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翻翻西看看,硬是难以下笔。即便写出一篇来也是言之无物,言不由衷,枯燥无味。
为了减轻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并发现写作的话题,每次作文课写自己确定的题目。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话题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及思考所得。这就需要要求学生在平时每一天的生活中留意身边的景﹑物﹑人﹑事﹑理,凡事都要仔细观察,探其成因,思其去向。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让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思想﹑感情进行联想﹑思考。凡是能让自己感动,能引发自己的兴趣﹑联想和思考的材料,都把它写进记载本里,以此来建立一个充实的话题库。到作文课时,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题目,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这样,叙述就由一个作文题目确定的漠不关心者变为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发现写作话题的主动搜寻者,由一个教师旨意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生活体验的主动表述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不仅面临学生写作文难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批改作文难的困扰。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好像教师不在学生的作文上圈圈画画、写上几句评语,就是不称职教师一样。然而,这一切对学生来说又如何呢?他们拿到被精批细改,满篇朱红的作文时,绝大多数人首先关心的是分数多少,至于为什么得高分,为什么得低分,则根本不去追究缘由。更有甚者,连老师的旁批总评都不屑一顾。显然,这样的作文批改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效率也高不起来。相反的,它成了我们教师的索绊。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做法是:(1)自改。每次作文后老师把本子先收起看是否都完成了。然后再发下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修改,最好是把原来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再用一个时间誊正上交。(2)互改。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评改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评判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第二,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将作文本交叉发下去,每人改一本别人的作文;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写出眉批,给定分数,写好总评及给定分数的理由。最好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互相争论交流。第三,每组推荐1—2篇佳作,交教师审阅后,或安排时间请作者在全班朗读,或张贴或打印出来在全班交流。
这样的好处:(1)学生学习评判标准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知识、技巧的过程。学生能熟练运用标准评判别人的作文,自己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标准要求写作。(2)作文评改的主体是学生,而以往是教师包办一切。自改互改使作文评改由传统的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3)作文评改的落脚点应该是改,评只是手段,以往老师的评改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更多的是评给分数,下评语,自改互改实现了重心由评向改的转变。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主命题、自评自改,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中解脱出来,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比较、有鉴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写作量有所加大,增加作文课堂密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自主修改,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的同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翻翻西看看,硬是难以下笔。即便写出一篇来也是言之无物,言不由衷,枯燥无味。
为了减轻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并发现写作的话题,每次作文课写自己确定的题目。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话题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及思考所得。这就需要要求学生在平时每一天的生活中留意身边的景﹑物﹑人﹑事﹑理,凡事都要仔细观察,探其成因,思其去向。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让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思想﹑感情进行联想﹑思考。凡是能让自己感动,能引发自己的兴趣﹑联想和思考的材料,都把它写进记载本里,以此来建立一个充实的话题库。到作文课时,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题目,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这样,叙述就由一个作文题目确定的漠不关心者变为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发现写作话题的主动搜寻者,由一个教师旨意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生活体验的主动表述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不仅面临学生写作文难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批改作文难的困扰。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好像教师不在学生的作文上圈圈画画、写上几句评语,就是不称职教师一样。然而,这一切对学生来说又如何呢?他们拿到被精批细改,满篇朱红的作文时,绝大多数人首先关心的是分数多少,至于为什么得高分,为什么得低分,则根本不去追究缘由。更有甚者,连老师的旁批总评都不屑一顾。显然,这样的作文批改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效率也高不起来。相反的,它成了我们教师的索绊。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做法是:(1)自改。每次作文后老师把本子先收起看是否都完成了。然后再发下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修改,最好是把原来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再用一个时间誊正上交。(2)互改。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评改标准,引导学生掌握评判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第二,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将作文本交叉发下去,每人改一本别人的作文;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写出眉批,给定分数,写好总评及给定分数的理由。最好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互相争论交流。第三,每组推荐1—2篇佳作,交教师审阅后,或安排时间请作者在全班朗读,或张贴或打印出来在全班交流。
这样的好处:(1)学生学习评判标准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知识、技巧的过程。学生能熟练运用标准评判别人的作文,自己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标准要求写作。(2)作文评改的主体是学生,而以往是教师包办一切。自改互改使作文评改由传统的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3)作文评改的落脚点应该是改,评只是手段,以往老师的评改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更多的是评给分数,下评语,自改互改实现了重心由评向改的转变。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主命题、自评自改,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中解脱出来,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比较、有鉴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写作量有所加大,增加作文课堂密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自主修改,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的同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