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命题和自改互改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翻翻西看看,硬是难以下笔。即便写出一篇来也是言之无物,言不由衷,枯燥无味。
  为了减轻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并发现写作的话题,每次作文课写自己确定的题目。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话题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及思考所得。这就需要要求学生在平时每一天的生活中留意身边的景﹑物﹑人﹑事﹑理,凡事都要仔细观察,探其成因,思其去向。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让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思想﹑感情进行联想﹑思考。凡是能让自己感动,能引发自己的兴趣﹑联想和思考的材料,都把它写进记载本里,以此来建立一个充实的话题库。到作文课时,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题目,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这样,叙述就由一个作文题目确定的漠不关心者变为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发现写作话题的主动搜寻者,由一个教师旨意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生活体验的主动表述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不仅面临学生写作文难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批改作文难的困扰。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好像教师不在学生的作文上圈圈画画、写上几句评语,就是不称职教师一样。然而,这一切对学生来说又如何呢?他们拿到被精批细改,满篇朱红的作文时,绝大多数人首先关心的是分数多少,至于为什么得高分,为什么得低分,则根本不去追究缘由。更有甚者,连老师的旁批总评都不屑一顾。显然,这样的作文批改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效率也高不起来。相反的,它成了我们教师的索绊。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做法是:(1)自改。每次作文后老师把本子先收起看是否都完成了。然后再发下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修改,最好是把原来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再用一个时间誊正上交。(2)互改。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评改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评判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第二,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将作文本交叉发下去,每人改一本别人的作文;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写出眉批,给定分数,写好总评及给定分数的理由。最好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互相争论交流。第三,每组推荐1—2篇佳作,交教师审阅后,或安排时间请作者在全班朗读,或张贴或打印出来在全班交流。
  这样的好处:(1)学生学习评判标准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知识、技巧的过程。学生能熟练运用标准评判别人的作文,自己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标准要求写作。(2)作文评改的主体是学生,而以往是教师包办一切。自改互改使作文评改由传统的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3)作文评改的落脚点应该是改,评只是手段,以往老师的评改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更多的是评给分数,下评语,自改互改实现了重心由评向改的转变。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主命题、自评自改,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中解脱出来,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比较、有鉴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写作量有所加大,增加作文课堂密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自主修改,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的同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
其他文献
一、丰富生活,培养思维客观性。众所周知,生活空间越大,学生想象力必然越丰富。而语文涵盖着生活,生活中也有语文。要使学生具备想象力,就必须使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生活。为此,我经常引导同学仔细观察五彩缤纷的生活,写好观察日记,大量积累感知材料,根据认知规律,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丰富的想象。  二、激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多元性。思维没有定势,思维也不是唯一,发散性思维尤其多元性,为此,我要求同学们展开各自的想
期刊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师,他以令人拍案叫绝、忍俊不住的精妙比喻,动漫的笔法,细微的心理刻画,描摹人情世态,调侃芸芸众生,讽刺时弊,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笔锋,予人妙趣横生、入木三分之感,散发着让人惊叹不已的文字力量,发人深思。  《围城》是钱钟书写的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奇书,它首先让你笑,然后让你哭。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人
期刊
1、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偏重知识化。由于现在我国教学的目的还是应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就更多的是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而将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忽略掉,教师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这些文学常识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是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只需要轻轻带过就好,否则就会造成主次忽略的不良影响。  一首古诗词是一个整体,但是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其分割成很多部分,这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中学所设置的各种教学科目,语文学科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许多名师,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真挚的爱生情怀,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心游万仞、精彩言说,让课堂真正成了情趣的栖所,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新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课堂环节过渡语、课末总结语,这三种在不同时间使用的关键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姿多彩的课堂历程开始后,我是这样运用“三语
期刊
小升初后,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在小学学习轻松,成绩优秀,怎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他们很费解。其原因关键没有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过渡衔接?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衔接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段学习,是小学学习的拓展和深化。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跨得好,初中的教学就能一帆风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小说时,也要求他必须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也就是说动词之于写作的确很重要。“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写作时,若想把人物写“活”就必须在锤炼动词上下足功夫。  1、妙用动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动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有很强的张力。如果能妙用动词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那么所刻画的人物就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因为行为动作对人
期刊
这段时间浸润在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中,读着常感叹能把枯燥的理论写得生动形象的书真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大多数一线教育者的好书。读过每个章节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一句句概念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章节在此: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是的,儿童的生长需要有他的阶段特征,拔苗助长或亡羊补牢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显
期刊
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初中教学的个性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教学进行个性教育有这个大优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