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新品种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选育过程
  1978—1981年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猕猴桃课题组对赣北地区进行野生猕猴桃资源考察中,在武宁县发现一个中华猕猴桃优良单株,编号‘78-1’,并从该优良单株采集果实种子,实生播种,从中优选出大果型雌株,于1984年3月开始无性繁殖及高接换种,1986年开始挂果,对其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等进行观测、分析、比较,同时将接穗分送到江西省园艺所、江西省科学院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定,果大味纯,商品率高,适应性强。2011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云海1号’树势较强,1年生枝条浅褐色,被灰白色茸毛,老时秃净,节间平均长度6.79厘米,芽眼微突,有锈色短茸毛。嫩叶黄绿色,老叶暗绿色,叶背淡绿色,密被灰白色极短茸毛,叶近圆形,顶端截平,中间凹入,多翻卷,有明显下垂,基部平截至浅心形。叶柄较长,平均9.36厘米,阴面浅褐色。花大色白,有单花、双花和三花,聚伞花序,花冠大,冠径4.5~5.3厘米,花瓣多为6枚,平展,頂端微皱,基部叠合,花柱直立,花丝淡绿色,花药金黄色椭圆形,有浓郁的花香味。
  2.2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长圆柱形,顶部略尖,果皮薄,果面棕褐色,有短茸毛易脱落,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86.5克,最大125克,纵径×横径×侧径为6.5厘米×5.15厘米×5.05厘米,果肉淡黄色,有香气,肉质细嫩,多汁,风味极佳,品质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06%~17.8%,维生素C 714.2克/千克,总糖8.71%,可滴定酸1.48%,耐贮藏,在常温下可存放20天以上,品质上。种子紫褐色,较少,平均每果550粒。
  2.3 物候期
  ‘云海1号’在庐山地区,3月中下旬萌芽,4月中旬现蕾,5月中旬开花, 10月下旬果实成熟, 11月中下旬落叶,属晚熟品种。
  2.4 适应性和丰产性
  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稳产。第3年平均株产16千克,最高株产达30千克,每亩产量1000千克。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园地选择
  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雨量适中、土层深厚、pH 5.5~6.8、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带建园。
  3.2 架式和整形修剪
  以棚架和“T”型架为宜(架面高1.8米,株行距3米×4~5米),果实成熟好,便于管理,单干上架。冬季修剪每平方米保留一年生中、长枝4~5个,长枝留8~12个芽,中枝5~8个芽,短枝、细弱枝、过密枝、病虫枝疏除。夏季注意除萌、抹芽和摘心。
  3.3 花果管理
  由于该品种坐果率高,为了提高商品率,要实行定量挂果,限产增质,要及时进行疏花疏果。疏果一般可在坐果后10~20天。先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和伤果。一个叶腋有3个果实,应留中间果。中果枝留3~4个果,长果枝留4~5个果。
  3.4 肥水管理
  成年果园一般每年施肥3次,萌芽前,以速效氮肥为主;谢花后以速效磷、钾肥为主;10—12月采果后即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速效氮、磷、钾肥,施肥量占全年的70%左右。要保证萌芽前和开花后至幼果生长前期这2个关键时期不受旱;高温干旱时及时灌水抗旱和树盘覆盖;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渍。
  3.5 病虫害防治
  猕猴桃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根腐病、花腐病、果实软腐病、根结线虫病、细菌性溃疡病等;主要虫害有蝗虫类、金龟子类、蝽蟓类、叶蝉类和蝶蛾类。对上述病虫害主要采用生物综合防治手段,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经济措施和无公害措施为主,提高树体自身对病虫害的抗性。切忌单一地使用化学农药,更要杜绝滥用化学农药,特别是剧毒、高残留农药,以免造成药物残留影响销售和病虫产生抗药性。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5期摘编)
其他文献
德国樱桃的育种研究主要由位于德累斯顿fDres—den的联邦栽培植物研究中心园艺及果树作物育种研究所承担,Mirko Schuster博士从1992年起在该研究所从事樱桃育种研究,现为该所樱桃育种的科学家、负责人。    1 育种目标    德国的樱桃育种仍然是常规的杂交育种,包括品种杂交和种间杂交。育成的品种要求丰产,抗裂果、抗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抗病,树势开张。除以上特性之外,甜樱桃和酸樱桃果
冬季正是果树病虫害潜伏越冬的时期,越冬场所和位置相对固定,是夏虫(病)冬治的最好时机。同时,冬季时间充裕、劳力集中、方法简易,且以综合治理为主。夏虫(病)冬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夏虫(病)冬治可以有效地消除危害果树的各种隐患。杀灭如枝干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白粉病、苹果蠹蛾、卷叶蛾、叶螨、蚜虫、金龟子、食心虫、介壳虫等越冬病虫害,大大减轻翌年防治病虫的压力,降低防治病虫的成本。
枣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枣蛆,钻心虫,枣实虫,桃蛀果蛾等。为世界性害虫之一,我国大部分枣区均有发生,北方枣区发生较严重。枣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果危害,把虫粪留在果内,枣核周围形成“豆沙馅”:发生严重时,被害枣果提前变红,过早脱落,果内堆积虫粪,不能食用,严重影响了枣的产量和品质?    1 发生规律    根据调查确定,桃小食心虫在枣区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土中越冬。在陕北枣区,越
板栗原产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古老果树之一。板栗在我国经济栽培品种区域分布广泛,北起辽宁、吉林、南至广东、广西共26个省(区、市)区。板栗的果实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等。既可供生食、菜用、糖炒和制罐,也可作糕点或食品,具有健脾益气,清除湿热等功效;不仅是内销的高档果品,而且也是创汇率高的传统出口产品。板栗生长快,管理容易,适应性强,抗旱抗涝,耐瘠薄,能在荒山、坡地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全市拥有果树面积13.1万公顷.其中苹果7.7万公顷.2010年全市果品总产量17.5亿千克、产值39.4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2.5%.全市果农人均果品收入3000余元.是全市农村经济中的最大支柱产业。2003年,三门峡市被农业部规划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是多种北方果树的最佳适生区之一。近年来,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三门峡市在强化果品
2012年6月24日,笔者下乡查看枣树病虫发生情况,有部分枣树开甲后甲口愈合不好,有的是甲口过宽;有的是抹药不及时,甲口虫造成危害;有的是人为第2次开甲,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呼吁果农赶快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1 甲口位置较低的枣树  一般初结果期的幼树,甲口位置接近地面,可采用对甲口用湿土掩埋的办法,把甲口作为地下部分来处理。促使甲口生出新根,恢复树势。  2 甲口靠上的枣树  首先用快刀把
果树枝梢抽干,是指树体越冬后部分枝条干缩、枯死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并非是严寒时节的绝对低温所致,而是出现在冬末初春的2月底至3月中旬之间,这时地温乍暖,地下尚未解冻,最易造成枝梢抽干,这是属于一种冷旱伤害。因为这时低温低,根系吸水能力差,但气温高,风速大,空气干燥,使树体地上部分枝条蒸腾失水增多,逐渐因枝梢水分大量流失而皱缩变干,以至枯死,一些位于瘠薄的浅土层,冬季冻土深和风大的果园发生尤为严重。
误区一:肉骨头汤补钙    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千克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斗奶或钙制剂补钙。    误区二:肾结石患者不能补钙    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爱鸟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国家对鸟类保护法的推广普及和对猎枪等器械的限制使用,鸟的种类、种群数目急剧增加,迅速增加的鸟类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大面积规模化的果树栽培,为鸟类提供了各种口味的新鲜果品。使它们的数量逐年上升。在辛集市,鸟类对果品严重危害已有5~6年的历史。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于2007~2009年对梨园鸟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总结出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重庆巨峰系葡萄生产普遍采用高密度、篱架式栽培。在重庆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普遍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枝蔓徒长,枝叶过密,大大增加了摘心、除副梢、绑枝等管理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二是花芽分化不良。枝蔓上部营养生长旺,养分消耗过多,下部枝蔓光照差生长不充实,花芽发育分化达不到栽培要求。三是病害严重。枝叶过密导致通风透光不良,树势弱病害严重,防治难度大。规模化生产常因管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