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不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如何高,都代替不了情感教育这一最基本、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情感教育的最大作用在于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能积极交流,还会为学生的正确情感价值观提供有力指导,对学生日后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自我意识 积极性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将情感融入其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唤醒隐藏在心底的向上意识,激发自身正能量,能够突出语文教育优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想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恰当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期实现于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就势必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一、教师的爱是情感教育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见教师的爱对教育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这就对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以爱为主导和前提,有丰富而浓烈的情感,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关爱每一个同学,将爱融入到语文课文中,播撒到每一个同学心中。如果没有爱作为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作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充满炽热之爱,便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对集体、对祖国的爱。老师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和眼睛看待周围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爱学生,也能更好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要始终注意把握一点,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要尽量均衡,不偏私,要知道在爱的世界里没有高低之分,在爱的世界里没有优劣之差,只有用一颗公正平等的爱心去爱学生,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本身对爱的追求,激发学生心底对爱的渴望,从而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赢。
二、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是情感教育的主旋律
1、發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境中,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作为学生主导的教师要首先跟随作者进入“角色”。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只有教师在备课、讲课时,专心于课本内容,使自己的心灵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从而牵动心灵,受到感染和激发才能将这种感情在授课时水到渠成地感染学生,让学生首先在情感上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最直接的莫过于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在对学生讲授新课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在浏览课文,大致掌握课文主题和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和体会,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三,因文解道,领悟人生。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教学过程中,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披文入情,感悟课文传递出的信息,感悟文中的优美情思,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善于挖掘教材内涵,探寻真情,陶冶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高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属情文并茂并具有一定内涵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已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情绪激昂”“温和宁静”“悲戚伤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来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者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授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融入文章情感,以自身体悟到的情感为语文学习的基调,把握准文章感情基调后,学生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感同身受,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深意,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的动力,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动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自我意识 积极性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将情感融入其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唤醒隐藏在心底的向上意识,激发自身正能量,能够突出语文教育优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想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恰当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期实现于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就势必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一、教师的爱是情感教育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见教师的爱对教育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这就对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以爱为主导和前提,有丰富而浓烈的情感,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关爱每一个同学,将爱融入到语文课文中,播撒到每一个同学心中。如果没有爱作为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作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充满炽热之爱,便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对集体、对祖国的爱。老师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和眼睛看待周围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爱学生,也能更好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要始终注意把握一点,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要尽量均衡,不偏私,要知道在爱的世界里没有高低之分,在爱的世界里没有优劣之差,只有用一颗公正平等的爱心去爱学生,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本身对爱的追求,激发学生心底对爱的渴望,从而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赢。
二、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是情感教育的主旋律
1、發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境中,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作为学生主导的教师要首先跟随作者进入“角色”。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只有教师在备课、讲课时,专心于课本内容,使自己的心灵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从而牵动心灵,受到感染和激发才能将这种感情在授课时水到渠成地感染学生,让学生首先在情感上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最直接的莫过于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在对学生讲授新课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在浏览课文,大致掌握课文主题和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和体会,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三,因文解道,领悟人生。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教学过程中,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披文入情,感悟课文传递出的信息,感悟文中的优美情思,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善于挖掘教材内涵,探寻真情,陶冶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高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属情文并茂并具有一定内涵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已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情绪激昂”“温和宁静”“悲戚伤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来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者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授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融入文章情感,以自身体悟到的情感为语文学习的基调,把握准文章感情基调后,学生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感同身受,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深意,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的动力,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动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