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是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也是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06年,工信部、江苏省和南京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共同推动南京软件产业发展会商会制度。4年来,我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优化政策环境,推进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和引进软件龙头企业,南京的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
这4年,南京的软件产业年增长平均超过40%,今年1—7月份,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52.6%,全年将突破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这4年,是南京软件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的4年,已拥有国家级软件技术研发中心5家,拥有省级技术研发机构23家,通过IS027001信息安全国际认证企业42家,通过CMMI认证企业107家,南瑞集团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软件创新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软件、电信通讯系统软件、智能交通应用软件分别占国内份额的50%、30%和20%;这4年,是南京软件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4年,全市涌现了南瑞集团、联创科技、擎天科技等一批本土创新骨干企业,吸引了华为、中兴、东软、用友等一批国内创新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大企业群为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软件创新集聚发展新格局;这4年,也是南京软件人才快速集聚的4年,全市拥有2家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7家省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34家市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3万,,
今年9月3日,工信部正式授予南京中国软件名--城称号,这是国家工信部、省政府对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南京抢抓后危机时代机遇,加速软件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一难得历史机遇,抓住荣获“中国软件名城”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结合制定“十Ti'"规划,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推进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的意见》,出台新一轮软件产业发展意见。到2012年,软件业务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2015年要达到40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两番。我们将从八个方面着力推进软件名城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软件名企建设,提升软件名城的支撑能力。软件名城强,就是要强在软件名企上。一方面,我们将大力支持本地龙头软件企业各展所长,错位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主要是支持华为、中兴、联创等企业做强通信软件;支持南瑞、南自、金智科技等企业做强电力自动化、智能电网等软件;整合14所、28所、55所和三宝科技等在智能交通方面的优势,成立智能交通研究院,做强智能交通软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重点是瞄准IBM、微软、SAP等国际性的软件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更多的国际软件知名企业、知名品牌集聚南京。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软件研发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一批“卫星式”软件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态势。
二是着力推进软件产品集聚发展,打响南京软件品牌。在继续大力提高电力、通信、智能交通三大优势产品集群建设的同时,发挥南京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基础软件,重点发展Linux操作系统、集成办公套件、实时数据库等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基础软件的产业化;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软件,重点发展防火墙、IDS、信息加密、安全认证、桌面监控等软件产品,力争进入国际国内领先行列;大力发展系统集成软件,重点发展系统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等;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服务、传感网等;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主要是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工具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工业行业专用软件的推广,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三是着力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拉长软件产业链和价值链。把做大软件产业和发展软件服务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软件运营服务,提高应用领域的增值服务。广泛推广运用在线软件服务(SaaS)、云计算等软件服务模式,大力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ICP)、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发展,促进技术与市场的对接,努力培育一批国内有影响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服务商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动漫游戏、电信增值服务、商业信息等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从而带动软件产业的加速发展。
四是着力推进“智慧南京”建设,加速拓展软件应用市场。实施“智慧南京”计划、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千企升级”计划、“三网融合”发展计划等三大计划,全面实施智能工业、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灾害防控、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十大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市民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管网工程等,把南京建设成“智慧之都”,用需求侧拉动软件产业发展,加快南京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步伐,拓展软件业发展空间。
五是着力推进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打造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抢抓国际服务外包加速转移的机遇,坚持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重,坚持应用式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并重,坚持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并重,扩展信息外包、金融外包、设计外包、医药外包、后台服务、财务管理等外包服务业务,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引进服务外包高端企业,共享交付中心,拓展政府管理业务外包,加快人才培养,加速产业集聚,打造南京服务外包品牌,保持服务外包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优势。
六是着力推进软件产业载体平台建设,提高软件产业发展承载能力。重点建设好四大软件园区,即:徐庄软件园、雨花软件园和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和麒麟生态科技城。麒麟生态科技城,重点发展智能交通、智能数据收集和处理、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电网等,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客户、高端人才,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产业发展集聚区;徐庄软件园,重点是加快集成电路、电子商务和动漫游戏产业的集聚;雨花软件园,重点是发展通信软件、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移动游戏产业等,“软件谷”将扩展到8平方公里;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重点是吸引国际一流的服务外包企业和知名软件企业总部入驻。与此同时,加快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论证中心、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七是着力推进“千企升级计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已在全市选择1000家企业,实施“六个升级”,即科技创新能力升级、企业信息化建设升级、规模企业升级、企业管理升级、品牌质量升级和企业人力资源升级。其中,企业信息化建设升级是主要的。我们进行了一次普查,目前企业财务软件应用占80%,ERP应用不到30%,PDM应用不到10%,企业信息化升级空间很大。我们将大力发展企业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设计制造软件、系统集成软件,推进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八是着力推进软件人才集聚,夯实软件名城发展基石。大力实施紫金人才计划,落实好“三年三个十亿”的科技人才政策,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以发展平台集聚人才、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推进高校人才奖学金计划,选拔培养IT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建立国家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全市在一些开发园区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商品房。同时,我们正在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用更优的政策,解决好来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生活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知识更新、知识产权保护、高品质国际化生活社区等实际问题,集聚更多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为南京在更高水平推进软件名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这4年,南京的软件产业年增长平均超过40%,今年1—7月份,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52.6%,全年将突破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这4年,是南京软件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的4年,已拥有国家级软件技术研发中心5家,拥有省级技术研发机构23家,通过IS027001信息安全国际认证企业42家,通过CMMI认证企业107家,南瑞集团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软件创新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软件、电信通讯系统软件、智能交通应用软件分别占国内份额的50%、30%和20%;这4年,是南京软件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4年,全市涌现了南瑞集团、联创科技、擎天科技等一批本土创新骨干企业,吸引了华为、中兴、东软、用友等一批国内创新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大企业群为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软件创新集聚发展新格局;这4年,也是南京软件人才快速集聚的4年,全市拥有2家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7家省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34家市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3万,,
今年9月3日,工信部正式授予南京中国软件名--城称号,这是国家工信部、省政府对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南京抢抓后危机时代机遇,加速软件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一难得历史机遇,抓住荣获“中国软件名城”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结合制定“十Ti'"规划,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推进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的意见》,出台新一轮软件产业发展意见。到2012年,软件业务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2015年要达到40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两番。我们将从八个方面着力推进软件名城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软件名企建设,提升软件名城的支撑能力。软件名城强,就是要强在软件名企上。一方面,我们将大力支持本地龙头软件企业各展所长,错位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主要是支持华为、中兴、联创等企业做强通信软件;支持南瑞、南自、金智科技等企业做强电力自动化、智能电网等软件;整合14所、28所、55所和三宝科技等在智能交通方面的优势,成立智能交通研究院,做强智能交通软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重点是瞄准IBM、微软、SAP等国际性的软件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更多的国际软件知名企业、知名品牌集聚南京。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软件研发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一批“卫星式”软件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态势。
二是着力推进软件产品集聚发展,打响南京软件品牌。在继续大力提高电力、通信、智能交通三大优势产品集群建设的同时,发挥南京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基础软件,重点发展Linux操作系统、集成办公套件、实时数据库等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基础软件的产业化;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软件,重点发展防火墙、IDS、信息加密、安全认证、桌面监控等软件产品,力争进入国际国内领先行列;大力发展系统集成软件,重点发展系统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等;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服务、传感网等;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主要是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工具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工业行业专用软件的推广,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三是着力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拉长软件产业链和价值链。把做大软件产业和发展软件服务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软件运营服务,提高应用领域的增值服务。广泛推广运用在线软件服务(SaaS)、云计算等软件服务模式,大力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ICP)、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发展,促进技术与市场的对接,努力培育一批国内有影响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服务商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动漫游戏、电信增值服务、商业信息等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从而带动软件产业的加速发展。
四是着力推进“智慧南京”建设,加速拓展软件应用市场。实施“智慧南京”计划、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千企升级”计划、“三网融合”发展计划等三大计划,全面实施智能工业、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灾害防控、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十大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市民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管网工程等,把南京建设成“智慧之都”,用需求侧拉动软件产业发展,加快南京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步伐,拓展软件业发展空间。
五是着力推进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打造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抢抓国际服务外包加速转移的机遇,坚持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重,坚持应用式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并重,坚持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并重,扩展信息外包、金融外包、设计外包、医药外包、后台服务、财务管理等外包服务业务,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引进服务外包高端企业,共享交付中心,拓展政府管理业务外包,加快人才培养,加速产业集聚,打造南京服务外包品牌,保持服务外包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优势。
六是着力推进软件产业载体平台建设,提高软件产业发展承载能力。重点建设好四大软件园区,即:徐庄软件园、雨花软件园和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和麒麟生态科技城。麒麟生态科技城,重点发展智能交通、智能数据收集和处理、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电网等,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客户、高端人才,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产业发展集聚区;徐庄软件园,重点是加快集成电路、电子商务和动漫游戏产业的集聚;雨花软件园,重点是发展通信软件、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移动游戏产业等,“软件谷”将扩展到8平方公里;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重点是吸引国际一流的服务外包企业和知名软件企业总部入驻。与此同时,加快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论证中心、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七是着力推进“千企升级计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已在全市选择1000家企业,实施“六个升级”,即科技创新能力升级、企业信息化建设升级、规模企业升级、企业管理升级、品牌质量升级和企业人力资源升级。其中,企业信息化建设升级是主要的。我们进行了一次普查,目前企业财务软件应用占80%,ERP应用不到30%,PDM应用不到10%,企业信息化升级空间很大。我们将大力发展企业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设计制造软件、系统集成软件,推进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八是着力推进软件人才集聚,夯实软件名城发展基石。大力实施紫金人才计划,落实好“三年三个十亿”的科技人才政策,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以发展平台集聚人才、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推进高校人才奖学金计划,选拔培养IT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建立国家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全市在一些开发园区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商品房。同时,我们正在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用更优的政策,解决好来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生活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知识更新、知识产权保护、高品质国际化生活社区等实际问题,集聚更多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为南京在更高水平推进软件名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