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我院心血管病患者按疾病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每组20人,共60人。检测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液浓度,可以辨别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区分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切实减少发病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结局,值得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检测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我国居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威胁之大已经有目共睹[1],要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危险人群的监测,预防疾病发生。目前临床中已经开展许多研究寻找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致力于对危险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从本质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2]。同型半胱氨酸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高低可以反映其血管损伤的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高低,可以使用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来划分人群发病危险程度,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本文主要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檢测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观察对象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经我院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梗死(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每组各2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0-82岁,平均(67.6±15.7)岁。所有患者均满足WHO 1989年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期间均未服用氨甲蝶呤、利尿药、抗癫痫药或维生素等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有影响的药物。年龄及性别资料大致相仿。
1. 2检测方法
采用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同型半胱氨酸。嘱受检者检测前空腹12h使用分离胶试管采集静脉血5m1,l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2 0℃冷藏备用。每次检测均在室内质控合格情况下进行自动监测、扫描及定量分析处理。所有受检者检测前均避免食用高蛋自饮食。试剂盒参考标准范围为:男:6-15umol/L;女:3-12umol/L。
1. 3统计学方法
采用8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予以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表1)
60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 (25/60)。由此可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水平高低反映患者血管损伤情况。这是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反应性血管损伤的氨基酸,随着病情的加重,随之出现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预示着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高危状态。
目前临床将同型半胱氨酸视作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液中其浓度可视为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对于还未出现心血管症状的危险人群,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判断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4],及早做好干预性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血管的毒性作用包括:①同型半胱氨酸的氧化容易释放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②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促使其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血管栓塞。③削弱血管内皮细胞对血栓的抵抗能力,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促进血栓形成。④造成人体脂类代谢紊乱,使脂类囤积过多从而导致血管栓塞。对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通过辨别高危人群,在预防性针对治疗后,有效逆转患者疾病结局,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5]。
本文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这可能与患者出现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栓塞等症状有密切关系。且各类心血管疾病之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差异。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液浓度,不仅可以辨别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可以区分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切实减少发病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结局,值得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戎秀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河北医药,2009,31(6):734-735.
[2]郑利平.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7):877-878.
[3]叶辉,周向京,田耕,等.血同型半胱氨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关系的研究. 中国医药,2006,l(10):577-578.
[4]荣嵘,张爱民,樊春红,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关系的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77-80.
[5]王秀荣.同型半胧氨酸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 18 (4): 532.
【摘要】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我院心血管病患者按疾病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每组20人,共60人。检测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液浓度,可以辨别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区分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切实减少发病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结局,值得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检测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我国居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威胁之大已经有目共睹[1],要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危险人群的监测,预防疾病发生。目前临床中已经开展许多研究寻找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致力于对危险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从本质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2]。同型半胱氨酸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高低可以反映其血管损伤的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高低,可以使用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来划分人群发病危险程度,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本文主要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檢测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观察对象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经我院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梗死(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每组各2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0-82岁,平均(67.6±15.7)岁。所有患者均满足WHO 1989年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期间均未服用氨甲蝶呤、利尿药、抗癫痫药或维生素等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有影响的药物。年龄及性别资料大致相仿。
1. 2检测方法
采用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同型半胱氨酸。嘱受检者检测前空腹12h使用分离胶试管采集静脉血5m1,l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2 0℃冷藏备用。每次检测均在室内质控合格情况下进行自动监测、扫描及定量分析处理。所有受检者检测前均避免食用高蛋自饮食。试剂盒参考标准范围为:男:6-15umol/L;女:3-12umol/L。
1. 3统计学方法
采用8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予以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表1)
60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 (25/60)。由此可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水平高低反映患者血管损伤情况。这是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反应性血管损伤的氨基酸,随着病情的加重,随之出现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预示着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高危状态。
目前临床将同型半胱氨酸视作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液中其浓度可视为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对于还未出现心血管症状的危险人群,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判断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4],及早做好干预性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血管的毒性作用包括:①同型半胱氨酸的氧化容易释放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②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促使其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血管栓塞。③削弱血管内皮细胞对血栓的抵抗能力,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促进血栓形成。④造成人体脂类代谢紊乱,使脂类囤积过多从而导致血管栓塞。对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通过辨别高危人群,在预防性针对治疗后,有效逆转患者疾病结局,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5]。
本文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这可能与患者出现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栓塞等症状有密切关系。且各类心血管疾病之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差异。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液浓度,不仅可以辨别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可以区分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切实减少发病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结局,值得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戎秀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河北医药,2009,31(6):734-735.
[2]郑利平.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7):877-878.
[3]叶辉,周向京,田耕,等.血同型半胱氨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关系的研究. 中国医药,2006,l(10):577-578.
[4]荣嵘,张爱民,樊春红,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关系的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77-80.
[5]王秀荣.同型半胧氨酸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 18 (4):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