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33-01
  
  小学生以编故事写童话等想象作文为主流,虽然有利于学生放飞个性,发挥想象,拓展思维,促进创新。但是,这容易使学生作文训练与生活体验脱节,学生熟悉的不用写,不熟悉的要硬写,怎么写也写不出真情实感。如果,能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起,就有利于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增加语言文字,使文章篇幅增长,解决学生作文写不长的难题;有利于学生回归自然,观察自然,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写出与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真实文章,用作文赞美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从记叙文开始,因为,记叙文对其真实性要求较高,是对所写的人、事、物、景的逼真再现。再说,小学生的作文也是应该从比较形象、具体的记叙性文字训练开始,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和方方面面,时旱刻刻都在影响着他们,便于筛选写作素材。如何才能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我总结了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和教训,选择了先从写好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功。
  1 出现“时间”要进行天气描写
  记叙文的“时间”要素,一般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写好它,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情境和真实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朴实的写作风格。可是,这个要素很容易被忽视,有些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经意地把它写成:“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和小华来到沿江河畔玩。”接下来就是写做事的经过。“星期天上午”,是天晴,是下雨,还是风起云涌,读过以后,一点不知道。不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语文老师也比较认同这样写。
  我要求学生在记叙文出现 “时间”时,适当地进行“天气”描写,比如,指导学生把上述句子补充成:“一个星期天上午,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把路边的树枝吹得轻轻摇动。我和小华高兴地来到沿江河畔玩。”一个简短单调的句子内容也充实了许多,也给人一种真实感。描写“天气”,我要鼓励学生照实写,简单几笔,不宜太多太浓。
  2 交待“地点”要有景物衬托
  许多初涉作文的小学生,写记叙文 “地点”只是一笔带过,使事情与环境脱节,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有位学生写道:“五一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可高兴了。”后面就是写事情的经过。老家的门前屋后都有些什么景致,一点都没有写。为此,我让这个学生回顾所见所闻,指导他对所看到的景物进行梳理,然后,对上述句子进行充实。在我的指导下,这个学生把原句上修改成:“……我和爸爸妈妈乘车大约两节课时间就回到了老家,爷爷奶奶早已笑盈盈地在在门口等候。老家的房子是泥土房,房前的左边有一棵茂盛的樟树,前面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接下去再写这一天的活动经过,这样写能够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从此也“精神”起来了,避免了文章因脱离环境而出现的单一。”
  3 介绍“人物”要抓外貌特征
  把注意力放在事情过程上,忽视人物外貌特征,是小学生写文章的通病。比如有些学生写《我敬佩的李老师》。在她的笔下,老师是这样出场的:“李老师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一到学校就进教室,管我们读书。”然后,就用几个例子写李老师是怎么值得尊敬的。没鼻子没脸,李老师没有具体的轮廓,使文章人物显得生硬。我把这句话抄写在黑板上,按“人物出场要抓外貌特征”的要求,当众指导学生说:“我就是李老师,照我的样子写好李老师的外貌。”经过一番观察,很多学生把上述那个简单的句子修改成了:“李老师高高的个子,40来岁,短头发,四方脸,眼睛细长,平时喜欢穿运动服上课。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一到学校就兴致勃勃地进教室,指导我们读书。”一个灵气活现的老师就出现在眼前。
  4 人物“对话”要有神情描述
  记叙文里只有人物外貌描写还不够,还必须把说话人的喜怒哀乐刻画出来,才能把人物感情表达出来。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一般都用“他说”“我说”“我问他”“他回答说”来导引对话,说话毫无表情,文章就呆板了。所以,我认为在写人物对话时,应该把说话的表情略加描述。比如:小明眉飞色舞地说:“我评上了三好学生!”爸爸气喘吁吁地说:“我,我终于登上了顶峰。”这样的文章才能突出文章情感,才有亲切感。
  如果,能指导学生在练习每一篇记叙文时。都按上述要求写好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对话,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我的写作教学就呈现出由低到高的三步阶梯性:“飞翔”“彩绘”“回归”。“飞翔”的是思维、思绪。“彩绘”并非是一种艺术创作,而是我们美化、诗化作文的一种引领手段。“回归”是写作的反璞归真。  【关键词】“飞翔”;“彩绘”;“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26-01    看过许多大家和同仁的有关写作教学的文章,他们
期刊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大纲是近年来被国内外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主张在交际法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运用规则进行个性化教学,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本文重点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定义、理论依据、任务界定及大纲设计等,全面客观地评价了任务型大纲的优缺点,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任务;交
期刊
【摘要】要重视课堂朗读。朗读能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提高说普通话水平,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朗读; 熟悉课文;督促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29-02    时下,在一些中职学校里,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正在弱化,课堂上一般不朗读,经常安排学生默读课文,用默读来代替朗读,而且时间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28-02    1 阅读在中学英语中的地位  某种意义上说,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 通过阅读,能扩大知识面, 增加词汇量, 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欠缺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通过改进阅读中的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设计来提高阅读技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明显,学生的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实验班的阅读测试成绩及格率由实验前的66.7%提高到80%,优秀率由实验前的16.7%提高到26.7%,而非实验班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证明,我所设想的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改进英语阅读;活动设计;提高阅读技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认识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了解常用的阅读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让初中学生认识阅读策略,掌握阅读策略,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才能快速高效地提高阅读效果,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课堂;英语阅读策略;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23-02    很多从事外语教育的研究者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设计忌直贵曲,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要有“度”;提问设计应该“巧”;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27-0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设计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31-01    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32-01    许多高中生在面对30分的英语作文,很伤心,觉得无从下手。他们都以为:自己是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的,但就是无法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这种状况在我们贵州盘县地区体现得非常明显。  我们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学习注重平时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在这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36-01    福建省职高目前采用的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共四册, 分四个学期使用。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话题为主线”和“任务为主线”,也就是说: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由7个板块构成,分别是Warm-up, Listen and Speak:Task 1, 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