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班主任无声的行动比滔滔不绝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老师的行动是一种默默的、无声而有力的语言,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对学生挚热的爱,而这种默默无声的语言,这份学生能感知的爱会在他们身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题记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还记得新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一位70来岁的奶奶带着她的孙子来到班级教室,我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他的父母呢?正想着,这位奶奶带着哭腔,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行行好,帮帮忙,多照顾照顾我这可怜的孙子。他小时候沒有了媽妈,爸爸又长年生病,生活全靠亲戚救济。”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需要我更多的关爱,而且我一直在思索着:我该怎样帮助他,同时又怎么能让班级同学来共同帮助他?
军训期间,他经常会因为缺乏营养而面色苍白,因此,他不得不时常请假稍作休息。趁着他休息的时间,我经常悄悄地给他买点牛奶、面包、饼干之类的东西。沒想到有一次被班上其他同学看到了。从那以后,他的抽屉里就经常出现一些食品,他的床头也会冒出一些生活用品……军训结束后的某一次班会课上,我们讨论了“如何放飞我们的爱心”这个话题。结束班会课之前,我走到生活委员身边,拿出了为数不多的几十元作为爱心款,以资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出人意料的是,短短两天时间,在沒有任何人号召的情况下,全班五十一名同学都尽其所能地主动捐出了自己的一片心意。后来班委会讨论决定:先将第一笔爱心款给这位同学。当生活委员将同学的这片心意送到他手中时,他哽咽着点了点头,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后来,我欣喜地发现,这个同学从此很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同时更珍惜这份浓浓的同学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感恩着:同桌心脏不太好,平时只要遇到要费体力的活儿,他一定会抢着帮忙;班上同学住院,功课掉下来了,他主动提出帮助记笔记;思想进步的同时,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也在直线上升。
贫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物质生活更来自于精神生活,他们往往比较自卑。为了能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与其他同学一起健康成长,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容错”的效应
愚人节那天的第一节课,是我的数学课。象往常一样,上课时,我习惯性地拿起粉笔准备板书,可是,不知怎地,连续几支粉笔都不听使唤,它们根本就不能在黑板上写出字。仔细一瞧!嗬!原来这些粉笔全浸水了。我顿时想到了肯定是班上有同学恶作剧,正想盘问是谁搞的鬼,突然发现下面几张狡黠的笑脸。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对此事沒有发表任何见解,而是拿起其中的几支粉笔,放到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然后继续开始讲课。整整一节课,我全部采用口述的方法,有些地方需要板书的,为了让大家能理解,我不得不重复几遍,班上有些同学似乎看出了什么。下课后,我仍然沒有过问此事。第二节课仍然是数学课,当走到讲台上时,我惊奇地发现刚才那盒湿粉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支干的粉笔,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开这种玩笑!谢谢你对我们的宽容!”再抬头一看,教室左边的窗台上,几排潮湿的粉笔正在接受阳光的洗礼……看到这些,我会心的笑了。
电脑,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特别设置了“容错”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者,也应该具有一种“容错”的境界。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哪能不出一点差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容不得学生的差错,只会扼杀学生的天性,更会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应该学会容忍学生的过错,善待学生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中的闪失,这是对学生情感和成长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尊重。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容忍和善待,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过错,特别是对明显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过错,可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容忍和善待的同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因势利导,用爱心去扶正苗身。
他的歉意只有我能读懂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位男生脾气古怪,非常倔强。经常与老师发生一些正面冲突。一旦他认定的观点,一定会坚持到底,家长和老师为此都很头疼。记得一次周一的班会课上,大家在讨论“代办费的退款该不该告知家长”一事时,他固执己见,坚决认为不需要告诉家长。课后,我把他留了下来,本想进一步了解他的想法,跟他好好谈谈的。可是,还沒等我把话说完,他就大声嚷起来:“我沒空跟你谈这种无聊话题,我有事!”说完,就拎起书包摔门而出。我一时心急,追到走廊把他又给拽了回来。沒想到,刚回到教室门口,他使劲一甩,书包里的东西洒落一地……我心中的怒火在加剧,但考虑到不能将矛盾在其他同学面前进一步激化,我极力克制自己,让自己平静下来。看着他满脸通红地站在那边,一动不动,我慢慢地蹲下来,将地上的书本和笔一件件地捡起来,并放回他的书包。这时,他提着书包的手不自觉地抖了一下,然后又一次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想这件事绝不能就此罢休,必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认才行。第二天晨读课时我特意走到他的座位旁,他本以为我要责备他,头埋得很低。但我沒有跟他说任何话,而是默默地走开了。整整一天,我沒有找他谈话,他也沒有主动来找我。就这样到了周四上午的数学课上,我抛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大家讨论。正当大家讨论热烈的时候,平时难得回答问题的他突然举手作答。虽然结论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好好地表扬了他,并朝他会意地点点头。此时,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羞涩。自从这件事后,这位同学再也沒有与老师发生过冲突,相反地,孤傲的他,现在每次遇到老师都会主动过去打招呼;班上同学生病了,他会利用周末主动到医院陪同学聊天,以驱解病人的孤独;班上有什么事情,他也会主动出谋划策。
一般说来,问题学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多的困难,这些学生往往是不讨人喜欢的。但如果班主任对这些学生也采取讽刺、斥责、惩罚等方式,那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败。当然贯彻民主的原则,还必须注意正确处理疏导和管理的关系,避免陷入放任自流的另一个极端。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老师的实际行为就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
——题记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还记得新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一位70来岁的奶奶带着她的孙子来到班级教室,我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他的父母呢?正想着,这位奶奶带着哭腔,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行行好,帮帮忙,多照顾照顾我这可怜的孙子。他小时候沒有了媽妈,爸爸又长年生病,生活全靠亲戚救济。”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需要我更多的关爱,而且我一直在思索着:我该怎样帮助他,同时又怎么能让班级同学来共同帮助他?
军训期间,他经常会因为缺乏营养而面色苍白,因此,他不得不时常请假稍作休息。趁着他休息的时间,我经常悄悄地给他买点牛奶、面包、饼干之类的东西。沒想到有一次被班上其他同学看到了。从那以后,他的抽屉里就经常出现一些食品,他的床头也会冒出一些生活用品……军训结束后的某一次班会课上,我们讨论了“如何放飞我们的爱心”这个话题。结束班会课之前,我走到生活委员身边,拿出了为数不多的几十元作为爱心款,以资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出人意料的是,短短两天时间,在沒有任何人号召的情况下,全班五十一名同学都尽其所能地主动捐出了自己的一片心意。后来班委会讨论决定:先将第一笔爱心款给这位同学。当生活委员将同学的这片心意送到他手中时,他哽咽着点了点头,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后来,我欣喜地发现,这个同学从此很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同时更珍惜这份浓浓的同学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感恩着:同桌心脏不太好,平时只要遇到要费体力的活儿,他一定会抢着帮忙;班上同学住院,功课掉下来了,他主动提出帮助记笔记;思想进步的同时,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也在直线上升。
贫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物质生活更来自于精神生活,他们往往比较自卑。为了能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与其他同学一起健康成长,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容错”的效应
愚人节那天的第一节课,是我的数学课。象往常一样,上课时,我习惯性地拿起粉笔准备板书,可是,不知怎地,连续几支粉笔都不听使唤,它们根本就不能在黑板上写出字。仔细一瞧!嗬!原来这些粉笔全浸水了。我顿时想到了肯定是班上有同学恶作剧,正想盘问是谁搞的鬼,突然发现下面几张狡黠的笑脸。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对此事沒有发表任何见解,而是拿起其中的几支粉笔,放到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然后继续开始讲课。整整一节课,我全部采用口述的方法,有些地方需要板书的,为了让大家能理解,我不得不重复几遍,班上有些同学似乎看出了什么。下课后,我仍然沒有过问此事。第二节课仍然是数学课,当走到讲台上时,我惊奇地发现刚才那盒湿粉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支干的粉笔,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开这种玩笑!谢谢你对我们的宽容!”再抬头一看,教室左边的窗台上,几排潮湿的粉笔正在接受阳光的洗礼……看到这些,我会心的笑了。
电脑,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特别设置了“容错”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者,也应该具有一种“容错”的境界。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哪能不出一点差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容不得学生的差错,只会扼杀学生的天性,更会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应该学会容忍学生的过错,善待学生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中的闪失,这是对学生情感和成长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尊重。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容忍和善待,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过错,特别是对明显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过错,可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容忍和善待的同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因势利导,用爱心去扶正苗身。
他的歉意只有我能读懂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位男生脾气古怪,非常倔强。经常与老师发生一些正面冲突。一旦他认定的观点,一定会坚持到底,家长和老师为此都很头疼。记得一次周一的班会课上,大家在讨论“代办费的退款该不该告知家长”一事时,他固执己见,坚决认为不需要告诉家长。课后,我把他留了下来,本想进一步了解他的想法,跟他好好谈谈的。可是,还沒等我把话说完,他就大声嚷起来:“我沒空跟你谈这种无聊话题,我有事!”说完,就拎起书包摔门而出。我一时心急,追到走廊把他又给拽了回来。沒想到,刚回到教室门口,他使劲一甩,书包里的东西洒落一地……我心中的怒火在加剧,但考虑到不能将矛盾在其他同学面前进一步激化,我极力克制自己,让自己平静下来。看着他满脸通红地站在那边,一动不动,我慢慢地蹲下来,将地上的书本和笔一件件地捡起来,并放回他的书包。这时,他提着书包的手不自觉地抖了一下,然后又一次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想这件事绝不能就此罢休,必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认才行。第二天晨读课时我特意走到他的座位旁,他本以为我要责备他,头埋得很低。但我沒有跟他说任何话,而是默默地走开了。整整一天,我沒有找他谈话,他也沒有主动来找我。就这样到了周四上午的数学课上,我抛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大家讨论。正当大家讨论热烈的时候,平时难得回答问题的他突然举手作答。虽然结论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好好地表扬了他,并朝他会意地点点头。此时,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羞涩。自从这件事后,这位同学再也沒有与老师发生过冲突,相反地,孤傲的他,现在每次遇到老师都会主动过去打招呼;班上同学生病了,他会利用周末主动到医院陪同学聊天,以驱解病人的孤独;班上有什么事情,他也会主动出谋划策。
一般说来,问题学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多的困难,这些学生往往是不讨人喜欢的。但如果班主任对这些学生也采取讽刺、斥责、惩罚等方式,那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败。当然贯彻民主的原则,还必须注意正确处理疏导和管理的关系,避免陷入放任自流的另一个极端。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老师的实际行为就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