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总结多年的解剖学教学经验,从课前检测、课中检测及课末检测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检测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检测 解剖学 课堂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98-01
课堂检测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并以此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1]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它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学的情况,还可以检查教师教的情况。在日常解剖学教师的备课中,往往是将精力主要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估计不足。有时认为学生学起来很容易的知识,而课堂上却进行不下去;有时觉得用起来应该很好的方法,学生却不予以采纳。所以,只有将课堂检测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检测,我感觉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组织课堂检测促进课堂教学,以供大家参考。
1 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是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特别的测试,也叫课前摸底测试,是以了解班级学生学情为目的进行的一种专门的测试。好的课前检测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整个课堂的设计安排,课前检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 mim之内。
1.1 复习检测
解剖学课中应多进行复习检测,因为复习检测中可以关注到上节课达标检测中未达标的同学。同时可以通过复习检测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上肢骨连结之前先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标本上指出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肱骨滑车、肱骨小头、滑车切迹等结构,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为后续上肢关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是针对了解学生对新课知识的预习情况而设计的一个环节。主要通过简单的自测题检测,以达到使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了解,哪些知识没有了解或很难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一本预习本,每天从态度、时间、效果等方面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自评,各组组长互相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教师课前随机抽查,对于预习特别认真的学生额外加分。通过检查与加分来促进学生的预习。例如在呼吸系统课程教学中,就采用预习检测题来检测学生对呼吸系统教学的预习情况。
2 课中检测
要想提高课堂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因此,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灵活的检测形式。
2.1 提问检测
提问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力求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可以采用反问的形式。提问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让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也有展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如在学习骨的理化特性内容以后就反问学生:“为什么老年人比儿童更容易发生骨折,儿童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的变形呢?”学生通过骨的理化特性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并回答。及时的巩固了课堂知识,并使其生活更加贴近。
2.2 练习检测
练习性检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检测题,作到精练,有趣,实用。这样的检测要求出示检测要求,如独立完成答题、不得看书和资料、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时间限制等,检测完后反馈矫正。如在泌尿系统教学中,在肾脏的大体、微细结构学习结束后,就出练习性检测题:尿液是如何在肾脏产生并进入到肾盂的?设计有效性的练习题,多加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练”,体现“易错点”和“易混淆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3 学生造题检测
可以针对某些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设计检测题目,让其他同学回答,出题学生再结合学习内容,对问题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如在视器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让学生自行依据授课内容自行设计检测题目,有同学就提出,当光线强度不同时睫状体是如何变化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讲解及教师的点评,学生对睫状体的调节原理理解非常的透彻,效果相当好。
2.4 分组检测
小组检测法:分小组的时候,要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每一组要有优秀的,也有后进的。合理搭配,优化组合。有小组长检查,最后把信息反馈到一张表上。此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的检测题,比如让学生完成表格情况的检测,可以使用此法,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检测,互帮互查更能发现问题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有时比老师讲很多遍的效果还好。
将学生分成学习兴趣小组,均由优、中、差学生组成。检测时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解决检测题目,对整个小组的检测结果进行评议,实现生帮生,生教生,以优促差,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5 同桌互测
同桌互查法:同桌之间互相检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复习课中对知识目标的检测,同桌两个互相检测,这个方法随时可用。
2.6 自测法
“自测”就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就学习效果进行自己检测的环节。“自测”是就“定向”的内容在一节课中进行检验。自测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能明确得失,及时检漏补缺,巩固和完善已学知识。自测为学生再学习创造了动力。
3 课末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是课堂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的检测,目的在于检测全体同学的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检测的反馈从而能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对未达到过关要求的学生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求绝大多数学生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课末达标检测可以采取诸如选择题必答、选择题抢答、连线答题抽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将题目以多媒体形式做好,便于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通过有效多样的课堂检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认识程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萍,李焱.合理组织课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教学[J].新校园:理论版,2010,8: 171.
关键词:课堂检测 解剖学 课堂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98-01
课堂检测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并以此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1]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它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学的情况,还可以检查教师教的情况。在日常解剖学教师的备课中,往往是将精力主要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估计不足。有时认为学生学起来很容易的知识,而课堂上却进行不下去;有时觉得用起来应该很好的方法,学生却不予以采纳。所以,只有将课堂检测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检测,我感觉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组织课堂检测促进课堂教学,以供大家参考。
1 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是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特别的测试,也叫课前摸底测试,是以了解班级学生学情为目的进行的一种专门的测试。好的课前检测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整个课堂的设计安排,课前检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 mim之内。
1.1 复习检测
解剖学课中应多进行复习检测,因为复习检测中可以关注到上节课达标检测中未达标的同学。同时可以通过复习检测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上肢骨连结之前先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标本上指出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肱骨滑车、肱骨小头、滑车切迹等结构,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为后续上肢关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是针对了解学生对新课知识的预习情况而设计的一个环节。主要通过简单的自测题检测,以达到使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了解,哪些知识没有了解或很难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一本预习本,每天从态度、时间、效果等方面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自评,各组组长互相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教师课前随机抽查,对于预习特别认真的学生额外加分。通过检查与加分来促进学生的预习。例如在呼吸系统课程教学中,就采用预习检测题来检测学生对呼吸系统教学的预习情况。
2 课中检测
要想提高课堂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因此,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灵活的检测形式。
2.1 提问检测
提问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力求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可以采用反问的形式。提问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让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也有展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如在学习骨的理化特性内容以后就反问学生:“为什么老年人比儿童更容易发生骨折,儿童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的变形呢?”学生通过骨的理化特性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并回答。及时的巩固了课堂知识,并使其生活更加贴近。
2.2 练习检测
练习性检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检测题,作到精练,有趣,实用。这样的检测要求出示检测要求,如独立完成答题、不得看书和资料、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时间限制等,检测完后反馈矫正。如在泌尿系统教学中,在肾脏的大体、微细结构学习结束后,就出练习性检测题:尿液是如何在肾脏产生并进入到肾盂的?设计有效性的练习题,多加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练”,体现“易错点”和“易混淆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3 学生造题检测
可以针对某些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设计检测题目,让其他同学回答,出题学生再结合学习内容,对问题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如在视器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让学生自行依据授课内容自行设计检测题目,有同学就提出,当光线强度不同时睫状体是如何变化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讲解及教师的点评,学生对睫状体的调节原理理解非常的透彻,效果相当好。
2.4 分组检测
小组检测法:分小组的时候,要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每一组要有优秀的,也有后进的。合理搭配,优化组合。有小组长检查,最后把信息反馈到一张表上。此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的检测题,比如让学生完成表格情况的检测,可以使用此法,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检测,互帮互查更能发现问题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有时比老师讲很多遍的效果还好。
将学生分成学习兴趣小组,均由优、中、差学生组成。检测时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解决检测题目,对整个小组的检测结果进行评议,实现生帮生,生教生,以优促差,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5 同桌互测
同桌互查法:同桌之间互相检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复习课中对知识目标的检测,同桌两个互相检测,这个方法随时可用。
2.6 自测法
“自测”就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就学习效果进行自己检测的环节。“自测”是就“定向”的内容在一节课中进行检验。自测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能明确得失,及时检漏补缺,巩固和完善已学知识。自测为学生再学习创造了动力。
3 课末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是课堂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的检测,目的在于检测全体同学的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检测的反馈从而能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对未达到过关要求的学生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求绝大多数学生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课末达标检测可以采取诸如选择题必答、选择题抢答、连线答题抽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将题目以多媒体形式做好,便于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通过有效多样的课堂检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认识程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萍,李焱.合理组织课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教学[J].新校园:理论版,2010,8: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