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学批判理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管理学在组织及管理世界的变化下所呈现的动态特点。本文将从管理学批判理论概述入手,就其核心内容及实质展开评价,作为对社会建构的基本产物,如何从管理学理论与范式研究中来探析管理学的发展奠定研究基础。
【关键词】管理学;建构主义;批判理论;评价研究
随着对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管理学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将需要从客观、公正的管理学科基础入手,以组织及管理世界为对象来探讨管理学的理性发展。管理学批判理论是管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随着管理学理论、范式及特定的社会建构逐步形成的。
1.管理学批判理论的基本概述及认识论
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管理学批判理论及方法论与传统的实证研究、演绎研究、归纳研究不同,主要从库恩的科学范式及理论框架逐步演变而来的认识论,其观点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双向互动,并由此来发展而成基于经验观察与先验范式之间的互动过程。作为认识论的不同方法,管理学批判理论是基于管理学建构主义基础上,严格地说,管理学批判理论主要是对管理学建构主义进行评价,对于组织及管理世界中的客观存在性,赋予了深刻的管理学实践者的批判色彩。由自身管理经验或者对管理现实的解释上来形成对管理世界的构建,管理学者不同的经验及信念下,对于管理世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建構管理学认知。总的来看,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认识论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于现实组织及管理世界的知识并非是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承载管理学知识的真实符号表征系统,它是对组织及管理世界的解释或假说,随着对认识的理解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升华,从而形成新的理论;二是对于管理学知识不能绝对的概况组织及管理世界的法则,需要从具体的活动中应用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不是一用就准的,而是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和情况来进行创造和加工;三是对于管理学知识不能以实体的形式来表达,尽管语言可以赋予管理学的外在形式,但对于管理学知识还需要从实践中来获得普遍的认同。正是基于此,对于管理学研究者及实践者来说,对于知识、经验的建构需要取决于特定的管理活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被动地生搬硬套理论。
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将矛头指向了管理学指导主义,而指导主义认为,管理学研究者对于自身的意志往往强加于他人的精神之上,并通过组织及管理活动来达成;而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来说,这种所谓的精神权威是不稳定的,也是容易发生变化的,因此,对于管理实践者,需要从自身知识建构中来学习,并应用到管理中,以此来实现管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在相互促进中构建理论。同时,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所抨击的主要问题并非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而是其哲学基础,也就是说认识者与认识物之间的二元论思想。从实证主义假设来看,事实上只存在一个中立的立足点,对于观察者可以站在这个立场上来观察管理世界。可见,对于管理学研究者所得出的理论,事实上是对管理学实证主义的“断然假设”,并未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进行验证。管理学实践者则需要从管理实践中来解释其中的技术性活动,或者对其客观表征进行解释,这样从管理者来看,这个特权是可以接触到现实管理世界的。严格的说,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认识论,最早源自康德的《纯粹的推理批判》,其中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对我们在思想上被动地接受材料与自主的对外界经验进行选择和组织,从而赋予这个世界不同的意义。
管理学批判理论认为,在方法论的确立上,对于管理学研究者不仅建构了对实验事实的解释,还建构了对事实本身的批判,每个组织及管理实践都是研究事实,都需要从管理学思维中来进行判定,自然,对于管理学中的任何中立是不存在的,管理学研究者在其理论假设及语言表述中已经对事实施加了影响。既然批判理论者不是通过证实或证明来进行归纳和演绎的,那么对于实证主义者所宣扬的中立观也是不认可的。建构主义者将已经证实的管理学理论、管理事实,以及因果关系都可以作为普适性的事实,而对于批判理论者,则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2.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评价研究
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核心来看,对于组织及管理世界中的变化及环境都需要从考察中来推理,因此批判理论者将问题归结于亮点:一是对于管理学中的组织及管理实践需要从主流观点的分析上来批判,从而揭示出管理学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批判理论通过对“真实的”管理实施进行分析,识别其解决方案的利益价值,无需对生活中不必要的控制加以解脱,使其符合真实生活;二是对于所表达的观点及意指,就其所建立的组织及管理民主上来摆脱主流力量的困扰及抑制,从而实现对批判目标的自由表达。从某种意义来说,管理学批判理论是在精神上、政治上、实际生活上进行彰显其特殊性,从而弄清其社会建构下对沟通行为的影响,进而得出现实生活中对组织成员生活的微妙变化。这两个论点在阐述时都基于同样的理论依据:即管理学批判者必须抛弃管理学公正性这种自大情结,必须把自己看成是局部的参与者,承认局部参与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也就是说,对于管理学原本的对社会常识的建构,管理学者以自己的观察为依据,并从理解常识性概念中来构建交往的基石。正如前者所述,对于管理学研究者的身份界定上,并非是观察者,也也不是以观察者身份创新的参与者,而是以参与者身份出现的观察者,是与社会实践社群相关的重要组成人员。由此在进行评判论研究中,才能给予合理的分析与反思,才能避免认识论与政治局限性的束缚。
对一切认识论的怀疑是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起点,也是对管理技术是否能够解决管理问题的客观认知。从当前管理学面对的组织困境及自我反思来看,对于来自理性主义正统的知识建构观,需要从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中解放出来。这就是哈贝马斯的“解放利益”思想,其目标在于经过思考而获得的自我知识,赋予个人的理性思考与行动,进而促进自我反省和批判。哈贝马斯在探讨通过理性讨论来解决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的合理性问题时,提出沟通理性概念,并从“理想的语境”中来实现管理知识与实践问题的一致性。尽管管理学批判理论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认知,但对这种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很容易产生误解,尤其是组织成员因缺乏对现实压迫的无知,在实践决策分析中表面上产生符合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而实际却掩饰了不合理的压迫结构。为此,管理学批判理论希望从揭露管理决策的扭曲上,就如何导致错误理解的根源进行探析,进而成为推动组织意识形态管理变革的有力力量。
3.结语
管理学批判理论揭示了组织及管理世界在变化中所形成的社会建构模式,并从其利益、动机和权力关系上展示了反对管理学主流力量形态的有效措施。管理学批判理论将否定一切技术需要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点,并从管理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分析,从而通过自我反思来达到对他人精神权威的制约。应当看到,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所面临的权威性的质疑,也是管理学认识论的难题之一,一方面要管理学知识的建构中来运用好知识对组织及管理世界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批判理论所关心的行为主体的意识上,界定其价值观与利益,并由此来揭示出管理学知识与实践参与者的关系。严格地说,管理学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社会现象的理论,也是通过对事实的批判与否定来唤醒组织成员的意识,进而促成合理的组织及其管理秩序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周芳.试论哈贝马斯对教育管理批判理论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
[2]杨生平,刘世衡.国外学者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关键词】管理学;建构主义;批判理论;评价研究
随着对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管理学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将需要从客观、公正的管理学科基础入手,以组织及管理世界为对象来探讨管理学的理性发展。管理学批判理论是管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随着管理学理论、范式及特定的社会建构逐步形成的。
1.管理学批判理论的基本概述及认识论
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管理学批判理论及方法论与传统的实证研究、演绎研究、归纳研究不同,主要从库恩的科学范式及理论框架逐步演变而来的认识论,其观点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双向互动,并由此来发展而成基于经验观察与先验范式之间的互动过程。作为认识论的不同方法,管理学批判理论是基于管理学建构主义基础上,严格地说,管理学批判理论主要是对管理学建构主义进行评价,对于组织及管理世界中的客观存在性,赋予了深刻的管理学实践者的批判色彩。由自身管理经验或者对管理现实的解释上来形成对管理世界的构建,管理学者不同的经验及信念下,对于管理世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建構管理学认知。总的来看,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认识论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于现实组织及管理世界的知识并非是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承载管理学知识的真实符号表征系统,它是对组织及管理世界的解释或假说,随着对认识的理解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升华,从而形成新的理论;二是对于管理学知识不能绝对的概况组织及管理世界的法则,需要从具体的活动中应用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不是一用就准的,而是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和情况来进行创造和加工;三是对于管理学知识不能以实体的形式来表达,尽管语言可以赋予管理学的外在形式,但对于管理学知识还需要从实践中来获得普遍的认同。正是基于此,对于管理学研究者及实践者来说,对于知识、经验的建构需要取决于特定的管理活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被动地生搬硬套理论。
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将矛头指向了管理学指导主义,而指导主义认为,管理学研究者对于自身的意志往往强加于他人的精神之上,并通过组织及管理活动来达成;而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来说,这种所谓的精神权威是不稳定的,也是容易发生变化的,因此,对于管理实践者,需要从自身知识建构中来学习,并应用到管理中,以此来实现管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在相互促进中构建理论。同时,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所抨击的主要问题并非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而是其哲学基础,也就是说认识者与认识物之间的二元论思想。从实证主义假设来看,事实上只存在一个中立的立足点,对于观察者可以站在这个立场上来观察管理世界。可见,对于管理学研究者所得出的理论,事实上是对管理学实证主义的“断然假设”,并未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进行验证。管理学实践者则需要从管理实践中来解释其中的技术性活动,或者对其客观表征进行解释,这样从管理者来看,这个特权是可以接触到现实管理世界的。严格的说,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认识论,最早源自康德的《纯粹的推理批判》,其中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对我们在思想上被动地接受材料与自主的对外界经验进行选择和组织,从而赋予这个世界不同的意义。
管理学批判理论认为,在方法论的确立上,对于管理学研究者不仅建构了对实验事实的解释,还建构了对事实本身的批判,每个组织及管理实践都是研究事实,都需要从管理学思维中来进行判定,自然,对于管理学中的任何中立是不存在的,管理学研究者在其理论假设及语言表述中已经对事实施加了影响。既然批判理论者不是通过证实或证明来进行归纳和演绎的,那么对于实证主义者所宣扬的中立观也是不认可的。建构主义者将已经证实的管理学理论、管理事实,以及因果关系都可以作为普适性的事实,而对于批判理论者,则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2.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评价研究
从管理学批判理论的核心来看,对于组织及管理世界中的变化及环境都需要从考察中来推理,因此批判理论者将问题归结于亮点:一是对于管理学中的组织及管理实践需要从主流观点的分析上来批判,从而揭示出管理学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批判理论通过对“真实的”管理实施进行分析,识别其解决方案的利益价值,无需对生活中不必要的控制加以解脱,使其符合真实生活;二是对于所表达的观点及意指,就其所建立的组织及管理民主上来摆脱主流力量的困扰及抑制,从而实现对批判目标的自由表达。从某种意义来说,管理学批判理论是在精神上、政治上、实际生活上进行彰显其特殊性,从而弄清其社会建构下对沟通行为的影响,进而得出现实生活中对组织成员生活的微妙变化。这两个论点在阐述时都基于同样的理论依据:即管理学批判者必须抛弃管理学公正性这种自大情结,必须把自己看成是局部的参与者,承认局部参与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也就是说,对于管理学原本的对社会常识的建构,管理学者以自己的观察为依据,并从理解常识性概念中来构建交往的基石。正如前者所述,对于管理学研究者的身份界定上,并非是观察者,也也不是以观察者身份创新的参与者,而是以参与者身份出现的观察者,是与社会实践社群相关的重要组成人员。由此在进行评判论研究中,才能给予合理的分析与反思,才能避免认识论与政治局限性的束缚。
对一切认识论的怀疑是管理学批判理论的起点,也是对管理技术是否能够解决管理问题的客观认知。从当前管理学面对的组织困境及自我反思来看,对于来自理性主义正统的知识建构观,需要从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中解放出来。这就是哈贝马斯的“解放利益”思想,其目标在于经过思考而获得的自我知识,赋予个人的理性思考与行动,进而促进自我反省和批判。哈贝马斯在探讨通过理性讨论来解决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的合理性问题时,提出沟通理性概念,并从“理想的语境”中来实现管理知识与实践问题的一致性。尽管管理学批判理论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认知,但对这种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很容易产生误解,尤其是组织成员因缺乏对现实压迫的无知,在实践决策分析中表面上产生符合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而实际却掩饰了不合理的压迫结构。为此,管理学批判理论希望从揭露管理决策的扭曲上,就如何导致错误理解的根源进行探析,进而成为推动组织意识形态管理变革的有力力量。
3.结语
管理学批判理论揭示了组织及管理世界在变化中所形成的社会建构模式,并从其利益、动机和权力关系上展示了反对管理学主流力量形态的有效措施。管理学批判理论将否定一切技术需要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点,并从管理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分析,从而通过自我反思来达到对他人精神权威的制约。应当看到,对于管理学批判理论所面临的权威性的质疑,也是管理学认识论的难题之一,一方面要管理学知识的建构中来运用好知识对组织及管理世界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批判理论所关心的行为主体的意识上,界定其价值观与利益,并由此来揭示出管理学知识与实践参与者的关系。严格地说,管理学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社会现象的理论,也是通过对事实的批判与否定来唤醒组织成员的意识,进而促成合理的组织及其管理秩序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周芳.试论哈贝马斯对教育管理批判理论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
[2]杨生平,刘世衡.国外学者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