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物理作为理解性较强的学科,尤其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关键词:高效 创新 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物理作为理解性较强的学科,尤其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概念的反映。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性思维、创新性行为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完成的,因此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向。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愉悦的氛围
师生之间,应保持平等友爱的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物理学中许多知识、现象和实例颇具趣味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状态。同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念。
2.激发学生創新动机,破除创新的神秘观念
说起创新,学生都认为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生活难题,发现一个新问题,制作一个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解题,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都是创新。创新并不神秘,而是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人人都具有创新的天赋。
3.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中存在着“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考完以后忘条条”、“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的弊端。因此,这种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而在创新教育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长此坚持,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二、重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更是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桥梁。
1.提倡质疑发问,鼓励奇思异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展与创造也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到创造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有所创造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的一种高贵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认识史就是一部对谬误怀疑的历史。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讲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正是自水开壶盖跳动生疑开始的。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要多启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即使学生提一些不恰当或奇异古怪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有责怪之意。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以保护培养他们质疑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学生能够同中见异、平中见奇,能在别人看来不成问题之处提出问题,这就是创新。
2.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根据有限的知识和资料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全方位、多角度地寻求与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写去机械地模仿,使学科教学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例如,有一铁球质量为72kg,体积为10m3,这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学生通过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或比较密度法等方法解题。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中再进行比较归纳,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更具灵活性,且促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打破“时空顺序”,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按照相反思路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是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这种“反向思考”的奇才,如物理学家法拉第自奥斯特发现“电生磁”逆向联想到“磁能否生电”,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物理问题,有时巧用逆向思维法,往往能够化难为易。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物理是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能动的实践活动,手足脑并用的过程。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可是,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制订出统一模式的实验设计、机械化一的实验器材、固定呆板的实验程序、已知样板的实验结论等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的创新活动都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为此,教师要改革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状况可把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边学边实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其创造性。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选取等进行讨论,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拟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鼓励学生可用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这些自由度大、自主力强的实验,学生既能学到许多知识,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物理实验更以其趣味性和探索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效能。
2.启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由于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自由性等特点,所以通过物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势所趋,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使教育教学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效 创新 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物理作为理解性较强的学科,尤其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概念的反映。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性思维、创新性行为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完成的,因此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向。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愉悦的氛围
师生之间,应保持平等友爱的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物理学中许多知识、现象和实例颇具趣味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状态。同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念。
2.激发学生創新动机,破除创新的神秘观念
说起创新,学生都认为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生活难题,发现一个新问题,制作一个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解题,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都是创新。创新并不神秘,而是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人人都具有创新的天赋。
3.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中存在着“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考完以后忘条条”、“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的弊端。因此,这种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而在创新教育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长此坚持,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二、重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更是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桥梁。
1.提倡质疑发问,鼓励奇思异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展与创造也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到创造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有所创造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的一种高贵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认识史就是一部对谬误怀疑的历史。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讲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正是自水开壶盖跳动生疑开始的。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要多启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即使学生提一些不恰当或奇异古怪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有责怪之意。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以保护培养他们质疑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学生能够同中见异、平中见奇,能在别人看来不成问题之处提出问题,这就是创新。
2.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根据有限的知识和资料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全方位、多角度地寻求与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写去机械地模仿,使学科教学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例如,有一铁球质量为72kg,体积为10m3,这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学生通过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或比较密度法等方法解题。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中再进行比较归纳,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更具灵活性,且促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打破“时空顺序”,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按照相反思路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是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这种“反向思考”的奇才,如物理学家法拉第自奥斯特发现“电生磁”逆向联想到“磁能否生电”,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物理问题,有时巧用逆向思维法,往往能够化难为易。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物理是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能动的实践活动,手足脑并用的过程。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可是,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制订出统一模式的实验设计、机械化一的实验器材、固定呆板的实验程序、已知样板的实验结论等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的创新活动都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为此,教师要改革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状况可把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边学边实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其创造性。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选取等进行讨论,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拟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鼓励学生可用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这些自由度大、自主力强的实验,学生既能学到许多知识,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物理实验更以其趣味性和探索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效能。
2.启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由于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自由性等特点,所以通过物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势所趋,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使教育教学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