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即使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理论也认为,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先从教师的倾听开始,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关键词:倾听;奇思妙想;错误;争辩;离经叛道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65-1
作为现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倾听本领。
一、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有时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作为说者的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作为听者的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错中见对,从无中见有,要“于无声处”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角。一位学生画好后,突然冒出一句:要是再画一条线,就变成了一个有三个角的图形了!这位同学的发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老师见到这个情形,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案,引导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画出的三个角的图形展示出来,结果学生一下开拓了思路,依次展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形。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异想,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继续走自己的教案,更没有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大动肝火,而是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想法和创建,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正是因为教师能够主动地倾听,才可以将一节普通的数学课上得活灵活现,精彩迭起,把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二、倾听学生的错误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另一种是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式一样。很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没有评判对错,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出发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的图上,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并不是一样大,那么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师生共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机智将伴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引导点拨,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的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耐心地等待热忱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三、倾听学生的争辩
在学习“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在学习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角,这三个分别是锐角、直角和钝角,给这三个角画上标上弧线,分别在角内写上“1”、“2”“3”。
……
本来我以为这一小节内容很简单,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哪知道课堂上还真就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了这种意外怎么办?当然不能用一句“书上不是这样写的”来应付,应该首先要让学生去辨析,去讨论,在争辩中明白是与非。再者,本课中某同学的写法很有创造性,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他这种善于思考、富于创新的学习精神,通过表扬他,使全体学生都能明白,老师喜欢动脑、创新的学生,即使答案和别人的不一样,老师也不会批评。久而久之,班级里就会形成一种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氛围。
四、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
在笔者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猴王国运来一批桃子,老猴叫小猴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小猴子连连摇头;老猴又叫它拿60个桃子去分给30只猴子,小猴得寸进尺,挠挠脑袋,请求老猴再多给一点;最后,老猴慷慨地叫他拿600个桃子去分给300只猴子,这次小猴开心地笑了,老猴也笑了。讲到这里我问学生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全班十有八九的同学都说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因为它懂得商不变的规律。这时坐在墙角的一位很不起眼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小猴的笑是聪明的笑。”我一愣,赶紧问:“为什么?” 那个学生大声说:“因为小猴想到了其他的猴子。如果只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其他的猴子一定会过来争夺,猴子们就会打架的。”
瞧,他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这个问题可真够“刁钻古怪”,其他学生听了他的回答哈哈大笑,以为我会很快否定他的答案,因为大家都明白,这节课讲的是商不变的规律,和猴子们打架没有任何关系。
我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回答后,并没有简单地否决了孩子,反而觉得这个答案非常难得可贵地表现出孩子的求异思维。我马上说:“你真了不起,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讲得有道理吗?我们来讨论讨论吧!”于是全班同学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有的同学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小猴不懂商不变的道理;有的同学认为有道理,因为他看见过动物园的小猴们为了一个苹果你争我夺,打成一团。还有的学生认为既有道理又没有道理,如果从商不变的规律来看,小猴不懂,所以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如果从实际来看,小猴能为别的猴子着想,它的笑才是聪明的笑。这时我顺势一转:“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老猴、小猴的笑都可能是聪明的笑,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
本节课结束后,给我的启示是:思维的空间本来就是无限广阔的,科学探索的兴趣往往是在所谓的离经叛道的答案中培养出来的。当学生的答案和我们预想的答案不同甚至离题万里时,我们当老师的是否想到这可能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之光呢?
关键词:倾听;奇思妙想;错误;争辩;离经叛道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65-1
作为现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倾听本领。
一、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有时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作为说者的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作为听者的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错中见对,从无中见有,要“于无声处”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角。一位学生画好后,突然冒出一句:要是再画一条线,就变成了一个有三个角的图形了!这位同学的发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老师见到这个情形,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案,引导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画出的三个角的图形展示出来,结果学生一下开拓了思路,依次展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形。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异想,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继续走自己的教案,更没有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大动肝火,而是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想法和创建,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正是因为教师能够主动地倾听,才可以将一节普通的数学课上得活灵活现,精彩迭起,把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二、倾听学生的错误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另一种是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式一样。很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没有评判对错,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出发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的图上,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并不是一样大,那么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师生共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机智将伴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引导点拨,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的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耐心地等待热忱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三、倾听学生的争辩
在学习“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在学习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角,这三个分别是锐角、直角和钝角,给这三个角画上标上弧线,分别在角内写上“1”、“2”“3”。
……
本来我以为这一小节内容很简单,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哪知道课堂上还真就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了这种意外怎么办?当然不能用一句“书上不是这样写的”来应付,应该首先要让学生去辨析,去讨论,在争辩中明白是与非。再者,本课中某同学的写法很有创造性,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他这种善于思考、富于创新的学习精神,通过表扬他,使全体学生都能明白,老师喜欢动脑、创新的学生,即使答案和别人的不一样,老师也不会批评。久而久之,班级里就会形成一种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氛围。
四、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
在笔者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猴王国运来一批桃子,老猴叫小猴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小猴子连连摇头;老猴又叫它拿60个桃子去分给30只猴子,小猴得寸进尺,挠挠脑袋,请求老猴再多给一点;最后,老猴慷慨地叫他拿600个桃子去分给300只猴子,这次小猴开心地笑了,老猴也笑了。讲到这里我问学生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全班十有八九的同学都说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因为它懂得商不变的规律。这时坐在墙角的一位很不起眼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小猴的笑是聪明的笑。”我一愣,赶紧问:“为什么?” 那个学生大声说:“因为小猴想到了其他的猴子。如果只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其他的猴子一定会过来争夺,猴子们就会打架的。”
瞧,他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这个问题可真够“刁钻古怪”,其他学生听了他的回答哈哈大笑,以为我会很快否定他的答案,因为大家都明白,这节课讲的是商不变的规律,和猴子们打架没有任何关系。
我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回答后,并没有简单地否决了孩子,反而觉得这个答案非常难得可贵地表现出孩子的求异思维。我马上说:“你真了不起,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讲得有道理吗?我们来讨论讨论吧!”于是全班同学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有的同学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小猴不懂商不变的道理;有的同学认为有道理,因为他看见过动物园的小猴们为了一个苹果你争我夺,打成一团。还有的学生认为既有道理又没有道理,如果从商不变的规律来看,小猴不懂,所以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如果从实际来看,小猴能为别的猴子着想,它的笑才是聪明的笑。这时我顺势一转:“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老猴、小猴的笑都可能是聪明的笑,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
本节课结束后,给我的启示是:思维的空间本来就是无限广阔的,科学探索的兴趣往往是在所谓的离经叛道的答案中培养出来的。当学生的答案和我们预想的答案不同甚至离题万里时,我们当老师的是否想到这可能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之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