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通过先进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在研究过程中经过摸索、实践,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逐渐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有创见。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时,我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的例子?”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2优化课堂结构,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要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1精心设计课堂的“开始”和“结尾”。一堂课好的“开始”,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是广大数学教育同仁早已达成的共识。因此,一忌“婆婆妈妈”的不着边际的罗嗦,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乏味;二忌“直接了当”的“硬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白知识的来胧去脉,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2.2巧用教学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
2.3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而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只有这样才不会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情感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李志宏.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有创见。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时,我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的例子?”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2优化课堂结构,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要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1精心设计课堂的“开始”和“结尾”。一堂课好的“开始”,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是广大数学教育同仁早已达成的共识。因此,一忌“婆婆妈妈”的不着边际的罗嗦,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乏味;二忌“直接了当”的“硬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白知识的来胧去脉,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2.2巧用教学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
2.3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而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只有这样才不会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情感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李志宏.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