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缤纷,有些静默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收到何万敏的新书《有些缤纷,有些静默》,书名给人很大的遐想空间。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别致,从封面到内文都看得出设计者特别用心。我最初翻阅的感觉是两个字:震撼。这是一本书评合集,作者在书的后面搞了一个分类索引,将书中评述到的168本书分别纳入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传记、历史、社科、地理、艺术、生活、儿童十一个门类,同目录中列出的书名形成了首尾呼应。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评述者始终站在中国图书的最前沿,在对大量中外作家及出版物海量巡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书、热点书和畅销书进行了具有个人品鉴风格的介绍与推荐。这些书评与时代贴得很紧,所评对象都是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有影响的著作或译作。书的序作者韩浩月对此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写作是从个人视角展开的,但在对信息的筛选、观点的呈现以及价值的传递方面,都是具有公众立场的。”这与我的感受别无二致。
  正是由于这部书,使我对作者有了更多了解。何万敏高中毕业后先在家乡的电影公司做美工,画海报,阅读了不少与电影相关的中外书籍,且开始涉足电影评论。他的一篇影评参加全国首届青年电影评论征文大赛,获得了二等奖,这对他的人生可谓是一次重要的“引爆”。
  《有些缤纷,有些静默》的前勒口上有几行字介绍了作者的身份:高级记者,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还有几行字简要说了他三十多年来在写作上的成就:已发表各类作品上万篇,获得奖项350余个,出版有《何万敏影视文集》等随笔集、散文集、文论集多种。透过这几行字,我可以想象一个伏案的背影是怎样默默无声地穿过时光的长河,写出了一本本书的。作者在书的跋里说:“坐拥书房阅读或者写作的感受,有一种莫名的底气萦绕,仿佛那上面的文字会给人力量。”年轻时的读书或许还有某种功利的驱动,而现在读书在作者看来完全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称之为“美妙”的生活方式。
  我了解到,进入21世纪以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立足的那块土地,开始专注于凉山彝族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六部专著。在深耕本土文化上,作者同时展开了两只翅膀,一只是自身的研究和写作,另一只是对国内其他学者关于彝族文化研究成果不遗余力地“鼓与呼”。《有些缤纷,有些静默》中有多篇这样充满情感的书评,韩浩月称此为“成为外界了解大凉山的一个窗口和名片”。

  何万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读书破万卷”的学人,从他的文章中能看出他渊博的学識和不同凡响的观察力。他的文字如同他笔下曾经画过的油画,凝重之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隽永。我喜爱这些闪烁思想光芒的文字。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刀剑总有入鞘时,人总有老的时候。仿佛遥不可及,可是,却又那么轻而易举地让你感受到苍老就在眼前。比如阴雨天,起床时,忽而感觉一向灵便的双腿僵硬难忍;或者爬山时,儿子在前方一马当先,而你却步履蹒跚。不经意间,老就来了,猝不及防,躲不得。于是,忽然觉得自己该老了。  老了咋办?想起了作家许冬林的抱负:择一座小镇慢慢地老。一个慢字,包含了所有对老的不忍与不甘。索性,悄悄地,柔柔地,告诉自己:老了,别乱跑了
期刊
北京外國语大学英语系教授群星灿烂,张汉熙则是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颗。  张汉熙1921年生于印度,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印度人。1942年,张汉熙毕业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1948年回到中国,第二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28岁晋升教授,年轻有为。由于英语是母语,张汉熙的口语尤为出色,语速极快,往往不假思索就能出口成章,就连许国璋教授和王佐良教授也难以望其项背。此外,由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上册、下册,是
期刊
陈望道  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只言片语、零散的、不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已经难以满足中国先进分子的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性文件之一,《共产党宣言》全文的翻译工作成为中国先进分子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任务。“真理就是甜的”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在中国想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就十分需要翻译出一部完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想要
期刊
农村流行一句谚语:“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由此判定农忙时机的举足轻重。  小时候感觉外公就是种地的一把好手,那时候没有手机,不能查看天气预报,但他总能根据天空中的云朵、空气中的气流预测翌日的阴晴雨雪。别人开始着急忙慌地下田犁地,用羊角锄挖地时,外公总是不慌不忙地坐在核桃树下悠闲地抽旱烟,当家里人催促他快些春耕抢种时,他总要说一句口头禅:“慌啥呢,好饭还怕晚了不成?”于是家人们只好由着他任性。 
期刊
立夏过后,荷叶冒出了小小的绿色圆盘,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了美丽的涟漪。晚饭后,老公洗碗带娃,我一个人跑到小区对面的河道旁散步,避开喧闹的孩子们,给自己寻得一片安宁的好去处。  年少时,我不爱独处和独行,更爱结伴而行,平日里与小伙伴一起温习功课,一同扑蝶嬉戏,夜晚害怕单独睡觉,经常依偎着母亲久久不肯分离。人到中年建立了新家,做了别人的妻子,当了别人的母亲,成了别人的儿媳妇,随时都有孩子相伴左右,孤独没有
期刊
明远楼  明远楼位于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是江南贡院的一座核心建筑,其高三层,呈四方形,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江南贡院一目了然。站在江南贡院门口,若向楼上望去,赫然可见“明远楼”三个大字。  每天,来江南贡院参观的人熙熙攘攘,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座明清建筑里,还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7年3月25日至4月10日,南京市第一个总工会在明远楼播下革命火种。一  1927
期刊
抗战初期,我在从贵阳疏散到花溪的贵阳女中念完了三年初中。这所刚从城里迁来的学校集中了一批相当优秀的老师。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国文。老师是刚从北方逃难南来的一位“下江人”。我还清楚地记得她的名字叫朱桐仙。她也不愿住在学校附近,就在我们家那座小山上,比我们家更高一些的地方,租了两间农民的房子。她单身一人,家中却很热闹,常有许多年轻的来访者。母亲不大喜欢她,常在背后指责她走起路来扭得太厉害,有故意卖弄风情
期刊
南通博物苑新馆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景秀丽的濠河之畔,是由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一座公共博物馆。比起传统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更像是一座婉约秀丽的江南园林,南馆、北馆、中馆三座主要展馆掩映在花木丛中,形成一条南北中轴线,轴线之外散布有东馆、藤东水榭、相禽阁等造型风格迥异的景观建筑。2005年,南通博物苑在原址的基础上扩建出第二轴线。新展馆在设计中融入南通独有的地域文化元素,古典与现代交融,形
期刊
遵义会议会址  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的遵义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遵义会议会址而闻名于世。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因此,遵义被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这座布满红色印记的革命圣地,如同南湖红船、井冈星火、延安宝塔,成为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历史丰碑。遵义会议会址:革命从此上新途  在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区,有一座古
期刊
《父亲的河流》  肖德林著  广陵书社  本书由六篇中篇小说组成。作者对生活独特的体验与深刻的感悟,让读者阅读时有丰富的画面感和体验感。书中,一些人物形象涉及对于乡村的出走或逃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时代如何实现自身生存价值的思考。  《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  章剑华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以江村的小康梦想为主线,梳理了千百年来小康的历史脉络和递进关系,从而深刻揭示了“只有在共产党领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