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应萍小楷书法艺术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江西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她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第一故乡。所以对故乡的人或事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当然对江西书法界也特别关注,而对于女书家应萍我也不是一次打交道,曾经有电话联系。虽然不曾谋面,但她给人感觉性格直率,对书法近乎痴迷。其书法主要根植钟繇、祝允明与二王一路小楷,给人感觉婉约亲切,如沐江南春风。江西人的灵秀创造了她的书法个性,她的小楷线条古雅飘逸、清新自然,很明显来源于魏晋古代碑帖的融合。所谓的自由恣肆已不存在,更多是理性的挥洒,比之所谓的一些名家的书法创作,很明显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维。应萍的作品更加古朴自然,更加舒畅清新。智慧与勤奋的动力、传统与时代的连接,让她的书法世界更多了一种纯正静穆。古今穿越的征途上,有迷惑,有探索,有思考更有新意。难得应萍始终以平常心细腻地耕耘着自己的书法热土,虽然柔和婉约,但也不缺少轻松活泼的气息。
  应萍的作品给人感觉是清新洒脱、散淡幽静的,其作品所表现出的文人气并非现代很多书家所具有的。应萍小楷无论是手卷、横幅还是小品,作品从构思、选题等方面都很有新意。从书法审美学看,应萍以选择传统诗词文章为主,作品强调动静结合、虚实变化、飘逸古拙。同时在秀丽中让人感觉到了平和清爽、气韵飞扬。笔法精巧柔和,一笔一画都在不经意中顺势挥之,用笔简练、结体端庄、墨色纯正、静中寓动、流畅自如。尤其是书法创作心态方面,古人云:凡书贵在平静,令意在笔前,笔居其后,未作之始,结思成也。欧阳询云:澄神静虑、端以正容、秉笔思生、临池逸志。很明显创作的心态极其重要。总体来说,应萍的作品更多了一些书卷气,从谋篇、书写的状态可以知晓她创作的过程。应萍心态平和,书写过程又是极其严谨的。其作品多以横幅为主,整体感觉清逸浑厚,平静幽雅。
  应萍的小楷创造来源于痴迷与勤奋,融合二王的洒脱飘逸、旷达清新与钟繇的幽闲自在、宁静平和。书法情结以痴迷传统书法创作为来源,在布局上,她能灵活运用多种章法进行创作,善于变化。纵横有序、跌宕起伏,古雅浑厚自然,体现出整体书写的自然流畅美。应萍书法创作最大的特点是发挥了线条的质感,用筆不露锋,圆浑凝重,善于运用线条的长短、轻重、起收等,在书写上进行了对比性的处理,做得很是到位并取得不俗的效果。
  应萍的书法世界是宁静高雅的,相信她凭着勤奋和自信以及不断的努力,在今后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一定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他文献
上次和朋友聊天,讲到风流才子,大家从拉丁情人讲起。我个人觉得成为风流才子的首要条件是相貌堂堂,富有才学加上洒脱不羁的个性,事实上能够风流倜傥、洒脱自如的男士不多,“冒牌货”不少。谈到拉丁情人我则有过直接观察,结论是大部的所谓拉丁情人他们的把戏明的是跳跳舞,唱唱歌,嘴巴甜得像蜜,暗的是一个字,那就是“骗”,他们不是风流,更贴切地说就是下流,玩世不恭的结果惹得很多拉丁小姐讲这些人“坏”(malo)。我
期刊
拍摄这本个展画集的照片时,非常好玩。好玩就好玩在,当时在场的几个人除了各司其责,如配合摄影师将作品上架、下架、记录尺寸等,还要一起琢磨着如何给每幅作品起个名字。  好吧,起个名字。大家好像置身现场抢答赛,急急开动起脑筋来。因为作品比较多,拍照的前后环节又是走流水线地一环扣一环,若名字不及时想出来,要么流水线停止吧,但时间不允许;要么后面补写吧,但想想就蛮麻烦。而且,颜峰的画室又是那么狭促,满屋子的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家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的压抑之后,重新获得思想上的解放,美术界开始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进行认真地思考。此时,国画界也感受到了“危机”,一批画家和美术史家,开始对工笔画的历史进行理性的梳理,重新认识工笔画的传统,试图探索工笔画融合的新机,进行推陈出新,从艺术本体来探索自身的创作前景。陈白一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具有开拓性的艺术家,也开始对艺术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期刊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宝安古邑,深圳之源,特区之本,人文焕彩。得宝而安:国政开放至今,特区文化,立特鼎新,唯宝城如一,不可或缺。  今有画者吴广,居大宝之地,得本土之厚,饮历史之源,遵文化之道,举众人之力,策专题之展,呈大观之象,纳百家之言,并就教于天下方家,名之曰:“人文雕像、文化丰碑”,庶几可也!  吴广者,湘上古罗人,弱冠行军入粤,近三十年矣。少抱诗才,数度困厄,沉入生活,深耕
期刊
邓小刚,湖南省安乡县人,设计学碩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期刊
书法和篆刻于我来说,基本上是不计投入产出比例的,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好多朋友认为这有点划不来。我自己以为这是怡性之道,而非生财之道。这种物质的投入转化为我充实的精神生活。写字刻印,赔了纸墨石头那是常有的事。我以为人在大千世界,要想心情舒泰,便不能与金银相较。不爱斯道,不入斯道,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吾入斯道终不悔。  把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学习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偏执与狂热则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在我心
期刊
画家吴广  吴广,湖南湘阴人,当代著名青年学者、金石书画家、作家、诗人。字一庵,又字抱樾,号八大痴人、泥古丁、小叶菩提子、一寸心十门艺百家饭千万亿生,别署再云轩。早年涉及小说、散文、戏剧、音乐,曾创作各类艺术作品两万余篇(幅),发表作品三千余篇(幅),其中三十余次入选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书协、中国美协、总政治部、公安部等主办的大赛并获奖。作品先后被美国、新加坡及文化部、故宫等几
期刊
春天到了,我忽然想起蛰伏许久的青年书法家杨华老师。近几个月每次打电话,他都说在忙,而且很忙!从他不停发出的微信中看,杨华真的时时刻刻都有事儿做。凭我对他的了解,这种工作的节奏才是他真正的日常生活。和杨华老师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又好久不见,于是我决定去他的“兰若精舍”探望一下这个总有故事的“忙”人……  熟识杨华作品的人总能不经意地想到他那儒雅俊朗、敦厚朴诚的书生模样,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刚见面,杨华一
期刊
发现诗墙  2017年10月30日,我赶抵杭州办事。路过市区某地铁民工的宿舍,隐约感觉围墙上有几段手写的字。回头一望,嘿,竟是以黑色记号笔题的诗——《夜西湖》《游西湖》《望乡》……一共好几首!遂以手机匆匆拍下。  次日半夜细看图片,发觉五首诗全是我不曾知的,也搜索不到。从韵脚与句内都不遵平仄,且几无对仗,可见均非格律体。还有同音权代的字,如“抒”作“疏”、“缘何”作“圆何”、“沧桑”写成“苍桑”,
期刊
丙申年秋,参加第二届王羲之奖书法展,在经历了初复评及现场书写终评比赛后,我的小楷作品最终进入了优秀奖之列,我深感激动并深受鼓舞!这也是对我多年学书方向及态度的一次肯定。  我自幼喜画,孩提时起便对方方正正的汉字有了兴趣,未能识字,先学“写字”,经常在纸上糊乱涂抹,现在想来,正是这种最原始初心的“涂鸦”为我日后与书法结缘埋下了伏笔。  慧媛不慧,“缘”却很好。正式接触书法是从13岁起,我跟随山东龙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