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PK:未来五年最赢产业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五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大关,这是研究界公认的经济进入“新消费阶段”的基础,如果你错失了上一个十年,这次是时候抓住机会了。中国会出现哪些新产业,比较美、日经验,哪些产业会出现爆发性增长,在这些新领域如何淘金,你做好准备了吗?
  这是我最看好的创业领域。七八年前,在广州我就有创建一个类似屈臣氏的想法,但那时候在中国找不到制造厂商,这个伟大创意只好作罢,现在可是啥机会都存在,不论是做渠道,还是做生产
  


  王敬:HBA产业在美国也好,在日本也好,占GDP比重都超过了5%,都是比较大的占比,但在中国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这个领域里,中国在生产方面已经很强了,现在在广东中山这一带,只要全球有的产品,中国都能生产。七八年前,我也曾想开一个类似屈臣氏的连锁店,但是采购是个大问题,没有人做这些产品,如果是大量跨国采购的话,中国化妆品的进口关税很高,另外,还要卫生部有一个批准,一个审批6个月,这个你怎么做呢?自己做产品没有批号,正规渠道又进不来,要开这样一个卖场肯定是没可能了。
  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屈臣氏的培养,老外把生产放在中国,现在中国啥都能做。现在想想要是七八年前我们就做了,不知道现在结果怎么样?创业这种事儿有时候也是赶巧,那个时候你有想法,idea都不错,但是条件、时机不成熟,你也没办法。
  这个领域需求太大了,像保健品、美容、体检中心、医疗服务、牙科连锁、减肥中心……这是前段时间国内投资最猛的领域。现在这个阶段,国内需求已经爆发出来了,中国现在有大把的生产商,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说机会很多。
  做基础时尚相对风险小,它不怎么太跟着时尚走,潮流概念并不那么强;我觉得最难成功的是快速时尚,我对很多人在快速时尚上的成功,都很崇拜。我做了很长时间买手,又囤积了这么多理论,如果让我做一个快速时尚品牌,我感觉很难成功
  王敬:服装领域全球大概有四种模式,第一是“基础时尚”(basic fashion),这以Gap、优衣库为代表,20年前快速时尚没出来之前,它是主流模式。基础时尚拥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基本款的多种选择,对消费者来讲可选择余地大;第二是价格便宜;第三管理简单,容易规模化。国内最早做的是美特斯·邦威、班尼路、海澜之家,现在美邦正在往快速时尚转。
  第二是“快速时尚”,以ZARA为代表的,现在快速时尚是全球主流。中国老百姓对基础时尚的接受还是很不错的,在我看来,没什么大必要去模仿快速时尚。快速时尚风险很高,对企业要求也很高,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可能风险难以把握。国内现在没有特典型的快速时尚,很多人想学,但是很难。
  第三是潮流领导者(设计师品牌或者叫奢侈品品牌)。奢侈品驱动的品牌显而易见,它不是规模性的东西,店铺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路易威登在上海,他的店数是有限的,他如果在上海开1000家店,那肯定就不值钱了,他基本上是“店数限量”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中式服装上海滩。
  


  第四是设计时尚(Niche fashion),这是中国企业最流行也是最主流的生意模式。现在中国服装领域的主流生意模式是设计时尚,基本上是生产商品牌,定位在细分市场,模式上主要是设计、生产、品牌宣传,渠道以代理店、经销商模式为主,追求大量铺店。设计时尚比较偏重设计师风格,但他是细分市场的设计师风格,贝拉维拉、玛斯维尔等品牌都是这种模式。
  做基础时尚相对风险小,今年你买它,明年你买它,后年你还可以买它,它不怎么太跟着时尚走,它只跟着基本款走,它的潮流的概念并不那么强;我觉得最难成功的是快速时尚,我对很多人在快速时尚上的成功,都很崇拜。我做了很长时间买手,又囤积了这么多理论,如果让我做一个快速时尚品牌,我感觉很难成功。
  也可能会有,但是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你肯定要跟着fashion走,那个东西非常符合80后、90后这些人的消费特征,便宜,然后快速时尚,关键是快。时尚这个词fashion到底是什么,这个词第一是时间,你要快,这才意味着你fashion;第二个才是潮流,中国品牌现在还没有发言权。我们能做的还只是反应尽量快,并不能够引领。做潮流太难了,因为中国文化目前在全球没有普遍影响力,未来5~10年情况可能会有根本改变。
  品牌驱动有三种方式:emotion、function、technology,如果是function功能性驱动的话,最好的方式是规模化,像体育用品这个行业。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规模化很快,别的行业都不快,就是因为他是功能性驱动。technology技术领先的东西也好做,但是技术领先一定得有技术,没有技术也不行。
  但是emotion驱动的品牌在中国还是初级阶段,如玩具、动漫产业等。凡是功能驱动性品牌,中国都会生产,中国人做这个东西最厉害。突破技术也不难,只要有耐心。我们最大的障碍是emotion突破,这个东西听起来有点悬,说不太清楚,很难把握。
  如果早知道这个行业有这么大的规模,十年前我应该开个4S店或加油站。可惜这不是十年前的想法,而现在机会并不多
  王敬:其实美国和欧洲在汽车行业都已经有比较好的模式,比如像加拿大的Canadian Tire(加拿大轮胎)加盟店,国内一直就没有类似的店。到目前为止,汽车领域没有一家大的零售公司。
  中国很多产业链的格局是非常特殊的,4S店就是中国独创的模式,实际上是被大汽车生产商养出来的模式。这些店不仅不允许跨品牌、跨厂商经营,甚至不允许跨省市、跨地域经营,所以开4S店的人其实都被品牌商控制着。汽配城也是这种模式,中国的汽配完全是靠批发,如果一个地方4S店聚集,接下来汽配城就发展起来了,这些汽配城的服务对象就是B2B的4S店。
  


  开加油站赚钱的也只是最早的一批人,他们开的成本比较低,后来这些加油站都被国企收购了,收购的价格很高,他们赚的是这部分的钱。现在这块市场是政府垄断,个人做不了这个生意。
  现在你就会发现,汽车、汽配、燃料这个行业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看起来很有创富机会,但是4S店被有品牌生产商控制,加油站被政府控制,没有机会。汽车保险、二手车市场、租车以及其他领域目前还没人控制,在这些与汽车相关的服务领域应该有一些机会,也许能出现比较大的企业。总体上看,我认为汽车行业创业者能切进去的机会不太多。
  食品饮料行业看似已经被大企业垄断,但很多细分市场十分空白,精准定位很关键
  王敬:我觉得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看起来是非常垄断,其实还有很多的机会。有人讲外资企业已经在食品饮料这些领域把中国市场做得多大多大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各地的生产厂家都有所谓的隐形冠军,他们的销售规模也很大,他们要是把产品像知名品牌生产商那样去做,我认为他们中也会产生很多不错的品牌商。
  在食品行业有一种小店我在国外见过,但是国内 好像没有人做,像在美国有一种小店叫做Deli Store,可以叫做肉铺,卖些三明治、熟食、咖啡等,开在街边,有点像哈尔滨的食杂店。
  我觉得北京的天福号酱肘子其实就可以开这样的店,这应该也是中国创业的好机会。在中国开这类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你有特殊的产品,比如酱肘子,你有秘方,那就可以连锁做大;另一种是你的确感兴趣,那就从开第一家小店开始,有市场、证明成功了,接着开第二家、第三家。
  


  食品、饮料行业其实还有很多机会,像AmericanWhole Foods这种模式中国将来肯定也会有,就是专门卖稍微特殊一点的商品的超市。比如我以前在华润做的OLE超市,开到高端一点的场所,当时业内人都认为我的想法比较超前,那个店确实也亏了一阵,但现在证明这个模式是很成功的,华润已经开了几十家这样的店了,很赚钱。
  说到食品,其实福建人做食品的模式就很有特点。他们生产糖果、饼干、小面包这些东西,方法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加上快速的铺货能力,广告打下去,经销商把货铺出去,一轮成功就赚钱,如果一轮不成功,生产厂商可能就收手。其实他们的模式我们称之为试错模式,一个品牌不成功,接着试其他品牌,今年夹心的最好,我就做夹心,明年夹心不好,我做全麦饼,他们不会在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上较劲。我不太认同这种思路,这不是做品牌的态度,做出来的品牌也没有内涵,倒不如你认真地做一种糖,或者做一种饼干,把这个细分产品做到老大,那才牛。
  小的影视公司做了一两个片子后,想去融资,其实很难,这其实是一个传统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创业,第一部电影可能得靠卖房卖车自个儿往里砸,最后有本事没本事就显出来了。第一部电影火了,下一部电影就会有人愿意尝试着给你投一点,等做了三部电影之后,才能评价你能不能得到稳定的价值回报
  王冉:电影产业链有制作、发行、院线和电影院这四个环节,真正的核心价值就是发行和制作。如果想做发行,空对空地做发行已经很难,不是说有钱没钱的问题,现在国内能出好电影的制片方就那么几个,如果你没有技术,人家也不带你玩,所以想做发行必须得有上游的资源,也就是有制作。
  但制作也是这样,现在真正有能力做出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有票房有影响力的艺人也就那么几个,那些人该跟谁合作早都被占位了,创业者也很难挤进去。所以在电影领域,看似有机会,但真正做起来很难。你拿3个亿往里砸就能砸出一个华谊兄弟或者保利博纳了吗?很难说。
  还有一个环节是院线,除非你有电影院,否则院线也是一层空皮。因为如果你没有真正的价值贡献的话,早晚要被排挤出去的。现在中国30多家院线,我认为竞争到最后能剩下的肯定不会超过5家。
  


  电影还有一个版权的问题,正版影视作品的在线观看和下载市场一定是有前途的,但现在的状态是,有平台、有实力做的公司往往做不了,从头开始做又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正版市场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期,比如前3~5年可能都只是往里面砸钱,像新浪、搜狐这样的上市公司,他们要向资本市场交报表,这样的投入和收益比,肯定不行。国家广电没钱做,而土豆这样的网站,因为已经做了很多年盗版,现在也很难改变路数。
  总之,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应该是两头有机会,要么在制作环节切,要么就做电影院。但切入后你会遇到一个巨大问题,中国电影公司一定都是全电影产业链的模式,无论是中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还是光线,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总的来讲,电影是文化产业中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但这个行业的企业基本上是“中投入中回报”,并不是一个真正“高投入高回报”的事情。我最近也看到小的影视公司做了一两个片子后,想去融资,其实很难,这其实是一个传统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创业,第一部电影可能得靠卖房卖车自个儿往里砸,最后有本事没本事就显出来了。第一部电影火了,下一部电影就会有人愿意尝试着给你投一点,等做了三部电影之后,才能评价你能不能得到稳定的价值回报。总的感觉是电影行业刚圈完第一轮地,仍有机会,但真正做起来也很难。
  无店铺生意简直可以说无处不在,但关键是现在他们都赚不到钱
  王敬:无店铺在美国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达到了6.54%的比例,排在第5位,这还是2007年的数据,现在美国的占比应该还不止这些了。
  王冉:现在的网上购物大多不赚钱,像京东、红孩子他们都很难赚钱。我觉得原因有三点:一是物流环境的影响,B2C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马上就面临物流体系效率太差的问题,那就逼着你自己去建物流,自己建物流第一是烧钱,第二这物流和零售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即使你懂得互联网销售,也未必懂得如何做物流,战线拉长后,资金也会分散。第二是淘宝这样的模式让中国消费者形成了习惯,认为在网上买东西就是追求便宜,而且不应该支付中间的交易费用,这对整个中国市场来说是有伤害的。第三个是潜在的危险,如果国美、苏宁这样的传统零售企业进入了B2C领域,对其他的零售商就是很大的威胁。
  现在所有的电视购物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很难在异地成功,比如快乐购也有全国的网络,但他们其实真正赚钱还只是在湖南,CJ也是这样,就只是在上海赚钱。每一家都局限于自己的局部市场,走出本土市场以外就很难成功。
  中国人还不太注重软装修,等软装修主导家装了,机会就来了
  王敬:家具家居这领域,我个人很喜欢。在国外有特别好的公司,如BBB。中国的家具家居确实没有很大的公司。从预算的角度看,美国的家居市场远远大于家电市场,美国最大的市场是硬装市场,因为美国人自己盖房子,所以DIY市场大,中国DIY市场没多大。软装的话,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基本都不怎么花钱,需求不够旺盛,所以开这种店也比较难。
  在这个领域,过几年大家装修时软装能上去的话,整个市场也许会好起来。软装可能会存在更多的机会,因为软装的品类多。在家庭装修中,软装起到了绝对的作用,这个与我们传统的装修思维模式正好相反,以前我先装完以后再配家居,现在的设计师讲的是,因为我喜欢买这样的沙发,然后再去定相应的墙面刷什么样的漆,也就是说以家具为导向更明显一些。而且软装领域适合开小店,一点一点开,再慢慢变大,这个领域里面很有意思,适合创业的应该也不少。
  


  这个行业台湾还有几个小店做得很不错,比如“卖东西”,做得很漂亮,在台湾很主流。还有像“多样屋”,小店不大,但做得不错。这个领域里创业的话应该先开小店,再扩大品类,比如美国有个店叫做bed bath and beyond,翻译过来就是“床、浴室及其他”,可以想象它最早可能就是卖床品的,床品卖到一定程度卖浴室,然后接着所有家居都卖了。我觉得小品类慢慢扩张起来应该更容易一些,比如说你喜欢卖蜡烛,就可以开个实体店卖蜡烛,如果你卖得挺好,那接着扩充你的家居产品就是了,或者从卖相框、卖灯具开始,慢慢地进行品类扩大,家居八大类嘛。创业就是这样,一开始就想弄个宜家,倒不如从小店开始。
  有折扣有钱景,折扣简直是亚洲人消费的最强动机
  王敬:在中国百货公司已经很多了,不少还在开,这个领域里面,要讲创业,有点难度,因为这个领域投资太大了。折扣店可以,在欧美是非常多的,比如说针头线脑、家居,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啥都有,我觉得在中国折扣店应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实沃尔玛就是靠这个起家的,最早沃尔玛不是卖食品的,是卖一般性商品的折扣店,他开到400多家以后才开始加入食品。
  除非等到中国人都开始自己盖房子了
  王敬:DIY这个市场在美国是第四大类别,但在中国和日本都很小,原因是美国人的房子是自己盖的,而中国和日本是别人盖的房子。这也是为什么HomeDepot(家得宝)这一类公司在美国能有上千亿收入,在中国则不可能。我的判断是中国不太可能有HomeDepot这么大的DIY企业,以后也不会有。
其他文献
在青岛市崂山区的高科园纵深处的特锐德工厂内,有点拥挤,院内布满了各种型号的智能箱变,身穿浅灰色工作服的工人在忙碌着,期间一辆辆大型卡车来来往往,把元器件拉来,再把组装好的箱式变电站运往全国各地的铁路系统、电厂或煤厂等工厂内。  在隔壁办公室虽然见到了上市负责人,虽然得到了董事长的批准可以说说基本情况,但该负责人依然三缄其口,沉默是金,“都在招股说明书上”是他的终极回答。  “中德合资企业也能在创业
期刊
不亲身来到大漠, 你可能很难理解节水的价值。  8 月15 日, 经西安转机, 从空中清楚地看到绿色在一点点衰退, 黄色逐渐成为主色调。飞机降落在了嘉峪关机场, 这里距离此行的目的地酒泉市尚有20 公里。在那里有一家在节水行业知名度颇高, 外界却知之甚少的企业—大禹节水。  这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呢?在大禹公司的网站上你可以查到一些基本的信息:  2005 年1 月12 日,大禹节水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期刊
和所有湖北企业一样, 曾经对媒体非常开放的江通动画也保持了缄默。周六的登门拜访一如所料地被婉言谢绝。在公司大堂, 董事长朱佑兰与我擦肩而过, 她礼貌地送给我一个微笑,而她的助理则机警地挡在了我俩中间。  在湖北的采访, 江通给了我最高的礼遇—派出董事长的专车送我回酒店。一路上, 朱佑兰的司机小张不停讲述着自己对朱总的敬佩和爱戴。在他眼中, 朱佑兰是个拼命工作的女强人, 全身心都在动画事业里, 没日
期刊
世界上最不好处理的关系是分手,情侣之间如此,创业伙伴也一样。  那个关于恋爱的故事,是一份伤痛记忆,但可能回忆起来会很美好。但是商业上的分手远非如此,至少对本文的主人公真功夫集团董事长蔡达标和荣昌洗衣张荣耀来说绝非如此:2009年8月12日,蔡达标的前妻及其哥哥围堵真功夫总部,大有不惜一切,鱼死网破之势;而张荣耀至今仍无法抹去他弟弟张荣奎心头的恨意。  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统计,在5500家创业型企业
期刊
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他们决裂,此后他们怀抱对彼此的愤怒,距离那个目标越走越远    1990年,当张荣奎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他无法想象19年后自己会对这个城市感情如此复杂:他用短短数年时间创立了名噪一时的荣昌洗衣,却又在兄弟的恩怨纠纷中出了局。在人生的五分之一时间里,命运让这个瘦小的湖北男人在这里迅速起家,此后却又变幻莫测。张荣奎现在并不希望别人重提这些曲折旧事,他已经放下仇恨,并且退出了荣昌,不再
期刊
我在湖南的突破目标有三个。  长沙人对爱尔眼科还是比较熟悉的。“爱尔眼科,那可是个大医院,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出租车司机手握方向盘说。  长沙天气潮热。8月17日,我来到位于贺龙体育馆附近一座写字楼12层的爱尔眼科总部。也许是周一的缘故,公司员工坐得稀稀拉拉。一位员工甚至把七八岁的孩子带到了办公室。董事长陈邦在外地,总经理李力出差了,市场部经理余建也不在公司。我和陈邦的秘书交流,想找一位负责人进行
期刊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 我就从当地媒体同行手中拿到了陈志兵的联系方式。从田野采访的角度而言, 这是我突破中元华电最大也是最后的实质性战果。  拨通陈志兵的电话, 这位中元华电的董秘礼貌地回绝了我的采访要求。理由不用想都知道: 公司处在静默期。但一天之后, 我还是不请自到, 闯到了中元华电的办公楼下。我的唐突造访让陈志兵有点吃惊, 但他仍然非常礼貌地接待了我, 握手热情而有力, 就是不回答任何问题, 也
期刊
2008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上海第九牧场。  一群刚刚出生十多天的小奶牛正排着队,等待工作人员将长约7厘米、直径2厘米左右的陶瓷棒用长管状的器械送进它们胃里。不远处,几名身穿白大褂的人正认真地观察着整个投放流程,这些“白大褂”来自上海生物电子标识有限公司,他们正在进行“应用留胃式奶牛电子标签进行奶源安全管理与奶牛精细喂养”项目的试验。  在植入这种陶瓷棒之后,奶牛每一次走过养殖场大门,大门两侧立
期刊
可能连华硕自己都没想到,在台湾上市的首批EeePc(上网本的雏形)会在30分钟内卖断货,创下了“平均每6秒就卖出1台”的记录,整个产业的“兴奋”可想而知。市场调研机构IDC已经将2009年上网本的销量预期调高到1080万台。追随者如影随形,这其中不仅有惠普、联想这些传统的大牌,山寨机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让人振奋的是隐藏在上网本背后的新商业模式正在为整个产业带来颠覆。以“联发科”改变手机业为榜样,
期刊
王文京 北京用友公司董事长  杂志还是内容第一。内容要真诚,对读者有价值有帮助,不要为人包装。只要多和创业者客户交流,多问他们的需求,就能和其他商业杂志形成差异化。  可以开大佬创业故事的固定栏目,不一定太长,但角度可以从对创业者启发上切入。我当年很注意看四通联想故事,所以坚持私有。我很愿意写自己的创业心得给《创业家》。    建议深挖农业创业模式  程开训 北京读者    本期关于新农业的选题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