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灵魂。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在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去探求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笔者着重从利用古诗文、课堂教学以及阅读古籍这三个方面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056-01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限于对知识的教授,而是应该着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有更为详细地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拓展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关注古诗文的作者
正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我们在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只有对作品的作者有一定了解,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在诗作中隐藏的情感,更好地体会其思维模式,进而对作品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杜甫的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将杜甫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等内容向学生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了解其家庭是北方的大氏族,有着深厚的儒学源远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在始终所展现出来的异常浓重的忧国忧民以及对天下人的关怀来源于何方,让学生通过了解其人生经历体会其在诗中所展现出来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时事的关注。总之,教师在讲解相关作品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下该作品的作者,让学生通过了解其家庭背景等信息,进而更好地对相应的诗歌进行赏析。
(二)重视语言文字
叶圣陶曾言:“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桥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读者就能够更顺畅地与作者展开对话,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扩展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杜甫的《蜀相》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进行赏析,让学生通过分析着一个“空”字感悟中国文人对文字精准追求,让学生体会古代文人所奉行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折射出来的审美情趣,进而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诗歌创作,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三)深入作品意蕴
古代文人奉行的文学观念是“实用说”,因此古代文人大多会比较偏向用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社会时事的感受,表现其自身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也就是说,古诗文所展现的意蕴绝对不只是其表面上展现出来,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意蕴。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带领、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蕴进行深刻的探讨。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劝学》的时候,就可以对本文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探讨。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劝学》主题的多元化,让学生认识到其不仅要求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还要求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和专一度。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一处,持之以恒地学习,而不是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在许多事情上,最终半途而废。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学,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将自己的精力分配给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来,借此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比如说,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围绕着传统文化进行演讲,引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中来,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如果某位学生的演讲内容很好,教师就可以让该学生把自己的演讲稿粘贴在教室的墙壁或者黑板上,让学生观摩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知识传递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沟通以及组织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类似有关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或者播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意蕴的理解。当然,教师播放的视频是需要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否则的话,就出现因小失大的问题。
三、充分阅读传统书籍,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绝大多数都是蕴藏在传统书籍中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传承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传统书籍进行充分的阅读。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经》和《论语》进行阅读,体会古代人的价值观念,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知识积累,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所以,教师在引导他们对这些古典文献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引导他们借助一些名家的注解来使他们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段玉裁先生的《论语译注》来对《论语》进行阅读。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书籍的时候,也需要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泛读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扩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通过精读来仔细感悟传统书籍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精神。
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教材相连接的地方,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传承民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刘爱云.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29):20-21.
[2]李子孝.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J].甘肃教育,2019(13):77.
[3]孙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57-158.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056-01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限于对知识的教授,而是应该着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有更为详细地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拓展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关注古诗文的作者
正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我们在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只有对作品的作者有一定了解,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在诗作中隐藏的情感,更好地体会其思维模式,进而对作品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杜甫的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将杜甫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等内容向学生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了解其家庭是北方的大氏族,有着深厚的儒学源远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在始终所展现出来的异常浓重的忧国忧民以及对天下人的关怀来源于何方,让学生通过了解其人生经历体会其在诗中所展现出来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时事的关注。总之,教师在讲解相关作品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下该作品的作者,让学生通过了解其家庭背景等信息,进而更好地对相应的诗歌进行赏析。
(二)重视语言文字
叶圣陶曾言:“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桥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读者就能够更顺畅地与作者展开对话,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扩展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杜甫的《蜀相》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进行赏析,让学生通过分析着一个“空”字感悟中国文人对文字精准追求,让学生体会古代文人所奉行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折射出来的审美情趣,进而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诗歌创作,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三)深入作品意蕴
古代文人奉行的文学观念是“实用说”,因此古代文人大多会比较偏向用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社会时事的感受,表现其自身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也就是说,古诗文所展现的意蕴绝对不只是其表面上展现出来,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意蕴。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带领、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蕴进行深刻的探讨。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劝学》的时候,就可以对本文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探讨。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劝学》主题的多元化,让学生认识到其不仅要求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还要求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和专一度。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一处,持之以恒地学习,而不是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在许多事情上,最终半途而废。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学,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将自己的精力分配给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来,借此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比如说,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围绕着传统文化进行演讲,引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中来,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如果某位学生的演讲内容很好,教师就可以让该学生把自己的演讲稿粘贴在教室的墙壁或者黑板上,让学生观摩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知识传递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沟通以及组织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类似有关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或者播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意蕴的理解。当然,教师播放的视频是需要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否则的话,就出现因小失大的问题。
三、充分阅读传统书籍,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绝大多数都是蕴藏在传统书籍中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传承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传统书籍进行充分的阅读。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经》和《论语》进行阅读,体会古代人的价值观念,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知识积累,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所以,教师在引导他们对这些古典文献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引导他们借助一些名家的注解来使他们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段玉裁先生的《论语译注》来对《论语》进行阅读。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书籍的时候,也需要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泛读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扩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通过精读来仔细感悟传统书籍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精神。
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教材相连接的地方,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传承民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刘爱云.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29):20-21.
[2]李子孝.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J].甘肃教育,2019(13):77.
[3]孙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