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注释]本文发表于2012年10月24日《世界新闻报》第18版。谢谢午荷编辑在这篇文章基础上,综合参考了我以前发在博客里的其他原创。本文是我发给编辑的原文,删节部分以编辑最终定稿为准。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的调查显示,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看到这组数据之后,作为一位身在美国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我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根据我在出国前对中国教育的了解,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低下,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不用看具体数据,我们就能推测,与中国相比,美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肯定会高出一筹。毫无疑问,这些差异和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做保证。中国孩子整天忙着应付作业和考试,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可以做富于想象的创造呢?在中国,分数挂帅,成绩说明一切,谁会在乎什么想象不想象的?在美国学校,尤其是在美国小学,学生课余时间多,课后作业又非常少。只有在如此宽松的条件下,美国的小学生才有可能任意想象,并让稚嫩的思想展翅飞翔。
  其次,美国小学里艺术类功课的设置,要比中国丰富得多。算术、语文固然重要,但艺术熏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达·芬奇是位著名的意大利画家。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让我们忽视了他同时也是一位发明家的事实。达·芬奇在1495年设计了一幅降落伞的草图。许多年以后,法国科学家根据这幅草图,终于让达·芬奇的幻想变成了事实。由此可见,艺术和想象与创造发明大有关联,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家是无法进行创作的。以此推理,让孩子们用艺术的方式,在纸上自由涂抹心中的想象世界,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肯定大有益处。
  同样是绘画涂抹,中美学校的教学也有不同之处。在中国小学.老师通常会拿出绘画样本让全班同学临摹。谁模仿得最逼真,谁的得分就最高。在美国小学,你几乎看不到全班学生都画同一只大熊猫。与此相反,美国老师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比如在我家二宝的绘画课上,有一次美国老师就是这样告诉学生的:来,你们都画一个外星人吧。最后这堂绘画课的结果是,美国老师收到了几十张外星人的图片。无所谓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设计外星人的孩子,最后都得了高分。
  除了绘画课,美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非常值得称道。每次参加孩子们的学校音乐会,我都会感慨一番。我们在中国学校时上的音乐课,都学了些什么呀?美国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人人都要选修一门乐器。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这门乐器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学。我相信,选修乐器的中国孩子肯定大有人在。但在中国小学里,高质量的音乐普及教育肯定不如美国。中国孩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总体缺陷,无疑会影响孩子们的想象力。也许你会不解,音乐和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作曲家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的?一定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聪后的贝多芬,他晚期的创作被认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贝多芬晚期的成就。
  我还发现,在中美小学的语文教学上,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不同之处。我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经常让我们用田字格本,把什么什么字抄写多少多少遍。在美国,我从来没见到过类似的作业。美国老师当然会提醒学生字迹要工整,但美国孩子们不会用大量的时间机械地抄写生字。我听说国内的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节省时间,主动用左手承担孩子抄写生字的任务。如此看来,大量抄写生字,不妨适可而止。用省下的时间,让孩子做一些有创造性的手工作业,不是更好吗?
  记得我在国内上学时,听说过一句话叫“实践出真知”。在我看来,美国学校可谓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美国中小学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外出远足(fieldtrip)。美国学校外出远足教学的距离有远有近,内容丰富多彩。比如我家二宝去年上音乐课时,全年级同学跑到纽约的百老汇观看音乐剧去了。最近二宝的学校又去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术馆看画展。我觉得无论是课堂还是外出教学,美国学校对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非常用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学校借鉴。
  也许你会好奇,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重视艺术教育,美国学校就没有什么新花样了吗?当然有与创造最直接的相关教育就是科学研究。美国中小学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科学节(Seience fair)。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科学节的比赛。这种比赛选题非常随意,没有标准命题,孩子们对什么拿手,对什么感兴趣,就拿什么课题去报名来试试身手。记得我去年参观一个科学节时.看到一个美国孩子的研究课题非常有趣.他研究的是可口可乐瓶子的变迁史。还有孩子研究当地出产的岩石。
  孩子是否参加科学节,属于自愿行为,学校并不勉强。说来惭愧,我家的三个孩子,都没参加过科学节。这让我这个搞了多年医学和生物研究的妈妈,感觉非常内疚。我没支持孩子参加科学节的主要阻力是,我可以辅导的生物研究,需要试剂和器皿容器甚至是水浴。如果在家里做这种实验,难度比较大,结果也未必如愿。我这种知难而退的担忧,多多少少会扼杀我家孩子们对生物科学的好奇。我本人深知.父母对孩子们的鼓励,是激发孩子们想象与创造的家庭因素。
  我一直认为,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态度,很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学习。中国家长望子成龙者多,期望值过高的家长,难免不对孩子苛求。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服从家长,要听话,要懂事。太服从的孩子,容易亦步亦趋,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创造力。在这方面,美国家长比我们相对要通融得多,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我老公的美国老板,自己经营诊所多年,早就弄了个金钵爆满。这位美国医生对子女教育主张顺势而为。他明知道自己的诊所需要接班人,但他的两个孩子都没学医。他儿子学的是厨师,他女儿学的是首饰专业。我头一次听说,在美国做首饰还得上大学拿个本科文凭才行。这位医生的育儿原则是,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他才会做得最好。当他告诉我们,她女儿设计的项链得了大奖时,他的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的确,如果家长非让酷爱画笔的孩子去拿手术刀,无异于逆天而行,整个一拧巴。
  总而言之,注重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是美国学校和家长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豆豆问:“妈妈,世界上谁最有钱?”  妈妈说:“巴菲特。”  豆豆说:“错,是奥特曼!”  媽妈问:“为什么?”  豆豆说:“因为每一台取款机上都有他的名字—ATM。”
阳光能捉住吗?能装到瓶子里吗?有一个小女孩子说能。这就是本期《半瓶阳光》中的小女孩—“我”的女儿。她说:“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又说:“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  阳光有思想吗?有品格吗?有一个人觉得有。这就是本期《巷子里的阳光》中的“我”,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阳光……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都不露声色,从来不唉声叹气,他真的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书包的重量压弯了我的腰,学习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除了“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真是太少了,要是再有一个我们的节日该多好啊!我就创立一个“儿童自由节”吧,时间就是11月11日。我为什么要把“儿童自由节”设在11月11日呢?因为儿童节过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等到下一个儿童节。  “自由节”这天,我先上QQ号,在群里邀请我的同学来我家参加“快乐派对”。我妈妈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各种各样的零食、水果,
就在今天下午,加仑让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间,三四个男孩正在逗弄可怜的可罗西——就是那个一头红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栗子皮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可罗西愤怒了,他抓起一个墨水瓶用尽力气向一个侮辱他的同学砸去。那个同学躲开了,墨水瓶正好砸在前来上课的老师身上。大家赶紧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风和雨同时演奏音乐吗?嘿,可真带劲!那真是一场奇妙的音乐会呢!  那个周末,我刚想出去玩,妈妈对我说:“伟伟,别出去了,就快下雨了,还是待在家里吧!”我立刻蔫了,垂头丧气地坐到窗户旁。  妈妈还真是个“天气预报员”,说下雨,这天就暗沉了下来。  不一会,风呼呼地吹了起来,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吹得屋顶的瓦片发出“咯啦咯啦”的声音,连窗户也在风中颤抖着身子“咯噔咯噔”地叫着。  紧接着
【成语解释】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近 义 词】 妙笔生花  【反 义 词】 无声无色、平淡无奇  【典故由来】  唐朝开元年间,四川昌明县青莲乡有位天才少年,从小聪慧异常,出口成章。有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写字的毛笔笔头开了花朵。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诗人李白。李白的父亲李客对儿子的将来很有自信,认为他的儿子“有梦一般的眼神,风一般的神采,将来必成大器”!  不久,李白
在我看来,新鲜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可是,新鲜的素材要到哪里去找呢?当然是去生活中找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有一回,在数学课上,坐在里面、靠墙的同桌要出去交作业,我没有第一时间给同桌让座,被老师批评了一番。我很委屈,当时我在改正错题,只是一不小心让同桌等待的时间过长而已。妈妈知道后,引导我:“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你的同桌,面对这样的情形会怎样想?”如果我是他,
小猕猴:啾啾先生,说实话,上期《成语电台》说什么“无友不如己者”,我想了很久,把脑瓜子都想破了,还是不明白到底应该如何交友,总感觉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啾啾先生:讲“见贤思齐”似乎讲清了道理的。如果再去了解下“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就能辩证地理解“孔子思想”了。  小猕猴:那请你讲讲“不耻下问”!  啾啾先生:这个成语会在以后的课文里出现的哦,老师会讲到的,没什么好讲的!  小猕猴:好久没
【摘 要】统编教材对复述训练进行了精心的编排,从二年级开始,以“讲故事”作为任务驱动,到三年级下册则直接以“复述”为单元目标,复述方法从直观的图片向抽象的词句、表格转变,对学生复述能力的要求在逐步提高。教师只有正确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解读文本,明确目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复述能力。  【关键词】复述; 教材解读;支架;心理活动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有趣的故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篇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關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最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教学时,笔者牢记“借物喻人”,直奔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爸爸的话,认识白杨树的特点,将树与人进行对照,体会爸爸的心。但这样教学委实枯燥了一些。语文课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让学生沉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