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是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伴随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也有较大调整。传统以“教师板书、多媒体、口授,学生耳听、笔记”为特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厚基础、强能力、高品格、善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1]。因此,为提高《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植物及植物生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并不完全适应,没有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也不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1.1课程的学科设置针对性不强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在不同专业开设,但是不同专业基本学习同样内容的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这使该课程的系统性教学与各专业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些偏差。
1.2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
多数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内容过多,忽视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与后续专业知识的联系。课程教学应当既要顾及学科的系统性和必要的深度与广度,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3实践教学不够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实践课时占《植物及植物生理》总课时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系列性、应用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4教学管理不灵活
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办法及管理等还不够灵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针对专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遵循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学生培养这些能力的内在规律。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构建前瞻性、本质化、探究性的课程体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氛围。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研究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还应按专业的类别开展研究,以任务问题为中心,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重新组合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
2.2联系专业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根据农林类专业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对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的需求,重新调整这部分教学内容,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服务于专业”为原则,删去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而在实际中应用较少的一些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精”字,教学内容的讲授力求精练,把最精华、对学生发展最有启发的内容提炼出来,用最少的课时讲授。
课程改革实现模块化,课程注重整体优化,教师要根据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要求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大胆整合课程,精简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项目教学与训练为主,形成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实现“理论—实践”教学小循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体现实用性,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
优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技能教学的学时比例,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加强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构建植物及植物生理实训系列课程,把基础实训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和优化,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并尽量根据专业的需求,增加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实训,适当设置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意识的“菜单式、牵着手”的模式教学,而采用重归纳、分析、渗透、综合为一体的“体会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师和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心中的光明,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成长。教师由“演员”转变成“导演”,即转变为设计、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者、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评估学生学习结果。学生由“观众” 转变成“演员”,及转变为资讯、计划、实施、讨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2.4灵活教学管理,注重过程考核
在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基本操作规范、技能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体系等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因此,怎样积极探索符合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教学管理方法及考核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考核和评价多样化的突破。可根据学习模块内容确定学习任务,确定考核目标,强化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施详实可行的考核体系。每一项学习任务都对应有一套标准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改变过去单一闭卷和终结性考试的方式,根据课程制定技能项目的测评和步骤,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学习态度和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核,每一个步骤项目的成绩设定了详细的标准,直接面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各环节的表现与结果心中有数,最终能自己算出综合评价结果。改变了过去全部由老师一人掌握的状况。同时还对每个学生所做的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和评价,使学生既有成就感受,又在评价中总结了经验。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管理及考核办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教,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专业基础课程所需的专项技能需求,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选取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法,通过反复探索和体会,逐渐形成适合课程的教学特色,满足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形成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楠楠,朱昌蕙.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80~1481.
[2]马英姿,陈智勇.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是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伴随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也有较大调整。传统以“教师板书、多媒体、口授,学生耳听、笔记”为特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厚基础、强能力、高品格、善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1]。因此,为提高《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植物及植物生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并不完全适应,没有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也不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1.1课程的学科设置针对性不强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在不同专业开设,但是不同专业基本学习同样内容的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这使该课程的系统性教学与各专业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些偏差。
1.2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
多数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内容过多,忽视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与后续专业知识的联系。课程教学应当既要顾及学科的系统性和必要的深度与广度,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3实践教学不够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实践课时占《植物及植物生理》总课时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系列性、应用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4教学管理不灵活
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办法及管理等还不够灵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针对专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遵循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学生培养这些能力的内在规律。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构建前瞻性、本质化、探究性的课程体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氛围。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研究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还应按专业的类别开展研究,以任务问题为中心,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重新组合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
2.2联系专业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根据农林类专业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对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的需求,重新调整这部分教学内容,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服务于专业”为原则,删去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而在实际中应用较少的一些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精”字,教学内容的讲授力求精练,把最精华、对学生发展最有启发的内容提炼出来,用最少的课时讲授。
课程改革实现模块化,课程注重整体优化,教师要根据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要求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大胆整合课程,精简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项目教学与训练为主,形成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实现“理论—实践”教学小循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体现实用性,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
优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技能教学的学时比例,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加强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构建植物及植物生理实训系列课程,把基础实训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和优化,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并尽量根据专业的需求,增加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实训,适当设置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意识的“菜单式、牵着手”的模式教学,而采用重归纳、分析、渗透、综合为一体的“体会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师和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心中的光明,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成长。教师由“演员”转变成“导演”,即转变为设计、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者、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评估学生学习结果。学生由“观众” 转变成“演员”,及转变为资讯、计划、实施、讨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2.4灵活教学管理,注重过程考核
在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基本操作规范、技能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体系等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因此,怎样积极探索符合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教学管理方法及考核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考核和评价多样化的突破。可根据学习模块内容确定学习任务,确定考核目标,强化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施详实可行的考核体系。每一项学习任务都对应有一套标准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改变过去单一闭卷和终结性考试的方式,根据课程制定技能项目的测评和步骤,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学习态度和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核,每一个步骤项目的成绩设定了详细的标准,直接面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各环节的表现与结果心中有数,最终能自己算出综合评价结果。改变了过去全部由老师一人掌握的状况。同时还对每个学生所做的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和评价,使学生既有成就感受,又在评价中总结了经验。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管理及考核办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教,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专业基础课程所需的专项技能需求,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选取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法,通过反复探索和体会,逐渐形成适合课程的教学特色,满足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形成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楠楠,朱昌蕙.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80~1481.
[2]马英姿,陈智勇.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