挥。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